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段一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段一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段一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段一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质点沿直线 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 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s 4 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v 6t2(m/s)则该质点在 t 2 s时的瞬时速度和 t 0到 t 2 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A 8 m/s、 24 m/s B 24 m/s、 8 m/s C 24m/s、 10 m/s D 24 m/s、 12 m/s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v=6t2( m/s),当时间 t=2s 时, v=24m/s,根据 s=10+2t3( m),2s内的位移 s=s2-s0=16m,
2、 ,所以 B正确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 A、 B两个皮带轮被紧绷的传送皮带包裹,传送皮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可利用传送皮带传送货物。已知皮带轮与皮带之间无相对滑动,皮带轮不转动时,某物体从皮带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皮带底端所用的时间是 t,则 ( ) A当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一定大于 t B当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一 定小于 t C当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可能等于 t D当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
3、一定小于 t 答案: D 试题分析:传送带不动物体下滑时,物体受摩擦力向上,故加速度; 当传送带逆时针运动时,摩擦力一定也是向上,而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故 a不变,所以物体运动到 B的时间不变,故 A错误, B错误; C、而当皮带顺时针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开始是向下的,故加速度增大,位移不变,故由 A滑到 B的时间小于 t,故 C错误, D正确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 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 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
4、车向左运动, N 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 T不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 N 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 T不可能为零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小车向左做减速运动,则加速度向右,若小球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可以使小球的加速度与小车的加速度相同,故此时 N 为零,故 A 正确; B、若小车向左加速运动,则加速度向左,若此时重力与斜面的支持力的合力可以使小球的加速度与小车的加速度相同,则绳子的拉力为零,故 B错误;同理可知当小车向右时,也可能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故加速度也可能向右或向左,故 N 和 T均可以为零,故 CD均错误;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连接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5、 如图所示, A、 B两小球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 连在弹簧两端, B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 A、 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 A.都等于 B. 和 0 C. 和 0 D.0和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剪断细线之前, 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弹簧的拉力等于 A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在剪断上端的绳子的瞬间,绳子上的拉力立即减为零,而弹簧的伸长量没有来得及发生改变,故弹力不变仍为 A的重力沿斜面上的分力故A球的加速度为零;在剪断绳子之前,对 B球进行受力分析, B受到重力、弹簧对它斜向下的拉力、支持力及绳子的拉力,在剪断上端的绳子的瞬间,绳子上的拉
6、力立即减为零,对 B球进行受力分析,则 B受到到重力、弹簧的向下拉力、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所以 D正确。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一倾角为 30的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沿斜劈匀速下滑。现给物体施加如图所示力 F, F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30,斜劈仍静止,物体加速下滑,则此时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 )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体匀速下滑时,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三力平衡,故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物体对斜劈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等于物体重力 G;当施加力 F后,根
7、据滑动摩擦定律 f=N,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同比增加,故其合力的方向不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斜劈的压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也不变,竖直向下; 故斜劈相对与地面无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仍然为零,所以 A正确。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 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 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 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 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球 B对墙的压力增大 B物体 A与球 B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C地面对物体 A的摩擦力减小 D物体 A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答案:
8、 C 试题分析:小球 B受重力、 A的支持力 F1和墙壁的压力 F2如下图所示: 将重力 G 分解为 G1和 G2,则根据平衡可知, , ,当 A向右移动少许,根据题意可知, A对小球 B的作用力 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将减小,由三角函数可知: 增大, 减小 即墙壁对小球 B的作用力 将减小, A对小球 B的支持力 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 B对墙壁的压力将减小,球 B对 A的压力亦减小所以 A、 B错误;再对 A进行受力分析知: 由于 A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A受地面摩擦力 ,根据题意知, B对 A的压力 FB减小且 F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减小,故 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 f减小再根据牛顿第三定
9、律,地面所受 A的摩擦力减小所以 C正确 ; 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地面的支持力,两物体的重力不变,故 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 D错误;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叠罗汉 ”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由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如图所示,假设每个人的质量均为 m,下面五人弯腰后背部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正中间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重力加速度为 g) ( ) A B C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最上面的人受到的竖直向下重力为 G,所以每个腿上的力都是 ,中间层最左边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为: ,所以每个腿上的力都是 ,由对称性,中间层最右边的人每个腿上的力也是 ,最底
10、层中间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为 : ,所以其每条腿上的力为: 考点:力的分解 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质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 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F1、 F2、 F3,则(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图:物体静止,弹簧的拉力 F1=mg;乙图:对物体为研究对象,作出力图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丙图: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由几何知识得 F3=mg故答案:为: F3=F1 F2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胡克定律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 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 B点时速度为
11、 v,到达 C点时速度为 2v,则 xAB xBC等于 ( ) A 1 1 B 1 2 C 1 3 D 1 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知, ,所以 xAB xAC=1: 4, Z则 xAB xBC=1: 3故 C正确, A、 B、 D错误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下图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可以知道第一个球经过 T时间落地,第二球落
12、地的时间为 2T,依次 3T、 4T逆过来看,相当于一个小球每经过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可以知道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越来越大,所以从下而上,相邻两个小球之间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故 C正确, A、 B、 D错误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 MN、PQ,并测出间距 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 MN 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F0,以此 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合肥 中高 第一 学期 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