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 10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巧合的是,牛顿就出生在伽利略去世后的第二年。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他们的观点为是 (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著名的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延长了运动时间,从而得出沿斜面下滑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进一步推论得到自由落体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 A属于他们的观点。同样是伽利略通过小球从一个斜面静止滑
2、下,理想状态下将滑到另一个斜面的等高处,进一步进行合力外推,如果另一个斜面的倾角为 0度,小球永远不能上升到同等高度就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运动下去,从而推论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过牛顿的进一步概括,提出惯性的概念和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 BC都是它们的观点,只有 最后一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它们的观点而是之前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答案: D。 考点:物理学史 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滑上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 F=mgsin;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tan,取出发点为参考点,能正确描述滑块运动到最
3、高点过程中摩擦力做 W,滑块动能 EK、势能 EP、机械能 E随时间 t、位移 s关系的是( ) 答案: CD 试题分析:滑块沿斜面向上滑行过程,沿斜面方向三个力,一个是拉力沿斜面向上,一个是重力分力 沿斜面向下,摩擦力方 向沿斜面向下,可见拉力和摩擦力平衡,物体上升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沿斜面为匀减速运动。因此机械能守恒答案: D对,重力势能与位移成正比,答案: C对。动能与时间为二次函数关系,图像不是直线答案: B错。摩擦力做功 图像也不是直线答案: A错。 考点: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机械能守恒 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 490 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 t3时间段内,弹簧秤
4、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 v-t图可能是 (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 ) 答案: AD 试题分析:观察弹簧秤的示数, 弹簧秤示数即对人的支持力 ,加速度 方向向下为负,速度时间图像斜率代表加速度,正负代表加速度方向。结合图像答案: BC错。 弹力等于重力,则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支持力 ,加速度方向向上为正,结合图像 AD对。 考点:超重失重 速度时间图像 A、 D 分别是斜面的顶端、底端, B、 C 是斜面上的两个点, AB BC CD,E点在 D点的正上方,与 A等高。从 E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球 1落在 B点,球 2落在 C点,关于球 1和球 2从抛出
5、到落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 ) A球 1和球 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2 1 B球 1和球 2动能增加量之比为 1 2 C球 1和球 2抛出时初速度之比为 1 D球 1和球 2运动时的加速度之比为 1 2 答案: BC 试题分析: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如下图所示。水平方向匀速直线, , 。竖直方向, ,得到 ,答案: A错。带入水平位移之比得到 答案: C对。球 1和球 2的运动均为平抛运动,加速度均等于重力加速度因此加速度之比为 1:1.答案: D错。根据动能定理,动能增加量 ,球 1和球 2的质量相同,下落高度比为 1:2,因此动能增加量为 1:2答案: B对。 考点:平抛运动 一种娱乐项
6、目,参 与者抛出一小球去撞击触发器,能击中触发器的进入下一关现在将这个娱乐项目进行简化,假设参与者从触发器的正下方以 v的速率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恰好击中触发器若参与者仍在刚才的抛出点,沿A,B,C,D四个不同的光滑轨道分别以速率 v射出小球,如图所示则小球能够击中触发器的可能是( ) 答案: CD 试题分析:假设抛出点到触发器的高度为 ,恰好击中则根据动能定理有。据此判断 ABCD四项中,到达 高度处速度均为 0.分析 A,上升高度 到达圆周运动最高点,沿圆轨道内侧,最高点应该有 ,有,所以速度 0不可能到达最高 点答案: A错。 B中离开斜面后速度斜向上为谢抛运动,有水平速度且水平方向无力
7、为匀速运动,因此最高点速度不可能为 0,因此不可能上升 高度,答案: B错。 C项沿圆弧轨道上升,由于还没有上升到圆心的高度,轨道弹力减去重力沿半径方向分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可能等于 0即速度可能等于 0 ,因此 C可以上升到 高度 C对。 D中内外轨可提供向内或者向外的弹力,向心力可大可小,因此最高点速度可以为 0 ,因此D中也可以击中触发器,答案: D对。 考点: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 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 M=5kg,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 m=1kg的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 am和小车的加速度 aM,可能
8、正确的有( ) A am 1 m/s2, aM 1 m/s2 B am 1 m/s2, aM 2 m/s2 C am 2 m/s2, aM 4 m/s2 D am 3 m/s2, aM 5 m/s2 答案: AC 试题分析:对上面的木块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只可能有摩擦力,因此其加速度 ,对照答案: D 错。若小车和物块加速度不相等,则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则有木块加速度 ,答案: B错。若二者没有相对运动,则加速度相等且加速度小于 答案: A 对。若发生相对运动,则木块加速度 ,小车加速度大于木块加速度答案: C对。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如图所示,质量为 m、顶角为 的直角劈和质量为 M的正方体
9、放在两竖直墙和水平面间,处于静止状态 . 若不计一切摩擦,则( ) A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弹力大小为 (M+m)g B墙面对正方体的弹力大小 mgtan C正方体对直角劈的弹力大小为 mgcos D墙面对直角劈的弹力大小 mgsin 答案: A 试题分析:正方体和直角劈作为一个整体, 竖直方向有地面支持力 和二者的重力 ,水平方向有墙对正方体的弹力 和墙对直角劈的弹力 。整体平衡则有 , 。根据相互作用力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弹力大小等于 答案: A对。对直角劈受力分析如下图,根据力的合成的几何关系可得 答案: D错。 .正方体对直角劈的弹力大小答案: C错。墙对正方体弹力 . ,答案: B错 考点:
10、共点力的平衡 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 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 m恰好能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 f1;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 F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 f2;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 F推动物块,使物块减速下滑,斜面体还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 f3,则 ( ) A f2 f3 f1 B f3 f2 f1 C f1=f2=f3 D f2 f1 f3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物块 m受力分析如图,第一次物块 m匀速下滑,说明支持力与摩擦力 的合力与其重力 等大反向,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斜面体 M受到 m
11、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大小等于 ,斜面体 M 没有运动趋势,因此地面摩擦力 。若用平行于 斜面向下的力 F推动物块或者是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 F推动物块,物块都是向下滑动,摩擦力都是沿斜面向上,而且在垂直斜面方向的受力没有变化即支持力 不变,摩擦力 也不变 ,即他们的合力仍等于 竖直向上,斜面体还是没有运动趋势,即得到答案: C对。 考点: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用力拉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起运动,在中间物体上加一小物体,仍让它们一起运动,且拉力 F不变,那么中间物体两端绳的拉力 FA、FB的变化情况是 ( ) A FA增大, FB增大 B FA增大, FB减小 C FA减小, FB增大
12、 D FA减小, FB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假设三个物块从左到有质量依次为 ,中间加的小物体质量为,没有加小物体之前,加速度 ,分析 C的受力则有, ,分析 A的受力则有 ,中间加上小物体后,加速度 ,加速度变小,因此 变大, 变小答案: B对。 考点:整体法隔离法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跳高运动员起跳时,地对人的竖直支持力大于人对地的压力 B钢丝绳吊起货物加速上升时,钢丝绳给货物的力大于货物给钢丝绳的力 C篮球场上一个小个子运动员撞在大个子运动员身上,小个子运动员跌倒了,而大个 子运动员只歪了一下,是因为大个子运动员对小个子运动员作用力大于小个撞大个的力 D子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温州市 联合体 10 阶段性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