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信息、材料、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 “三大支柱 ”。下列观点或做法错误的是 A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 ,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B加大煤炭的开采速度 ,增加煤炭燃料的供应量 ,以缓解石油危机 C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 ,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D高温结构陶瓷氮化硅( Si3N4)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可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新能源是指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因此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 ,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A正确; B、煤是化石燃
2、料,不能再生,因此要合理科学开采,而不能加大开采速度, B不正确; C、二氧化硅可以用光导纤维, C 正确; D、高温结构陶瓷氮化硅( Si3N4)属于新型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可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 D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以及能源的有关判断 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 质量如下表 (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 NO): 编号 稀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 /g 18.0 9.6 0 0 NO体积 /mL 2240 4480 6720 V 下列计
3、算结果正确的是 A 中溶解了 5.6gFe B硝酸的浓度为 0.4mol/L C 中溶解了 9.6gCu D 中 V=8960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 都有金属剩余,则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硝酸铁,溶液中金属离子为 +2价,在实验 的基础上再加入 100mL硝酸,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 18g-9.6g 8.4g,生成 NO的体积为 4480mL-2240mL2240mL, NO物质的量为 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参加反应金属的物质的量为 0.15mol,参加反应金属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56g/mol,故该过程只有 Fe参加反应,即实验 只有 Fe参与反应。在实验 的基
4、础上加入 100mL硝酸,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 9.6g,生成 NO的体积为6720mL-4480mL 2240mL, NO物质的量为 0.1mol,若该过程只有 Cu参加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 Cu的物质的量 0.15mol, Cu的质量 0.15mol64g/mol 9.6g,等于参加反应金属的质量,故该过程只有 Cu反应,且 Cu恰好完全反应,故加入 200mL硝酸时, Fe恰好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在实验 的基础上再加入 100mL硝酸,硝酸与溶液中亚铁离子反应生成 NO。A、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 发生反应 3Fe+8HNO3 3Fe(NO3)2+2NO+4H2O,生成 NO的物质的
5、量为 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 0.15mol,故参加反应 Fe的质量 0.15mol56g/mol 8.4g,故 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 发生反应 3Fe+8HNO33Fe(NO3)2+2NO+4H2O,生成 NO的物质的量为 2.24L22.4L/mol 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1mol4 0.4mol,故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0.4mol0.1L 4mol/L,故 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 中参加反应的金属为 Fe, Cu没有参加反应,故 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 中 Fe与
6、硝酸恰好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生成 NO的物质的量4.48L22.4L/mol 0.2mol,由 3Fe+8HNO3 3Fe(NO3)2+2NO+4H2O可知,溶液中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3mol,在实验 的基础上再加入 100mL硝酸,为硝酸与溶液中亚铁离子反应生成 N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 NO的物质的量 0.1mol,故生成 NO的体积为 0.1mol22.4L/mol 2.24L2240mL,因此 V 6720ml+2240ml 8960ml,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铁、铜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 生气体的体积 (v)与
7、时间 (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B质量之比为 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 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 2: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图像可知,镁、铝分别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相等,则根据方程式 Mg 2H =Mg2 H2、 2Al+6H+=2Al3+3H2可知,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 3:2, A正确; B、镁、铝的质量之比 324:227 4:3, B不正确; C、摩尔质量之比 24:27 8:9, C不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产生相等氢气需要的时间分别是 2s和 3s,则反应速率之比为 3:2,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
8、查镁、铝与稀硫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制备镁是用电解饱和氯化镁水溶液来完成的 B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C Na2O和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且都能与硫酸溶液反应 D SO2通入新制氯水中,氯水褪色是因为 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镁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制备镁是用电解熔融氯化镁来完成的,而不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溶液, A不正确; B、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主要是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B不正确; C、 Na2O和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且都能与硫酸溶液反应分别是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
9、水和氧气, C正确; D、 SO2通入新制氯水中,氯水褪色是因为 SO2具有还原性,被氯水氧化生成了硫酸,从而使氯水褪色,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金属镁的冶炼、硅的存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以及 SO2、氯水的性质 下列叙述 I和 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 I 叙述 II A 相同条件下 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向饱和 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B 钠比铜的金属性强 金属钠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单质 C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均不反应 可用铝槽车密封运送浓硫酸、浓硝酸 D 合成氨反应为吸热反应 该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答案:
10、A 试题分析: A 、相同条件下 NaHCO3的溶解度比 Na2CO3的小,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生成碳酸氢纳沉淀,溶液变浑浊, A正确; B、 钠比铜的金属性强,但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金属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单质, B不正确; C、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但钝化是化学变化,因此可用铝槽车密封运送浓硫酸、浓硝酸,因果关系不成立, C不正确; D、 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以及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该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果关系不能成立,D不正确,
11、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用途以及反应条件的判断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A图 1表示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镁粉 B图 2表示向 Ba(OH)2、 KAlO2混合溶液中通入 CO2 C图 3表示表示向盐酸和醋酸混合溶液中滴入氨水 D图 4表示在含等物质的量 NaHCO3、 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0.1mol L-1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镁粉产生的氢气体积相等,但盐酸反应
12、速率比醋酸的反应速率快, A不正确; B、向 Ba(OH)2、 KAlO2混合溶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Ba(OH)2 CO2 BaCO3 H2O、 2KAlO2 CO2 3H2O 2Al(OH)3 K2CO3、 K2CO3 CO2 H2O=2KHCO3、 BaCO3 CO2H2O=Ba(HCO3)2,因此图 2不能表示其反应过程, B不正确; C、向盐酸和醋酸混合溶液中滴入氨水分别生成氯化铵 、醋酸铵,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当恰好反应后,溶液的导电性几乎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图 3不能表示溶液的导电变化过程, C不正确;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因此向含等物质的量NaHCO3、
13、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0.1mol L-1盐酸至过量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CO32- H HCO3-、 HCO3- H H2O CO2,因此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可以用图 4表示,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反应过程的判断以及图像识别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加入 CCl4, 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 I-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 Cl2 C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D硝酸亚铁溶液中要加入稀硝酸抑制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某溶液加入 CCl4, 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单
14、质碘, A不正确; B、能使润湿的淀粉 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 Cl2,凡是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的气体均可, B不正确; C、液溴易挥发,因此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防止液溴挥发, C正确; D、在酸性条件下 NO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 Fe2 ,因此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 NO和水,得不到实验目的,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物质检验、试剂存放以及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为除去下列各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和采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除杂的物质 所加试剂 主要操作 A Na2CO3( NaHCO3) 不加任何试剂 加热
15、 B Al2O3( SiO2) NaOH溶液 过滤 C NO( NO2) NaOH溶液 洗气 D CO2( SO2) Na2CO3溶液 洗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 ,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 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A、碳酸氢纳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 CO2,因此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纳, A正确; B、氧化铝也能和氢氧化钠
16、溶液反应,因此要除去氧化铝中的二氧化硅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B不正确; C、 NO、 NO2的混合气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钠,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NO中混有的 NO2气体,应该通入水中, C不正确; D、 CO2也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应该用饱和的碳酸氢纳溶液除去 CO2中混有的SO2气体,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瘦肉精 (Clenbuterol)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瘦肉精是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 161 ,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其结构如图 所示
17、,对于瘦肉精的说法正确 的是 A瘦肉精的化学式: C12H17N2Cl2O B瘦肉精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羟基,因此是一种两性化合物 C能用乙醚等有机溶剂将瘦肉精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D一定条件下瘦肉精能发生取代、加成、水解等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瘦肉精的结构简式并依据键线式的结构特点可知,瘦肉精的化学式为 C12H18N2Cl2O, A不正确; B、瘦肉精只含有氨基,没有羧基,因此不是两性化合物, B不正确; C、瘦肉精不溶于乙醚,因此不能用乙醚等有机溶剂将瘦肉精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C不正确; D、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苯环、氯原子、氨基、羟基,因此一定条件下瘦肉精能发生取代
18、、加成、水解等反应,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判断 水热法制备 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 3Fe2 2S2O32- O2 xOH- Fe3O4 S4O32-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2 B Fe2 、 S2O32-都是还原剂 C硫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 D每生成 1 mol Fe3O4,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 mo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22 x-32 2,解得 x 4, A 不正确; B、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价, S2O32-中 S元素的化合价从 2价升高到 价,均被氧化,因此 Fe2 、 S2O
19、32-都是还原剂, B正确; C、硫元素和铁都被氧化,氧气中氧元素被还原, C 不正确; 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每生成 1 mol Fe3O4,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氧气是 1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 NaClO的溶液中: K+、 NH4+、 Fe3+、 Br-、 S2- B在 c(HCO3-) 0.1 mol L-1的溶液中: NH4+、 Al3+、 Cl-、 NO3- C加入 Mg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Mg2+、 NH4+、 Cl-、 K+、 SO42- D
20、使 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Fe2+、 MnO4-、 Na+、 SO42- 答案: C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Fe3+、 ClO-均能氧化 S2-, ClO-还能氧化 Br-,不能大量共存, A不正确; B、 Al3与 HCO3-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 CO2气体,而者不能大量共存, B不正确; C、加入 Mg能放出 H2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所以 Mg2+、 NH4+、 Cl-、 K+、SO42-能大量共存, C正确; D、使 pH试纸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则 Fe2+、 MnO4-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D不正确,答案:选 C。
21、 考点:考查 已知:( 1)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AlO2-+H+H2O Al(OH)3Al3+3OH- ( 2)无水 AlCl3晶体的沸点为 182.9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AlCl3 Al3 3Cl- ( 3) PbSO4难溶于水,易溶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SO4 2CH3COONa Na2SO4 (CH3COO)2Pb 则下列关于 Al(OH)3、 AlCl3和 (CH3COO)2Pb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为强电解质 B均为弱电解质 C均为离子化合物 D均为共价化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电离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铝存在电离平衡,属于弱电解质。氯化铝
22、在溶液中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PbSO4 难溶于水,易溶于醋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SO4 2CH3COONa Na2SO4 (CH3COO)2Pb,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生成物醋酸铅应该是难电离的,即醋酸铅是弱电解质,因此选项 A和 B是错误的;无水 AlCl3晶体的沸点为 182.9 ,这说明该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氢氧化铝和醋酸铅均是弱电解质,也不是离子化合物,因此这三种物质均是共价化合物, C不正确,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 (部分仪器巳省略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
23、Cl2 B吸收 HCl C液溴和苯的分馏 D吸收 NH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干燥氯气时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 A不正确;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吸收氯化氢,容易造成倒吸,应该用干燥管或漏斗, B不正确; C、蒸馏或分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气体温度,因此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 C不正确; 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 Cl2,溶液变蓝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浓 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浓 HNO3不稳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届安微省 池州市 第一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