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两弹一星 ” 青藏铁路 大庆油田 三峡水利工程 A B C D 答案: C 该图是一幅 “针路 ”示意图。 “针路 ”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宋代开始突破 “海禁 ”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答案: D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 “19世纪以
2、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答案: D 孙中山说: “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 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 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 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
3、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答案: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 “驱除鞑虏 ”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 B 美 菲利普 李 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 “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B统一的德
4、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 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答案: A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答案: A 汉武帝 “独尊儒术 ”、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 “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中 “打倒孔家店 ”、 “文革 ”中的 “批林批孔 ”、当前的 “孔子热 ”,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 “
5、命运 ”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答案: D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避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白数十年来, 答案: B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 由浅到深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C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
6、义,章太炎说: “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 ”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答案: C 19世纪中期以 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 19世纪 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 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 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答案: B 卢梭说:
7、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答案: D 官员质问某人: “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 ”这人坚持: “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 路德与罗马
8、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答案: C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 “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答案: D 该图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体现 “中体西用 ”思想 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A B C D 答案: A 20世纪 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论十大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A B C D 答案: B 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则镌刻着这样一句话: “他教导了我们走向自由 ”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 “社会契约论 ”和 “人民主权说 ”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编撰了百科全书,使启 蒙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 C 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重 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 B C D 答案: B 梭伦在抒情
10、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 “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答案: B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 “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11、 鲁滨逊飘流记是 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 “星期五 ”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在当时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答案: C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答案: C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12、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对这种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路德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B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C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 D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答案: D 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那些被 “毁灭性批判 ”的观点不包括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 “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 答案:
13、 C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邓小平提出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号召 中共中央提出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断 A B C D 答案: C 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新民主主义论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A B C D 答案: C 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 “鞭子 ”与 “动弹 ”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B
14、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 C 2011年 7月 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 “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 ”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答案: C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 “附庸风雅 ”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 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 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15、。下列属于 “市民文化 ”形态的是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 B C D 答案: D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 “性本善 ”,苏格拉底也认为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 答案: A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答案: D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
16、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答案: D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 C反对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 答案: D 在近代,有人认为 “社会主义理想甚商,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 ,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
17、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 “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答案: B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 D康有为 答案: B 19世纪末, “物竞 ”、 “天择 ”等成为社会流行词语。有的教师以 “物竞 ”、 “天择 ”作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年干脆以 “竞存 ”、 “适之 ”等作为自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河北 正定 中学 高二第 一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