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东台唐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东台唐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东台唐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东台唐洋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韩厚健回忆说: “ 在外有百万大兵压境的险恶形势下,我们成功发射了 使国家发展空间技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显示了国防实力,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你认为韩厚健回忆的事件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 D “神州五号 ”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答案: C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 “在外有百万大兵压境的险恶形势下 ”指的是 20世纪六七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陈兵中苏边境,排除 D项; “我们成功发射了 ”、 “使国家发展空间技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可以
2、排除 A、 B;这一事件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选 C。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点评: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20世纪 80年代以前: (1)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2)20世纪 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新中国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提高了国防实力,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 部环境。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中国科技发展的重点是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
3、际卫星发射市场等;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 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 )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汉字的演变历程。 是商代的甲骨文; 是魏晋时期出现的楷书; 是秦朝后期的隶书;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全国统一的文字小篆。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 点评:汉字经过了 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在我国辽阔天地上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某城市襟江带河,依山傍水,索有 “东南门户
4、、南北咽喉 ”之称,曾是 “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该城市是( ) A开封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由 “东南门户 ”可直接排除 A、 C两项。由 “南北咽喉 ”可排除 B项。该城市襟江带河,曾是 “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可以判断是南京。 考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南京。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统治开始; 1937.12日军南京大屠杀; 19
5、49.4.23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诗经 小雅 北山中 有这样的记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 小雅 北山到诗经 小雅 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诗经 小雅 北山的记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诗经 小雅 大田中的记载反映了私田出现。土地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
6、的发展,而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故选 D。 考点:土地制度的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清朝雍正帝维持和发展了康熙开创的盛世局面。下列史实中,发生在雍正年间的是( ) A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 B短暂开放,允许全国 “一体贸易 ” C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达鼎盛 D设立军机处,使之独掌决策大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雍正年间的概况,涉及知识点较多。根据所学,雍正时期曾短暂开放海禁,允许浙江 “一体贸易 ”; A项是在乾隆年间; C项粉彩瓷
7、器发明于康熙年间; D项说法错误,军机处 “跪受笔录、上承下达 ”,没有决策权。本题选 B项。 考点:清朝雍正年间的历史 点评:雍正时期曾短暂开放海禁,允许浙江 “一体贸易 ”。本题有助于打破学生僵化看待海禁政策的误区。此题主要考查识记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考查内容全面,来自必修三本教材。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紧
8、扣 “本质问题 ”,根据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层递减的差异,揭示出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故 A项正确。 B、 D与材料无关, C与西周青铜铸造业发达的史实相反。 考点:西周的等级制度 点评: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以 “鼎 ”为材料的题目再如: 史记 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 “(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是成语 “问鼎中原 ”的来历,其寓意是企图夺取天下。这反映了 A宗法制瓦解 B礼乐制度崩溃 C分封制受到破坏 D各国变法开始 明清时期,老百姓把自己喜闻
9、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 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答案: C 试题分析: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书画艺术出现了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明清时期的年画、剪纸画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点评: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宝。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 体裁,为后人所称颂。下列名句所对应的
10、文学体裁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A楚辞、宋词、唐诗、诗经 B汉赋、唐诗、诗经、宋词 C诗经、唐诗、宋词、楚辞 D楚辞、唐诗、宋词、诗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诗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是杜甫的诗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自李煜的词虞美人; “路漫
11、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的离骚。 C项对应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高考的主要考点是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学的主流成就是:春秋 诗歌 战国 楚辞 汉代 赋 唐代 诗 宋代 词 元代 元曲 明清 小说。 所谓 “罢市 ”,是指城市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据大清会典,雍正二年 “议准地方如有借事聚众、罢市、罢考、欧官等事 ”,都要严惩,否则有关官吏并以 “溺职例革职 ”,严禁地方民众借 “罢市 ”等方式对朝廷任免贬黜施加压力,否则 “加倍治罪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12、罢市 ”是古代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之一 B严禁、严惩成为历朝统治者治理 “罢市 ”的手段 C这从侧面表明市民阶层的逐步形成和崛起 D传统社会的政府管理滞 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罢市 ”逐渐成为市民维护经济利益的主要方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市民阶级的成长;而市民抗争举动表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A、 C、 D符合材料;材料仅指出雍正帝时期对借事聚众、罢市、罢考、欧官等事都要严惩, B项以偏概全,不正确。 考点:城市工商业者的罢市 点评: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
13、不断加强,政府颁发和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 的生活甚至生存,无奈之下的 “罢市 ”,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能在更大限度上自由表达意愿,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和意识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 下图是文物展期间展出的泰山三宝之一的 “黄釉青花葫芦瓶 ”。釉色嫩黄光润,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古朴敦厚,是瓷器中的极品。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断定该瓶为( ) A官窑烧制,青瓷 B民窑烧制,秘色瓷 C官窑烧制,青花瓷 D民窑烧制,珐琅瓷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目中 “黄釉青花葫芦瓶 ”这一名称中可以看出
14、是青花瓷;从 “釉色嫩黄光润,青花色泽浓艳,造型古朴敦厚,是瓷器中的极品 ”中可以看出其工艺水平特别高,这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征,民营手工业生产的民间生活用品不会有如此高超的技艺。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还可以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 温家宝总理在 2012年 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的记者 会上,引用林则徐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说明自己的信念。此言蕴含的理念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A老子
15、B韩非子 C朱熹 D李贽 答案: C 试题分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说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与朱熹的 “忠君爱国 ”思想较为相似。 A老子主张 “无为而治 ”; B韩非子主张 “依法治国 ”; D 李贽反对孔子的权威;本题选 C。 考点:朱熹的思想 点评: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 境界。这一理论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
16、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 “要清政府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 ”、 “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 ”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辛丑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说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故 D正确。 考点: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点评: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侵华战
17、争 签订的条约 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
18、重新挽回这项主权。本题选 A。 考点:南京条约 点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内容可以用口诀“割香港、赔银两、五口通商、关税协商 ”记忆。 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其主要依据是 ( ) A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工业革命使英国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C英国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比中国强大 D清朝统治腐朽国内矛盾尖锐 答案: B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此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地大物博而又封闭落后的中国必将成为英国的侵略目标,这决定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项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资本主义发展
19、需要海外市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具有必然性。至于何时爆发,则取决于偶然性的因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这种偶然性的表现,它只是给英国提供了一个借口,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句话说明 唐朝时期市有时间限制 唐朝时期市坊分立 唐朝时期政府对市严格管制 唐朝时期商业繁荣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唐代时 “市 ”发展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材料,可以了解到唐代的市场有严格的交易时间限制,每天中午时分 “击鼓三百声 ”开市,日落前七刻, “击钲三百声 ”闭市,体现了政府对市的严格管
20、制。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市的变迁 点评: 1、宋以前市的特点: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管理严格。 2、宋代以后市的特点: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 ”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 C回到元朝当个行省大员,掌管西藏事务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 A、 B、 D符合所述朝代的史实;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但西藏不
21、属于行省管辖,而是中央机构宣政院的辖地,故 C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史实,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等。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 B旧唐书 C宋史 D元 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的 “江浙行省 ”可以判断这是元朝行省制度下的行政区划。故选 D。 考点:元
22、朝行省制度 点评:元朝地域辽阔,吸取了宋代教训,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省),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 ,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 “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 A君权神授 B礼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 B 试题
23、分析:董仲舒认为大夫私自放走小鹿是受母恩的感化,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这体现了他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主、以刑法为辅的断案思想,将仁爱思想体现在法律条文中。故选 B。 考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点评: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学说来改造儒学;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宣扬 “君权神授 ”,神化君权;还提出了“三纲五常 ”,以巩固维护统治秩序。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东台 中学 高二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