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等级的政治制度,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珍惜亲情、渴望相聚、寻根祭祖的情结正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即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选 B。 考点:以家族血缘文化考查宗法制对现代的影 响。 点评:考查宗法制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
2、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惟欲征服支那(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引自田中奏折) 20世纪 30年代,为了先征服中国,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事变,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七七事变 ” “八一三事变 ” “九一八事变 ” “华北事变 ” A B C D 答案 : C 试题分析: 20世纪 30年代,为了先征服中国,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变: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5年的华北事变蚕食中国华北,策划了华北五省自治;
3、 1937年 7月 7日的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 1937年 8月 13日的八一三事变,日本大举进攻上海。故选 C。 考点: 20世纪 30年代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 点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 1931年 九 一八 事变至 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 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 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妄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更梦想成为 “大东亚共荣圈 ”的霸主。但不屈服的中国人民顽强地坚持对日抗战,全国军民伤亡 3500万人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承担了最大的民族牺牲。 揭开国共
4、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 )。 A八一宣言的发表 B一二 九运动爆发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B一二 九 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选 C。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点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
5、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入了一个全民族抗战 的崭新阶段。 1938年在抗日名将抗李宗仁的指挥下,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主力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 A平型关大捷发生在 1937年 9月,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淞沪会战发生在 1937年 8月 11月,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 D枣宜会战发生在
6、1940年。故选。 考点:台儿庄大捷。 点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进行了比较努力的抗战,先后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 )。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53年 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故选 A。 B是太平 天国兴起的标志;
7、 C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D是太平天国的纲领。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的简要经过: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实质意义是 A实施男女平等的方案 B按照平均主义原则分 配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
8、领性文献。它按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故选 C。 考点:太平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点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平均 ”“等贵贱 均贫富 ”“均田免粮 ”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
9、建的积极性。但是,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有人说: “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 ”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C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题干中的观点夸大偶然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没有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因素。故选 A。
10、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点评:作为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然而,作为小生产的代表,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它的失败只能证明列宁 “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自己 ”观点的正确,也只能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强学会 D保国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 D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团体;均可排除
11、。故选 B。 考点:中国同盟会。 点评: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2.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革命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3. 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 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该片前四集的名称,其中 “辛亥革命 ”可能集中在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答案: A 试题分析: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 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
12、振兴之 路。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应集中在第一集千年巨变之中。 B峥嵘岁月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中国新生反映新中国的成立; D伟大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 A。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 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 (4)促使社会经济、
13、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以下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以罢课示威为主要斗争形式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抗争 C、从北京发展到全国大中城市 D、配合了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斗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年,故 B项表述错误。A、 C、 D符合五四运动的史实。故选 B。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
14、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 A五四运动中 B中共 “一大 ”上 C中共 “二大 ”上 D国民党 “一大 ”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2年中共 “二大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它第一次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指明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为日后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基本方向。故选 C。 考点:中共 “二大 ”。 点评: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
15、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200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 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下列哪个地点他们没有经过 A江西的瑞金 B江苏的南京 C贵州的遵义 D甘肃的会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路线。 1934年 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 1月,解放贵州重镇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1936年 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所以重走长征路活动没有经过的地点是 B。 考点:红
16、军长征。 点评:重走长征路整体构思以重温长征为线索,关注长征沿途地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经历,展现当地风土民情、民间文化和民生及社会发展状况,通过该活动进一步促进红色革命区的经济与旅游的发展。通过社会 各行业公众领军人物与普通民众的组合参与重走长征路,全社会共同重温这段历史的同时,共同关注人类最自然和本色的奋进精神,并通过活动中相互交流和沟通,为构建 “和谐社会 ”做出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 A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B为进军江南创造条件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大战役是指 1948年 9月至 1949年 1月,中国人
17、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 142天,共 歼敌 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故选 C。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迅速取胜的原因有: 第一: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 第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第三: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第四: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建立社会主义
18、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民族独立和富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新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 “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 ”,说明反帝的态度,即要求民族独立, “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 ”,说明要求发展民族工业,实现民族富强。故选 D。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 点评: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 ,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两大主题。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
19、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信息, “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整个东北地区。 A一二八事变和 D八一三事变都发生在上海; C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故选 B。 考点: 20世纪 30年代日本侵华的事变。 点评: 20世纪 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深。本题还可以考查 20世纪 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 20世纪 30年代初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根本原因在于( ) A.经济危机袭击日本,国内
20、矛盾尖锐 B.建立 “大东亚共荣圈 ” C.掠夺中国土地,扩大统治区域 D.掠夺中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如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了瓜分中国, 1900年,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的英勇抵抗。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承认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21、 点评:从 1840年到 1919年的 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 儿;再娶一个妾,为他生了一个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又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周天子和诸侯王的位置由其
22、嫡长子继承。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史实。 点评:关于宗法制,更多是考查对后世的影响:如中国人的宗族观念、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都源于宗法制度。另外,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 关系也是常考的知识点。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天。 ”反映了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皇帝独尊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中央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朝开始,史书中写到皇帝时用 “上 ”代称。材料中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等同于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皇帝 ”,即全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权至上,故选 B。 考点:皇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厦门市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