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2011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 “花 ”主要是指( ) A维护清朝统治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答案: A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 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答案: A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农业合作社高潮 B “大跃进 ”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 B 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 “现在搞厂容易了 销售有百货公司,配
2、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 ”这反映了当时( ) 资本家的生产经营活动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 B C D 答案: C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 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 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 “缺点和错误 ”,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
3、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答案: D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答案: C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此句出自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概括了包产到户的优点 表达了对承包责任制的拥挤 说明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A B C D 答案: B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 “吃洋教 ”; 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 “吃了一记洋火腿 ”;抗战时期的重庆有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的民谚;其他还有 “吃闭门羹 ”、 “吃香 ”、 “吃药 ”等等
4、。这些与 “吃 ”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练和语法的准确 B “吃 ”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 “吃 ”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答案: D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从胡佛 “自由放任 ”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内部严重分化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相互渗透 C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扩大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答案: C 在微软员工的办公室,有这样的小立方体。据说,每当员工有一个专利申请成功,微软就会向其颁发一个这样的纪念品 由此可以说明( )
5、微软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发明创新 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 “新经济 ”得到认可和发展 “新经济 ”有时可以和第三产业划等号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A B C D 答案: C 有人以 “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 ”来形容 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 福利国家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扩大了财政开支,造成了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答案: C 同戈尔巴乔夫改革相比,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
6、革的最大不同是( ) A重点始终放在重工业方面 B都未能成功改变原有体制 C未提出明确的战略方针 D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 D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 “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 开启了政治变革的序幕 创办起中国的近代工业 迈出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 推动了生活方式和习俗的改革 A B C D 答案: D 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 “新 ”在( ) A增加了许多新品种 B出
7、现了近代农业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答案: C 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工业 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D 唐代诗人李绅作悯农二首,其中一首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导致农民贫困的因素有( )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封建国家的赋税沉重 土地兼并 沉重的徭役负担,侵夺了农民的劳动时间 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 A B C D 答案: B 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
8、述反映了(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B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朝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 ) A张骞一行出使西域时的情形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D长安城商业繁荣,各地商人来来往往 答案: B 宋代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请你为书选一个合适的书名( ) A长安城的落日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答案: C 清朝后期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9、”“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禁止走私 D抑商、海禁 答案: D 下列是从古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宛却心头肉 ”中读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 答案: B 明代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 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江西省 上高二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