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二下学期5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二下学期5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二下学期5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二下学期 5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9 年 10 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宣传口号有 “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 ”、 “齐鲁齐心,全民全运 ”等。用 “齐鲁 ”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齐鲁大地 ”等称谓来源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 ,因为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 ,因此后人把山东地区统称为 “齐鲁之邦 ”。故选 A。B 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等级制度; C 项在秦朝普遍实行;D项在元朝开始实行。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西
2、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 ”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 “锤子、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的体现的关系是单向制约,一物降一物,但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则是双向制约,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因此材料说法是不妥的。故选 C。 AB明显错误,是观点错误; D项错误三权是分立的,不是相互包容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俾斯麦因为与德皇意见不合而被罢免,德皇的做法 A合法 B不合
3、法 C说不清 D屠戮功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切入点考查评判能力。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因此德皇威廉二世的做法是符合宪法的。故选 A。 BCD 其他各项明显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 1871年宪法。 著名学者汉斯 科恩认为,普鲁士 19世纪 60、 70年代的胜利, “为 1918年和 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 ”。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B俾斯麦宰相实行 “铁血政策 ” C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政治传统 D德国推行海外扩张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
4、是抓住题干中的 “普鲁士 19世纪 60、 70年代的胜利 ”、“1918年和 1945年的失败 ”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前者所述为德意志统一,后者为德国一战、二战的失败。德意志统一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走上了武装侵略的道路。故选 C。 A项为德意志统一的作用,排除。 B项是统一的具体 政策,排除。 D项与德意志统一不紧密,排除。正确答案:为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国的统一。 下列表述不符合西方代议制史实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大致形成于 18世纪 B美国通过联邦制有效地协调了中央和各州之间的关系 C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德意志帝国议会实际上是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
5、力机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大致形成于 18世纪,国王退出了行政权,成了统而不治的国王;美国通过了 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法律规定的权力联邦政府实行,没有规定的交给各州实行,有效地协调了中央和各州之间的关系;法国1875 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因此 ABC 都是正确的。德国 1871年宪法保留了太多的专制色彩,议会无权。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政体的基本知识(英美法德民主政治的比较)。 观察下面两种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构成 B都实行分权 C都顺应了本国历史发展的需要 D都具有民主
6、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唐代实行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各司其职,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因此唐朝的制度不具有民主性;美国的制度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体现了民主。故选 D。三省六部制和三权分立体制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构成,都实行分权,都顺应了本国历史发展的需要。因此 ABC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三权分立的体制。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白银)果皆 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
7、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 ”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危害有 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 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福建历史名人的奏稿文字入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 的思想。本题命制较好体现地方史特色,这也是福建自主命题三年来的亮点之一。从关键句 “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 ”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 国的财富,宁可 “损上益下 ”也不可 “漏向外洋 ”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因此 正确。 两项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也是属于鸦片带来的危
8、害;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 ”相违背,排除 ;故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鸦片走私的危害。 “要想当议员,就得有 30 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 30 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 究竟谁是议员呢 是我,还是驴? ”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民主的局限性问题。 30个美元 ,有 30个美元就可以当议员 ,如果没有 30个美元就不可以当议员 由此可以看到 ,如果没
9、有钱是不可能当选为议员的 ,说明美国独立后忽视了穷人的利益。故选 C。 A项说的是有色人种的问题,材料未体现; D项是迷惑项,材料是通过当选议员需要金钱的规定,揭露了因为财富多少而造成的不平等。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民主的局限性。 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救灾意愿的是 选 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以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
10、审题时应抓住 “直接体现抗灾意愿 ”这一关键信息,再对应两个文件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丰荒相通 ”“兴办保险 ”等体现了抗灾意愿。只有C 项符合这一要求。 ABD项说的是土地和产品的分配原则,是干扰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太平天国纲领的比较。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 “煮豆燃萁 ”是指 A金田举事 B定都天京 C颁布纲领 D天京变乱 答案: D 试题分析: “煮豆燃萁 ”体现的是太平天国内部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故选 B 项。A项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C项是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和清政府对
11、峙的政权; D 项建立了太平天国的一些制度。三者均体现不出内斗的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中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英天津条约的签署是在 1858年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9001901 年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列强分区占领北京。因此 正确,故选 C。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是南京条约;甲午战争后签订的是马关条约,这两场战争均未攻入北京。因此 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1840-1900)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
12、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利用宗教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没有科学的奋斗目标。李大钊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故选 D。 A项错误,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 BC项材料并未涉及 .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各国民主政体形式由本国国情决定。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其重要作用
13、是 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总统制,最初并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因此 错误,也没有确立责任内阁制,而是实行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因此 错误,排除 BCD 项。 1787 年宪法使美国政体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 正确,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 ,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
14、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英德两国虽然都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德国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英国不是;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德国不是;德国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英国不是。因此 BCD均错。英德两国的君主虽然权力不同,但都为国家最高元首。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德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
15、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即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而材料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体现的是一种政治等级关系。结合以上分析,答案:为 A。 BD项材料未涉及; C项中的神字材料体现的出来,但是通过神权强化王权没有体现出来。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等级。 秦朝 统一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右面 “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 ”,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官员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
16、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自称始皇帝;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官僚政治开始建立。从材料可以看出 ,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因此 ABD三项均正确。秦朝颁布了严苛的法律,但是法律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并不是依法治国。故选 C 考点: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
17、B 项说法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 C 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因此 ABC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还不完善,故选 D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 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所制 。 ”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首辅 D清朝的军机大臣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故常与知州争权 ”,可以看出这是宋太祖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中央的措施。故选 C。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三个方面的措施,在削
18、实权方面,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员。ACD三项说的是秦朝、明朝和清朝明显错误。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清朝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护膝。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纲常礼教的强化 B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 C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D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丞相和皇帝的关系来看,丞相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故选 C。 A错,君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涡阳 中高 学期 质检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