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答案: B 试题分析 :题干中人名都带有祖、先、宗等字,说明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等级观念主要体现在分层次上,比如天子、诸侯、卿、士大夫等;法治观念一般用于近代民主社会,古代属于人治;辈分观念强调的
2、是血缘等级,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点评:关于宗法制,还可以考查宗法制下的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另外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是常考的内容,比如拜年等习俗。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没有彻底的 革命精神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采用宗教、建设天国,说明他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天平天国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进行了宗教改革;太平天国的奋斗目标是推翻清政府,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说明他是有彻底的革命精神的;
3、太平天国的加入者大都是农民,说明他的基础是人民群众,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太平天国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点评:关于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还可以考查其内容的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另外太平天国的纲领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也是常考的内容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 “起初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 取得了 片面最惠国待遇 和 领事裁判权 ;后来 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 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
4、序弄错了,那么 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是在 1858 年天津条约中取得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和 领事裁判权 是在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是在 1901年辛丑条约中取得的;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 1895 年马关条约中取得的,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点评:关于不平等条约,还可以其签订的背景、影响(历次侵华战争及中国社会性质的 变化) “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 (即列强 )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该项规定出自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
5、京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是辛丑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中有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和外国在华开厂的内容;北京条约中有赔款、割地和增开口岸的内容;南京条约中有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的内容,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 点评: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还可以考查赔款、使馆界、拆毁炮台等,另外辛丑条约的影响也是常考的内容,从此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图,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6、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被破坏;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迎来了短暂春天,但 1919 年后有萧条下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思想方面的贡献,根源也在推翻君主专制,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点评: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还可以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未能结束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林外辛亥革命的背景也是常考的内容 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A宣布主权
7、在民 B规定国民权利 C实行责任内阁 D实行三权分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时中国的实际是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已成定局,必须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他专制,因此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规定国民权利,三权分立都是西方的东西,没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责任内阁制 点评:关于中华民国的责任内阁制,还可以考查其内容:总统要办的事项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方能生效。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 革命策略。 ”材料中 “新的革命策略 ”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
8、略 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蒋介石杀害中共领导人,中共转移进入山区指的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事,在此期间,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是 1927年八七会议的内容; .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是1935年长征过程中的事,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革命应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点评:关于革命道路,还可以考查工农武装割据,全面抗战路线等内容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9、 1927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7-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C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71935 年是土地革命时期,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时期;五四风雷,抗日烽火包括 1919年五四运动和以后的抗日战争;开天辟地,渐趋成熟制中共诞生并走向成熟( 1921-1935);星星之火,力挽狂澜侧重于从中共角度看历史,角度不够宽阔 考点:本题考查 1927-1935年中国的历史 点评
10、:关于 1927-1935年中国的历史,还可以单独考查中共,国民党,中华民族三个角度,另外中国人民的抗争也是常考的内容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 20世纪 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 “四十年前会上逢 ”指的是 A中共 “一大 ” B中共 “二大 ”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写于 60年代, 40年前,应该是 20年代的,南湖泛舟指的是在湖上开会;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遵义会议是 1935年,在贵州召开,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中共一大 点评:关于中共一大,还可以考查其内容,意义,中国成立、中心
11、任务、面貌焕然一新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当代学者提出了 “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 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并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所以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中共尚未成立,五四运动并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开始;
12、1919年我国已经是近代社会,制度也已经不是古代制度了,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地位 点评:关于五四运动,还可以考查七背景、过程、和意义,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是常考的内容。 1919年 5月 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 “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昨日之游街大会 /曹汝霖宅之焚毁 /青岛问题之力争 /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要求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学生爱国浪潮遍
13、及全国是在五月中下旬;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是事实,但在标题中没有体现;青岛问题得以解决的说法是错误的,并没有得到解决,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点评:关于五四运动,还可以考查其过程( 5月初、 6月中心转移、初步胜利)和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数据,出现这一变化反映了 1928年 6月 4万多 1934年 30多万 A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右倾错误 B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壮大 C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D当时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8-1934 年
14、是中共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时期,由于其政策的正确性,根据地得到了大发展,党员人数日益增多;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右倾错误是错误的,红军在王明等错误指挥下, 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之前并未形成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国民党当时刚上台不久,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并不成熟,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 点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还可以考查其内容:在中共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另外中国革命走的道路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如图,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中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答案:
15、B 试题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署天津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外国军队侵入北京,攻入紫禁城;鸦片战争中战场主要在长江、珠江流域,之后签署的是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战场主要在海上和朝鲜、东北,之后签署的是马关条约,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外国侵华战争的内容 点评:关于外国侵华战争,还可以考查日本侵华战争( 19371945 ),另外中国人民的抗争也是常考的内容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 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D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答案:
16、C 试题分析: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表明他的产生方式是民主的;帝国议会没有实权,不能监督政府;皇帝及其领导下的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近现代社会中说的民主斗士间接民主,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 点评:关于德国的议会,还可以考查联邦议会:联邦议会是由帝国各邦国的代表组成,普鲁士掌握多数席位;另外德意志 “形式的民主 ”也是常考的内容。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当时的太尉的职权与下面哪个相一致。 A刺史 B三司使 C参知政事 D枢密使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太尉是秦朝中央主管军事的官员,与宋朝的枢密使的职权一样;刺史是西汉设立的负责
17、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官员;三司使是宋朝设立的主管财政的中央官员;参知政事是宋朝在丞相下面设立的副丞相,主要是帮助丞相处理政事,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三公九卿中太尉的职能 点评:关于三公九卿,还可以考查丞相,御史大夫的职能: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和监察百官 。丞相权力的变化也是常考的内容。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 虽然它始于汉制 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 ”。 (剑桥中国史 )材料所述的 “选拔制 ”是 A先秦的世袭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讲人情、与家族
18、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都说明这种选官制度指科举制;先秦的世袭制主要是血缘关系的传承;汉代的察举制考虑儒家伦理道德,比如孝廉;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主要考虑家族利益,门阀士族控制了选官,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特点 点评:关于科举制,还可以考查科举制的演变、意义等。演变:隋唐 -宋 -明清。另外明朝的八股取士也是常考的内容。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 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所制 。 ”材料描述的是 A北宋的通判 B秦朝的御史大夫 C明朝的内阁首辅 D清朝的军机大臣 答案: A 试题分析: “常与知州争权 ”说明这是宋朝的通判,北宋的通判是专门监督知州的;秦朝的御史大
19、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和监督百官;明朝内阁首辅是中央的官员,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清朝的军机大臣是中央军机处的官员,只能跪受笔录,不能参与决策。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北宋的通判的职能 点评:关于通判,还可以考查通判的影响:通判的设立,是皇帝加强中央权力,分化地方权力的一个典型例子。 汉书 武帝纪载:元朔二年, “春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 而子弟毕侯矣。 ”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梁王和城阳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D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
20、中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可以看出这是推恩令,诸侯王死后,他的封地由所有子弟共同继承,封地越分越小,消除了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只是推行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分封制造成了西汉的七国之乱,并没有加强其统治;梁王和城阳王的封地缩小了,但不是最后的封王,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推恩令的内容 点评:关于推恩令,还可以考查推恩令的影响:加强中央权力,削弱了封国力量。另外和推恩令一起的附益之法也是常考的内容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秦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西省 安福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