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宋时期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另有御史台为全国最高检察机关。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 2种: 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
2、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 “内容是 ”“标志是 ”“性质是 ”“特点是 ”准确的理解是 “等。 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马克思曾指出:在资本主义成熟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已经使那种完全同资本所有权分离的指挥劳动比比皆是 ”。马克思猜想的这种现 象在后来的历史上首先表现为 A荷兰、英国的 “东印度公司 ” B在垄断公司出现 “职业经理人 ” C在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风行东亚的企业家族管理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A不对,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是在资本主义
3、发展早期; C是强调政府的调控, D是强调家族管理模式,都与题干不符; 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而且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成熟阶段,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点评:解材料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下面四种主要经济思想。
4、 政府要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要以 “充分就业 ”为目标 政府要扮演的是 “守夜人 ”的角色,经济发展主要靠市场、竞争和企业家的责任 政府要 减小对经济的管制,为企业减税,促进企业创新,增加供给创造需求 金银代表真正的财富,政府要支持对外贸易,并获得大量顺差,增强国家实力。作为英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导思想,其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反映的是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20世纪 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二战后在西方盛行; 反映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兴起; 反映的是
5、 20世纪 70年代以来,面 对滞胀危机,西方国家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反映的是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早期盛行,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点评:排列型选择题是在题干中有 “先后顺序 ”“地理位置 ”和 “逻辑关系 ”等字样和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强调对历史知识时序性、地域性和逻辑关系的考查,即要求将题干所列的空间、时间、因果关系、对应关系等,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排列其顺序。 美国政府于 1933年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诸如森林防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历史景点维护等工作,每名 队员每月可得 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的
6、 1936年,拥有队员达 50万人。美国政府这一行动,实质上是一种 A “以工代赈 ”方案 B社会救济计划 C产业振兴规划 D “新边疆 ”设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上台,实行新政应对危机,题干反映的是新政中推行 “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因此 A符合题意。 B是表面现象; C与题干无关; D是肯尼迪总统时期提出。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
7、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下图是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 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 960-2030年一书中所绘制的中国与美国、日本、苏联(俄国)在 20世纪 50年代初至 21世纪初 的 GDP 规模走势图。其中代表中日两国的 GDP 发展的曲线应该分别为 A a与 c B b与 d C d与 c D c与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在二战前工业产生量已经居世界第一,苏联在 20世纪 30年代工业产生量跃居世界第二 考点:近现代经济 点评
8、: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 出科学判断 某一中国古代思想家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9、,使民心不乱。 ”又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位思想家应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 智者 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因此体现了 “无为 ”的道家 思想。孔子主张“仁政 ”,墨子主张 “兼爱 ”“尚贤 ”,韩非子主张 “法治 ”,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 1)随着
10、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老子主张 “无为 ”,希望社会退回到 “小国寡民 ”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 2)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 3)代表新 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
11、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 4)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根据现实的变化来制订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 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因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 “理 ”有 “科学 ”之含义的是 A “仁 ”是道德价值的终
12、极源泉 B通过 “格物 ”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 ”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 ”才能天下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 A C 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 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 “物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 ”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所谓 “格物致知 ”原出于礼记 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 “格物致知 ” 为前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所谓 “格物 ”就是指 “即物穷理
13、 ”。 “格 ”字有二义,一是 “来 ”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 ”,或者 “即于物 ”的意思;二是 “穷至 ”、 “极至 ”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 “物 ”,可训为 “事 ”或 “理 ”。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致 ”,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 “格 ”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这
14、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 D说明作者跳出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传统思维逻辑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一观点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A符合题意。 B不对,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是在雍正时期; C不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不对,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超越传统儒学的范畴。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
15、实和要求, 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学生解答问题的依据,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 “斩竹漂塘 ”、 “荡料入帘 ”插图,图中所示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 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6、 答案: C 试题分析: “斩竹漂塘 ”、 “荡料入帘 ”反映的是造纸术。 A不对,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B不对,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的是印刷术; D. 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 C符合题意。 考点:四大发明 点评:用表格法归纳四大发明 项目 出现 成熟 应用 传播 造纸术 西汉(甘肃省放马滩纸为证明) 东汉蔡伦的 “蔡侯纸 ” 中国传统的造纸工业 唐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的 “活字印刷术 ”,欧洲人的 “活字印刷机 ” 经书、书籍读本、纺织品花纹印刷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
17、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火药 古代炼丹中出现 唐朝时用于军事,火药武器的出现 广泛应用于军事,热兵器时代开端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指南针 战国时的磁石指南 宋朝时用 “磁针指南 ”,制成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 宋元时期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欧洲殖民者传入世界其它地方 晚清一位思想家说: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这位思想家是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孙中山 答案:
18、C 试题分析:谭嗣同说 :“二千年之政 ,皆秦政也 ;二千年之学 ,皆荀学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严复:封建君主是 “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 ,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因此选 C. 考点: 19世纪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19、。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 变法 思想19世纪 早期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20、。 相关试题 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的这一思想 是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反映了他维护人民利益的愿望 实质是为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理论上解决了建立
21、政权的问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属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不对,三民主义是为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对,理论上解决了建立政权的问题的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排除法最适合组合式历史选择题,它包括排错法、排异法、关键词排除法和定位排除法,等等。 一、排错法 所谓排错法,就是在题干是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支。这种方法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二、所谓排异法 所谓排异法,就是排除本身正确而与题干无关
22、的题支。 三、关键词排除法主要分为范围关键词排除法、主题关键词排除法两种 1、范围关键词排除法 所谓范围关键词排除法,就是指题干确定了某一个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领域等),由此便排除了与此范围以外的题支。 2、主题关键词排除法 所谓主题关键词排除法,就是指题干确定了某一主题,便可排除与此主题无关的题支。 四、定位排除法 定位排除法,是指把某一个序号固定在某一个应有的位置,排除不符合该情形的选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多个历史事件的排列时间顺序或者因果关系。这种类型的组合单项选择题,利用这种方法,有时只要确定排在第一或最后的序号,排除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其他选项,一步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阅读申报的部
23、分记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年份 记 事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 连续发表题为剿 “匪 ”和造 “匪 ”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 “围剿 ”。 1937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 香港版出刊。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 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 ”说明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正确; “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浙江省 绍兴市 鲁迅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