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2010年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位科学家在其书中写道: “静居在宇宙中心处的是太阳。在这个最美丽的殿堂里,它能同时照耀一切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伽利略 D布鲁诺 答案: B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一百年后今天黑人仍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且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家上的流放者。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B美国黑人是经济危机的弱势群体 C种族歧视问题很难从思想上根
2、本解决 D号召黑人团结进行争取平等的斗争 答案: D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有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这个总统是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艾森豪威尔 D尼克松 答案: B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2004年 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应该是 A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
3、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答案: C 二战后至 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 “区域割据 ”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B受 “冷战 ”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C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D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观察下图思考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实因素:世界政治中心地位的丧失 外部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可能因素: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A B C D 答案: D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 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
4、业品的集中地又由西欧慢慢向其他地区转移。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 ”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 -德国 B德国 -日本 C英国 -美国 D日本 -英国 答案: C 两伊战争严重损害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边界争端 B宗教教派矛盾 C经济利益冲突 D意识形态的矛盾 答案: D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 “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 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阵营的
5、坚决支持 B西欧国家与美国冲突扩大 C美国丧失了世界霸权 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发展 答案: D 右图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建和十月革命 B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工业化探索 C赫鲁晓夫的改革和美苏争霸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联解体 答案: D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开幕时,美国的 “无形阴手 ”开始伸向俄罗斯的后院 格鲁吉亚,默许格总统进攻南奥赛梯与阿布哈兹两个欲独立的地区。而被激怒的 “北极熊 ”俄罗斯于 2008年 8月 26日宣布俄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这反映了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6、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答案: C “倘若没有联合国, 1945年以后的世界可能更为血腥, 20世纪下半叶,国家间战争少于上半叶。到目前为止,其成员已增加为 190个,新增成员国大多为原来被奴役和压迫的殖民地。联合国还制定了大量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人权保护等国际文件,筹集了数量可观的资金,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材料中关于联合国在当今世界所起的重大作用有 减少了局部战争和避免了世界大战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彻底摆脱大国强权 A B C D 答案: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
7、公约组织的成立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答案: D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进行社会改革,其共同点不包括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部分实行经济国有化政策 C一直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部分解决社会问题 答案: C 右图为克伦威尔驱逐议会的历史图片,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A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B国王出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 C克伦威尔背叛了资产阶级 D克伦威尔成为军事独裁者 答案: D 下图表现了处死路易十六的场景。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 A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时期 D热月党人时期 答案: B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一书中写道: “185
8、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 ”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主要是因为英国 A地理位置优越,海外贸易发达 B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C最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D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成为 “世界工厂 ” 答案: D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曾经说过: “没有了伟大,就没有了法国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法国 “伟大 ”的是 A巴黎公社战士高呼 “公社万岁 ” B 1791年宪法称国王为国家的 “第一公务员 ” C拿破仑称帝后,群众高喊 “皇帝万岁 ” D人权宣言成为 “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 答案: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B使 英国成
9、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C使非洲和拉美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D使英美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最主要的矛盾 答案: A “在自由党执政期间,议会还通过了教育法、儿童法、劳工介绍法等等。这是打破济贫法框框的第一步,也是迈进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一步。尽管这些法令内容还很不完善,人民享受的福利待遇还很有限,但它毕竟为后来的社会改革揭开了序幕。 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旧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就业、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英国政府的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来处理经济社 会问题 英国政府
10、积极解决社会问题客观上促进了 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为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保障 英国政府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等社会问 题 A B C D 答案: A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提出: “各国领海以外的海洋上应有绝对的航行自由,在和平时期及战时均然。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战略意图是 A维护各国在公海的利益 B增强美国在公海的势力增强 C维护英国在海上霸主地位 D遏制德国军事势力 答案: B 1938年希特勒曾说: “ 三年前我们曾派小股部队进军莱茵区,那是我事事都要冒险的时候。那时如果法国出来阻止我们,我们只有撤退 ” ,德军进入 “莱茵区 ”,法国可以阻止的依据是 A凡
11、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答案: A 自 20世纪 30年代起,大家对国联不再抱有希望。在 1936年至 1940年期间,共有十二个国家宣布与国联断绝关系,国联已经名存实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A国联纵容法西斯侵略 B这些国家与法西斯关系密切 C美国退出了国联 D法西斯的欺骗宣传 答案: A 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的统治者说: “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 德国和意大利政府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12、 C英国实际与法西斯国家形成反共产主义同盟 D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答案: B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 “与其让俄国人的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 !”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号,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1861年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苏伊士运河战争 D 1964年越南战争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如爱赛亚 柏林所说的: “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河北 石家庄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