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吕氏春秋载: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答案: D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 “出路 ”的轨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毛泽东说: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国革命凡
2、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此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国民党 一大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签署 答案: A 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C “还我青岛 ” D “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 ” 答案: D 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 2011年隆重推出 “七 一 ”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 90周年
3、。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打倒列强,除军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 B C D 答案: B 以 “中国革命 ”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 人民军队的摇篮; 中国革命的摇篮; 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 “圣地 ”,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 :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 :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 :延安、 :瑞金
4、、 :遵义 答案: B 1949年 10月 21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成立,其人员组成情况如下表: 类别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 4人 21人 109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11人 49人(其中 15人为正职) 这说明了 A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 B成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有益尝试 C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推行 D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答案: C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平定之意 )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的城 )、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 )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
5、的保护 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 阶级斗争 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 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发生在 20世纪 50年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答案: C 每年的 “两会 ”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 20世纪 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 “斗争 ”转向 “和谐 ”,如,
6、 1978 年前特别是 “文革 ”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 90年代出现 “依法治国 ”“服务 ”等词汇, “经济 ”高频率出现;进入 21世纪, “科学发展观 ”“全面小康 ”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化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社会的发展进步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A B C D 答案: C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 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 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国两制 ”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7、A B C D 答案: C 马克思说: “推动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对马克思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因为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妥协行为不满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英国武装侵略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答案: A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
8、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 ”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 B C D 答案: A 在南京大屠杀 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 “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答案: D 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
9、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这表明 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 要加强中央集权 A B C D 答案: A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 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 B “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 C “令天
10、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答案: C 北宋初年和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分别是 A中书省、 中书省 B中书门下、中书省 C尚书省、 中书省 D门下省、中书省 答案: B 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 “科学 ”实质是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明史记载
11、“居正为政 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答案: A 有学者说: “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 ”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答案: C 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
12、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 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 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4 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 A 了解历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漫画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漫画内涵的是(注:图中文字为 “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 ”) A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 B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清政府已完全成为 “洋人的朝廷 ” 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答案: D 以下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人中国,
13、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青论,其中 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答案: D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
14、去 ”和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 A马关条 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综合题 ( 13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三明 中高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