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侯氏制碱法是将 CO2、 NH3通入饱和 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 Na2CO3,故 NaHCO3在溶液中析出,正确; B、浓盐酸易挥发,与 NH3结合生成 NH4Cl固体小颗粒,冒白烟,正确; C、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
2、碘常在食盐中加入 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物质,错误; D、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 S、 KNO3、 C,三者比例为 1: 2: 3 ,正确。 考点:化学与生活、技术、环境等 在 aLAl2(SO4)3和 (NH4)2SO4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 b 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 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 c molNH3气,则原溶液中的 Al3+离子浓度 (mol/L)为(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 Al2(SO4)3、 (NH4)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mol、 ymol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 Al2(SO4)3 3BaCl2=2AlCl3
3、 3BaSO4 (NH4)2SO4 BaCl2=BaSO4 2NH4Cl x 3x y y 2y NH4 OH- NH3 H2O 2y 2y 得关系式: 3x y=b mol 2y=c mol。解得: x=mol y=c/2mol 故 c(Al3 )=2 b-(c/2)/3a=(2b-c)/3amol/L, A正确。 考点:化学计算 室温下,将一元酸 HA的溶液和 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 /( mol L-1) 反应后溶液的 pH c(HA) c(KOH) 0 1 0 1 9 x 0 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 反应后的溶液中
4、: c(K+) c(A ) c(OH ) c(H+) B 实验 反应后的溶液中: c(OH ) = c(K+) c(A ) =Kw/( 1x10-9) mol/L C实验 反应后的溶液中: c(A ) + c(HA) 0 1 mol/L D实验 反应后的溶液中: c(K+) = c(A ) c(OH ) = c(H+)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表中 的 HA为弱酸且酸碱物质的量相等,因此得 A正确;由 中电荷守恒得 OH-=K+-A-+H+=Kw/1X10-9 mol/L,故 B错误; C中由 得知道溶液中只有四种离子,氢离子等于氢氧根,所以 K+=A-=0 1,所以总数x0 2mol/L,故
5、 C正确;由电荷守恒得 D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涉及浓度大小的判断,守恒关系的应用。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 Fe-3e=Fe3+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 2H2O+O2+4e=4OH- D含有 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 336mL(标准状况)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脱氧过程中,由铁、碳做电极,氯化钠溶液做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该过程为放热反应;在脱氧过程
6、中,碳做正极,铁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Fe2+;在脱氧过程中, Fe失电子氧化为 Fe2+, Fe2+最终还是被氧气氧化为 Fe3+,由电子守恒知消耗氧化剂氧气的体积(标况下)V(O2) 22 4L mol-1( 31 12g/56g mol-1) /4 336mL。 考点:电化学基础知识,涉及原电池电极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CO(g) H2O(g) CO2(g) 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 2L恒容绝热 (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 I、 II、 III,在 I中充入 1molCO和 1molH2O,在 II中
7、充入 1molCO2和 1mol H2,在 III中充入2molCO和 2molH2O, 700 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 I、 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 I、 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容器 I中 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 II中的少 D容器 I中 CO的转化率与容器 II中 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在 I中充入 1molCO和 1molH2O,在 II中充入 1molCO2和 1mol H2,刚开始时,容器 I、中正反应速率最大,容器 II中正反应速率为零。达到平衡时,容器 I温度大于 700 ,容器 II温度小于 700
8、 ,所以,容器 I中正反应速率大于容器 II中正反应速率; B、容器 III可看成容器 I体积压缩一半,各物质浓度增加一倍,若温度恒定,则平衡不移动;但恒容绝热的情况下,容器III中温度比容器 I高,更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常数容器 III小于容器 I; C、若温度恒定,容器 I、 II等效,但两者温度 不等。达到平衡时,容器 I温度大于 700 ,容器 II温度小于 700 ,有利于容器 I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容器 I中 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 II中的多; D、若温度恒定,容器 I、II等效,容器 I中 CO的转化率与容器 II中 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 1。但两者温度不等,
9、达到平衡时,容器 I温度大于 700 ,容器 II温度小于 700 ,有利于容器 I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容器 II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容器 I中 CO的转化率相应减小,容器 II中 CO2的转化率同样会相应减小,因此,容器 I中 CO的转化率与容器 II中 CO2的转化率之和 小于 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效平衡等问题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24 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NA B 1 L 0 1 mol L-1乙酸溶液中 H+数为 0 1NA C 1 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 10NA D标准状况下, 22 4 L乙醇的分子数为
10、NA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镁原子核外最外层有 2个电子, 24 g镁即 1 mol镁,最外层电子数应为 2 mol,即 2NA,错误; B、乙酸是弱酸, 1 L 1 mol L-1乙酸溶液中 H+数小于 0.1 mol,即小于 0.1NA,错误; C、 1个 CH4分子中含质子数为 10,所以 1 mol甲烷分子含质子数为 10NA,正确; D、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 22.4 L乙醇的物质的量大于 1 mol,错误。 考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A银氨溶液: Na+、 K+、 NO3-、 NH3 H2O B空气: C2H
11、2、 CO2、 SO2、 NO C氢氧化铁胶体: H+、 K+、 S2-、 Br D高锰酸钾溶液: H+、 Na+、 SO42-、葡萄糖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可以共存; B、 NO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 NO2,不能共存;C、氢氧化铁胶体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 D、高锰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考点: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 填空题 已知 X、 Y、 Z、 M、 Q、 G、 R、 T,前四周期的 8种元素(未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Z元素的某种氢化物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Q元素的单质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根据化学对角线法则,
12、 G元素对角线的另一种元素 T的单质可溶于 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溶液中并且目前易拉罐包含 G元素最多; Y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n+1) Sn ( n+1) P( n+3) ; X元素某种的盐溶液可以与 M元素的单质发生反应,并能生成 X元素的单质,且两者核电荷数相差 3,且 M 元素的单质是地壳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 R 元素为第三周期的某种元素。 ( 1)写出 X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 , Z元素对应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空间构型 。 ( 2)写出元素 T的单质可溶于 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溶液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 Q 元素所对应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元素所对应氢化物沸点高的
13、原因是: 。 ( 4)生活中,应将含 Y、 Q元素的某种粉末状物质密封、避 光、干燥保存,且该粉末状物质经常在洗衣服时用到,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该物质敞放在空气失效的原因: 。 ( 5) Z元素的某种氢化物,可用作火箭燃料,且该化合物中 Z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工业上用尿素和漂白液的主要有效成分,在 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溶液中并用高锰酸钾作为催化剂反应生成这种名为水合氨的化合物,生成的其它产物中某种离子,可以与 CaCl2溶液反应生成某种白色沉淀,大理石中主要含这种成分。通过以上资料,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 ( 6)若取 M元素的某种氧化物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调 pH约为 7
14、,加入淀粉 -KI溶液和 Q元素的某种化合物,且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异面折线形,反应完后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 2mol I-时,共转移 3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1) 3d104s1;(正)三角锥形 ( 2) Be+2OH-=BeO22- +H2 ( 3)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 4) Ca(ClO)2+CO2+H2O=CaCO3+2HClO ( 5) CO(NH2)2+ NaClO+ 2NaOH= N2H4 H2O+NaCl+Na2CO3 (反应须注明KMnO4,否则扣 1分) ( 6) 2Fe2+3H2O2+4I-=2Fe(OH)3+2I2 (评分标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四川省 成都市 第二次 诊断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