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高一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
《辽宁省锦州市高一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高一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辽宁省锦州市高一 2009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语文) 其他 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 分)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 , 。 答案:成长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 外的耀眼的阳光;(各 2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 5分) ( 2)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5分) 答案:( 1)我们这些臣子不能广求正直之士,又不能屡次进谏忠
2、言,辜负了您的圣明之心,应当受到怪罪责罚。(给分点: “端 ”“孤负 ”“合当 ”“罪戾 ”各 1分,句意 1分。) ( 2)吕元膺坚守皇城门,指挥军队、部属,神态安闲自若,因此城中人都很安定。(给分点: “指使 ”“部分 ”“以故 ”“帖然 ”各 1分,句意 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 一声 8 “好梦频惊 ”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 “好梦频惊 ”的原因有哪些 ( 5分) 答: 。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6分) 答: 。 答案
3、: 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 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 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 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 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 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 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5分,答对一点给一分) 9 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 “只解 ”“不 信 ”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 “时光 ”“催人老 ”,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6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_, _。 (
4、屈原离骚 ) ( 2)锲而舍之, _;锲而不舍, _。 (劝学 ) ( 3) _, _?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朽木不折 金 石可镂 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 ”“不搭!哪有地方! ”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司机还是说 :“不搭!想冻死
5、啊! ”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 :“就在那儿 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 我母亲想吃 ”“ 让他上车吧! ”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 “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 ”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 司机很冷静地说 :“别担心。 ”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 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
6、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 :“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 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 “高难 ”动作。我又去 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7、司机说 :“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 “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 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 我的东西拿走了 ” 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 :“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 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
8、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 “谢 ”说成 “学 ”:“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 ”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 :“你停下!我要 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
9、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小题 1】下 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 “翻浆 ”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 “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见后文与 “翻浆 ”无关,这是文章的一处败笔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主要是因为这个青年在夜晚拦车,而且竟然不怕戈壁滩的春寒,愿意 “蹲大厢板 ”,司机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文中对司机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与余华在十八
10、岁出门远行中对司机的刻画,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先锋派小说的荒诞性特点。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 “张牙舞爪 ”、 “贪婪 ”和 “疲倦的狗 ”等文字,可见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 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小题 2】小说塑造了 “青年 ”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6分) 【小题 3】试析小说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6分) 【小题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答案: 【小题 1】 A、 C 【小题 2
11、】文中的 “青年 ”是一个纯朴 善良、知恩图报、不怕辛苦、执着尽孝的困苦农民。 纯朴,以 “善意 ”解恶意: “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 ”; 善良、热心助人、知恩图报: “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 ”“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 ”; 不怕辛苦,孝顺母亲: “我母亲病了 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 ”“ 我蹲大厢板就行 ”“他至少还要走 10公里 ”; 执着、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 “那个人抱住车灯 ”“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 【小题 3】 小说以我对青年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同情到猜疑,到厌恶,再到愧疚、感激。 悬念迭出
12、、层层铺垫、前后呼应:如: “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 他的猎物 ”“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 ”“挽着他的口袋 ”“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 ” 出人意料的结尾: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惊愕、震撼,发人深思。(每点 2分) 【小题 4】翻浆通过 “我 ”后悔自己的多疑与太过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人性,是对当今社会 “泛恶论 ”“人心惟危论 ”的嘲讽,强调社会呼唤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作品昭示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
13、能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更不能以机械的定性思维来审视和评判身边的人和事,自以为是,以己度人。否则,你的不理智的行为,可能会伤害善待你的人。当今社会的确积弊较多,但这些绝对只是社会支流,社会主流还是好的。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应该肯定 “世上还是好人多 ”。(社会问题 3分,结合现实 2分,谈感悟 3分) 【小题 1】无 【小题 2】无 【小题 3】无 【小题 4】无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 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准确、生动,不超过 30字。( 4分) 2月 22日,南京一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慎跌倒在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锦州市 2009 2010 学年度 第二 学期 期末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