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2010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某教授, 1950年 1月生, 1968年高中毕业, 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 1978 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1982 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至 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 。以上个人履历反映了( ) A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受教育权利 B “教育大革命 ”对其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C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为他的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D作为学者访问美国得益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答案: C 在 1833 1915年 “共和 ”、 “民主 ”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
2、计中, 1905 1913年 “共和 ”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 “民主 ”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KS*5U.C#O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答案: B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
3、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洪仁 D康有为 答案: B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曾国藩 蔡元培 孙中山 B孙中山 蔡元培 曾国藩 C曾国藩 孙中山 蔡元培 D蔡元培 孙中山 曾国藩 答案: D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
4、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 ,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答案: A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洪仁 D姚莹 答案: A 北京时间 10月 3日凌晨,全世界电视台同步直播了一则消息: “国际奥委会第 121次全会在丹麦哥本哈根进行,在 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地票选里,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三轮投票击败西班牙马德里,获得 2016年第 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这也是奥运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 ”这则消息最主要体现
5、了电视的哪一项功能( ) A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资讯的功能 B鉴赏古玩的功能 C展示优秀作品的功能 D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的功能 答案: A 好莱坞是 “美国电影 ”的代名词,人们易把好莱坞与电影划等号。然而,电影是由法国人发明的。电影的发明者是( ) A贝尔德 B格里菲斯 C卢米埃尔兄弟 D卓别林 答案: C 孙中山留下遗嘱: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 A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答案: C 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 “决议案上把好
6、事都挂在我的帐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 C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培育出杂交水稻 A B C D 答案: C 这是 2004年 “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
7、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请问这位当选者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杨利伟 D马寅初 答案: A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 和处理信息。 ”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答案: C 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物理学家周光召曾说:
8、“没有 就不可能有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器和信息科学。 ”“” 可能是指( ) A基因技术 B经典力学 C进化论 D量子力学 答案: D “我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这位 “一小步 ”的宇航员来自( ) A苏联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答案: D 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启蒙运动兴起 三民主义 答案: B 右图是 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 指南针和造纸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 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
9、大决策是我们 再度起飞的关键 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 B C D 答案: B 改革开放 30年,我国取得伟大成就关键是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进程,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 )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A B C D 答案: C “从 19世纪 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 如实 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 ” 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 “这种考虑 ”的是( )
10、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母亲 答案: B 图 1、图 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答案: C 某学习小组以 “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 “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 敬造 ”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
11、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 D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 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答案: C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
12、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 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 B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其内容看是(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思想 D知识即美德 答案: B 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 “天人感应 ”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黑龙江 牡丹江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