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套)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套)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套)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 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套)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致青岛开发区石油管线爆炸的非甲烷总烃在日光照射下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B塑化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化工塑料软化剂,可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 C航天员太空实验能够证明水分子组成和结构在太空中发生改变 D汽油标准已由 “国 ”提到 “国 ”,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排放氮氧化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光化学烟雾是由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NOx)引起的,正确; B、有些塑化剂毒性很大,不能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错误; C、水分子组成和结构在太空
2、中不发生改变,错误; D、氮氧化物部分来自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发动机内放电条件下生成,汽油标准由 “国 ”提到 “国 ”,只能减少排放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常识。 溶液中可能含有 H+、 NH4+、 Mg2+、 Al3+、 Fe3+、 CO32 、 SO42 、 NO3 中的几种。 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加入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 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不含 CO32 ,可能含有 SO42 和 NO3 B在滴加 NaOH溶液物质的量为 0.5至 0.7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Al3
3、+4OH- Al(OH)4 - C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 Mg2+、 Al3+ D n(H+) n(NH4+) n(Mg2+) =2 4 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 溶液中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氢气,则溶液中有大量氢离子,则没有碳酸根和硝酸根离子,根据电中性原则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 加入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铁离子,结合图像分析,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硫离子和铵离子;当溶液中含氢离子、铵根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时,加入氢氧化钠,先与氢离子反应,再与镁、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再与铵根反应得到一水合氨,再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A
4、、根据上述分析知,溶液中一定不含 CO32 和NO3 ,一定含有 SO42 ,错误; B、根据题给图像知,在滴加 NaOH溶液物质的量为 0.5至 0.7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NH4+OH-=NH3 H2O,错误; C、根据题给图像知,溶液中的阳离 子一定含 NH4+、 H+、 Mg2+、 Al3+,错误; D、根据题给图像分析,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1mol,铵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2mol ,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05mol, n(H+) n(NH4+) n(Mg2+) =2 4 1,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离子检验和离子推断、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图像及计算。 通过 NOx传感
5、器可监测 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t电极是该装置的正极 B该电池发生的正极反应为: O2 + 4e + 2H2O = 4OH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NO 2e +O2 = NO2 D固体电解质中 O2 向负极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由题给装置图知,该装置为原电池,O2 由 Pt电极移向 NiO 电极,则 Pt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2 + 4e = 2O2 , NiO 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NO 2e +O2 = NO2。 A、 Pt电极是该装置的正极,正确; B、电解质为固
6、体电解质,该电池发生的正极反应为: O2 + 4e = 2O2 ,错误;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NO 2e +O2 = NO2,正确; D、固体电解质中 O2 向负极移动,正确。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 新型电池。 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待提纯的 AlCl3溶液、 NaOH溶液 提纯混有 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 B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 盐酸、大理石、 碳酸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 Cl CSi C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 (带铁夹 ) 已知浓度的盐酸、 待测 NaOH溶液 测定
7、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 酒精灯、玻璃棒、 蒸发皿、铁架台 (带铁圈 ) NaCl溶液 蒸发溶液得到晶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提纯混有 MgCl2杂质的 AlCl3溶液的实验流程为:待提纯的AlCl3溶液加过量 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过滤、将沉淀溶于适量盐酸,题给仪器和药品无法实现,错误; B、根据题意知,要证明非金属性: Cl C Si 选用的实验依据为验证最高价氧化物氧化物的酸性强弱,题给药品无法实现,错误; C、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药品缺少酸碱指示剂,仪器缺少碱式滴定管,无法实 现,错误; D、蒸发 NaCl溶液得到
8、晶体的基本操作为蒸发,可以实现,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 KI溶液,产生白色 CuI沉淀,溶液变棕色。向反应后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加 KI溶液时, KI被氧化, CuI是还原产物 B通入 SO2后,溶液变无色,体现 SO2的还原性 C整个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 Cu2 I2 S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 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 KI溶液,产生白色 CuI沉淀,溶液变棕色,发生的反应为 2CuSO4+4KI2K2SO4+2CuI+I2,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
9、断通入 SO2气体,发生的反应为 SO2+2H2O+I2=H2SO4+2HI。 A、滴加 KI溶液时,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KI被氧化,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 CuI是还原产物,正确; B、通入 SO2后溶液变无色,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SO2体现其还原性,正确; C、整个过程只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D、根据上述反应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判断,氧化性 Cu2+ I2 SO2,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 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有关物质性质及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 B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C牡丹籽油是
10、一种优良的植物油脂,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充分燃烧所需氧气的量不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不能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错误; B、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错误; C、植物油脂中含有碳碳双键,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 D、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为 CH2,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充分燃烧所需氧气的量相等,错误。 考点: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A、 B、 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A元素某种同位素原子在考古方面
11、有重要应用, B 的最外层电子是电子层数的三倍, C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2周期 VIA族 B元素 A、 B、 C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r(C) r(B) r(A) C A、 B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A B D 1 molC2B2与足量的 AB2完全反应转移约 6.02 1023个电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 A、 B、 C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A元素某种同位素原子在考古方面有重要应用,则 A为碳元素, B的最外层电子是电子层数的三倍,则 B为氧元素, 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 C为钠元素。 A、 A为碳元素,在周
12、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2周期 A族,错误; B、根据微粒半径比较原则判断,元素 A、 B、 C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r(Na) r(C) r(O)即 r(C) r(A) r(B),错误; C、同一周期由左向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A、 B两种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A B,错误, D、 1 molNa2O2与足量的 CO2完全反应转移约 6.02 1023个电子,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和元素性质,元素周期律。 某课题小组合成了一种复合材料的基体 M的结构简式为 ,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有机物 C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有 。 ( 2)写出 A的结构简式 。 ( 3)反
13、应 、 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 4)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 能使 FeCl3溶液显紫色; 只有二个取代基; 与新制的 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有机物 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答案:( 1)碳碳双键,肽键(酰胺) ( 2) ( 3)消去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 4) ( 5) (邻、间、对都正确) 试题分析:根据题给流程图知, 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A, A催化氧化生成 ,则 A的结构简式为 ; 和 HCN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结合题给信息, 在酸性条件水解,加热条件下生成 B, B的结构简式为 ,由 M的结构简式利用
14、逆推法可得 C的结构简式 。( 1)有机物 C的结构简式为,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肽键(酰胺);( 2) A的结构简式为 ;( 3)反应 为氧化反应;反应 为加成反应;( 4)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符合下列条件: 能使 FeCl3溶液显紫色,含有酚羟基; 只有二个取代基; 与新制的 Cu(OH)2悬浊液混合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含有醛基; 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邻、间、对都正确)。 填空题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回答下列问题 ( 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 NH4I(s) NH3(g) + HI(g) b 2HI(g) H2(g) + I2(g) 写出反应
15、a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达到平衡后,扩大容器体积,反应 b的移动方向 (填 “正向 ”、 “逆向 ”或 “不移动 ”),达到新的平衡时容器内颜色将怎样变化 (填 “加深 ”、 “变浅 ”或 “不变 ”) ( 2)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 N2(g) 3H2(g) 2NH3(g) H -92.60 kJ mol-1 下列说法能说明上述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 _(填序号 )。 a单位时间内生成 2n mol NH3的同时生成 3n mol H2 b单位时间内生成 6n mol NH 键的同时生成 2n mol HH 键 c用 N2、 H2、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 1 3 2 d混
16、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e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不变 ( 3)已知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 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 (h) 物质的量 (mol) 0 1 2 3 4 N2 1.50 n1 1.20 n3 1.00 H2 4.50 4.20 3.60 n4 3.00 NH3 0 0.20 1.00 1.0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反应进行到 2 h时放出的热量为 _ kJ。 0 1 h内 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 mol L-1 h-1。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_(保留两位小数 )。 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 N2、 H2和 NH3各 1.00 mol,化学平
17、衡将向 _方向移动 (填 “正反应 ”或 “逆反应 ”)。 ( 4)肼( N2H4)的性质类似于 NH3,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种二元弱碱在溶液中分步电离,请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答案:( 1) k NH3 HI 正向 变浅( 2) bd ( 3) 27.78 0.05 0.15 正反应 ( 4) N2H4 2H2O N2H5 H2O+ + OH- 试题分析:( 1) 根据题给反应 a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原则写出,反应a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NH3 HI; 反应 a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 b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压强减小,平衡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青岛市 第一次 模拟考试 第二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