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 “宋 ”姓源于 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姓起源于宋国,宋国是西周时期殷商后裔的封国,位居今天的河南商丘,所以宋姓源于君主封地,答案:选 A项, B C D三种姓氏的起源方式与宋姓无关。 考点:中国古代的分封制 点评: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姓氏的起源问题,分封制对中国古代姓氏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百家姓中许多直接来源分国的名称,如题中的
2、“宋 ”姓,还有 “秦 ”姓等。有关西周分封制考查的角度高考中涉及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封制的内容 分封制的目的 分封制的作用和影响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必须准确把握。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 “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 “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 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
3、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第二次不结盟会议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倡导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但第四次会议上他们更多地强调反对霸权主义,这表明不结盟运动本身方向发生改变,故答案:选 C项, A项不能说明不结盟运动方向的变化, B 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不结盟运动 点评:高考对不结盟运动的考查主要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产生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对有关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举
4、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1931年 9月 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 “请息内争,共抗外敌 ”;同年 11月 4日,北平大学教授提出 “立泯系派之见, 共赴国难 ”。这说明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 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 “九 一八 ”事变之后国民党内部分成员和社会知识分子精英倡议国共双方停止争夺共同日本侵略的主张, A项符合题意, B D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此时尚未出现,答案:选 A项。 考点: “九 一八 ”事变 点评:材料从社会
5、各界对 “九 一八 ”事变发生作出回应的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悟能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 方向和趋势,学生对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 “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 “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 “和议 ”“赔款 ”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说明某次侵略战争之后清
6、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赔款协议,遭到绝大多数的强烈不满而转向支持革命的社会现实,联系史实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思潮快速发展,所以 D 项符合提议要求, A B C 三项与革命思潮快速发展的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 点评:关于对八国联军侵华与火烧圆明园事件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对此存有误解,其实关于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首次火烧了圆明园,当然 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又再次焚烧了已遭极大破坏的圆明园。 1945年 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
7、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民众对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期望, A项符合重庆谈判的史实和题意要求, B项发生在此之前, C项与题意相矛盾, D项表述错误,是国共双方及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建国,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重庆谈判 点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 牍膊 惩 竦痴谥厍旖 辛宋 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8、 整个事件过程从 1945年8月 29日开始,至 10月 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 有人说: “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 “合法性 ”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9、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下各地诸侯只能称国君或诸侯而不能称王,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所以 A项中齐侯婴行为不合法, B C D三项均符合分封制下诸侯拥有的权力和职责, 因此答案: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分封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具体内容,高考中对分封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分封制的内容(分封制的内容: 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保卫周王室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和分封制的影响或作用。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
10、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或称议会民主制,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避免专制独裁的出现,按 “三权分立 ”的原则实现对权力的监控,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项是其表现, C D两项不能体现代议制的阶级特征和实质,答案:选A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特点 点评:欧美代议制的建立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结果,其核心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约束限制行政权从而防止专制势力的
11、复辟。尽管各国代议制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有差异,但其实质或本质则根本相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利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能力,材料说明总统有权召集议会开会,但总统也必须接受议会的要求和规定,说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D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法国 1875年宪法 点评: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此后法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围
12、绕政体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长期争论,但最终以总统共和制胜出,其确立的标志是法国 1875年宪法,此后法国政体没有再次发生更迭。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有学者评述雅典民主制说 “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 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 ”。这段话表明雅典民主制 ( ) A实行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B保证公民最大程度地行使权力 C实行直接民主,缺乏包容 D使权力的行使局限于少数公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说明古希
13、腊民主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多数人的意见具有强制性,不给少数人以正当诉求利益的机会,缺乏包容性,结合史实可知其实行直接民主选举模式,故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古希 腊民主政治的史实,但与材料含义不符,答案:选 C项。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点评:解题此题协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除了人民主权的特征外,古希腊民主政治还具有法律至上,政治平等,机会均等等特点。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
14、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罗马人格权力的构成因素,即由自由权、市民权、家庭权三部分组成,只有三者同时具备才拥有公民权,这就为以后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创立提供原始基础, C项准确地表达了罗马法的这一影响,而 A B D三项尽管表述正确但没有具体体现古罗马的民权理论,故答案:选 C项。 考点:罗马法的影响 点评:对罗马法的影响的考查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本
15、 题中考查了罗马法对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理论的影响,还可以从罗马法对现代法治影响的角度进行,如: 罗马的私法制度是现代民法的源头,其私法体系包罗了权利主体资格、家庭与婚姻、监护与保佐、物权、继承、债权等详细而周密的制度,以及权利的各种保护措施等内容。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B A城邦民主体制健全 B私有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 C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D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力意识淡薄 尽管此题属于原因考查但却是以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作为切入点。 1923年 12月 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 “殖民地半殖民 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这一认识 A
16、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思想觉悟和素质普遍较低的社会现实下,资产阶级较之其他阶级先进,应该与其联合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B项符合题意,新三民主义是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A项错误, D项表述错误,不合史实,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特点的 是毛泽东的论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项与材料无关,因此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国共合作 点评: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总结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二者经历两
17、次合作和两次分裂,从合作和分裂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两党合则民族振兴,两党分则民族遭遇险境,因此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两党有必要进行长远的第三次合作。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 贵 ,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 ”这段议论 A宣扬了等级观念 B矛头直指封建等级制 C肯定教会的作用 D肯定知识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薄伽丘的观点:人出生平等,道德和才能才有高低之分,这对中世纪以出身背景作为社会等级高低的封建等级制度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所以 B项符
18、合题意, A C D三项表述与此无关。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特征各异,但其共同点也始终未变,那就是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解题时既要把握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同时也要牢记人 文主义的本质。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十月革命后期苏维埃政权及时公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解决了当时俄国民众最为关心的
19、社会问题,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C D是十月革命前期的斗争形势和举措,答案:选 B项。 考点:十月革命的进程 点评:十月革命的四个重要发展阶段是高考中的常考点,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
20、料中的文字说明了佛教的主张与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正好相反, D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魏晋时期是儒学第一次面临外来文化挑战的时期,佛学的传入和广泛传播使儒学的发展遭遇极大风险,儒学能否融合佛学思想是儒学能否再次创新的一次重要机遇,同时也是儒学正统地位能否巩固的重要一环。 2010 年 10 月 31 日晚,上海世博会胜利闭幕,同时决定中国馆将续展半年。中国馆展出的是动态的电子版清 明上河图,其原作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汴京城内外社会生活和习俗, “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 ”。 “时代的风采 ”指 A农业占据
21、主导地位 B北宋风俗画的写实精神 C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 D手工业商人人数众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京城繁荣的社会生活场景,折射出当时商品经济发达的景象,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项与该画无关, B D两项表现了此画作的特点,但与时代特征不符,答案:选 C项。 考点:宋代的社会特征 点评:宋代纸币的出现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活跃 ,但并不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唐代就以出现了信用货币 “飞钱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 心理统一 的强
22、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这种 “心理统一 ”和 “认同感 ”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 ”描述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景象,抗日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共同抵御外辱的信心,这就是这种 “认同感 ”,答案:选 C项, A B D三项均没有中国大批人员向西迁移的现象出现。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多角度的考查抗日
23、战争是近年来高考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都高度认可的内容,也是国共双方团结合作的重要表现,所以随着近年 来国共两党的高层互访和台海关系的缓和及发展,高考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不会放松。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反映出 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 民国共和 混为一谈 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 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民众对民主共和概念的本质没有认识清楚和对民主政体的漠视态度,所以 B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吉林省 长春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