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四中高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四中高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四中高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四中高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是一幅我亲手画给留学新加坡友人的水彩画,当时正好大学毕业,对设计的热情,对未来的彷徨,对 豆蔻年华 的憧憬,这样开始,也这样结束。 B在中央电视台 “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 ”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上,主持人朱军数次话语哽咽,不时 摧眉折腰 ,代表灾区人民向到场义捐的企业或个人连声致谢。 C在已经 气息奄奄 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D边城描写了 名闻遐迩 的湘西自然风光 ,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 ,这
2、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答案: D 试题分析:辨析成语正确与否一般从词义(适用范围、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的色彩(褒贬、谦敬)、词的搭配等入手。常见的错误类型有用错对象、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褒贬失当、不合语境、敬谦错位、自相矛盾等。 A项对象不当,豆蔻年华比喻少女十三四岁; B项不合语境,摧眉折腰指低眉弯腰,卑躬屈膝,巴结奉承,讨好; C 项不 合语境,气息奄奄指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D项名闻遐迩指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3分) 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 , , , 。 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 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 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 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 只要活得充 实,哪怕清贫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题一般可以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解题。 根据这段文字的开头 “虽然 ”一词的提示,我们可以推知 跟在其后,放在最前面。从语意的承接上,可知 是一个总结性
4、的句子,应放在最后, 是表条件的句子,应放在各自领起的复句前。 是表示结果的句子,应该对应放在 或 后,根据语意可知 关系紧密, 关系紧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遵义的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B很多人利用国庆长假出游,怎样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C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D关于品三国, 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
5、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 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B项不合逻辑, “避免 ”和 “不 ”导致否定不当; C项搭配不当, “挑起了 重担 ”或 “承担 任务 ”; 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 “关于
6、”。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英国国防部研究出 Wi-Fi穿墙雷达 透过一英尺厚的墙壁, “看 ”到墙那边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还可能根据细微的呼吸探测到静止不动的人,这就是英国国防部最近资助研究的 Wi-Fi穿墙雷达。它体积小巧,非常适合巷战或警方的人质解救行动。而且由于其本身并不发射任何无线电波,所以不会被反雷达装置侦探出来。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海军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雷达的原理,他们看到飞机飞过无线电发射塔时反射了无线电波。科学家们现在利用同样的原理制作出了第一台基于 Wi-Fi信号的透视雷达:追踪现有的 W
7、i-Fi信号,可透过墙体窥探到墙那边的人。 如今,美国有 61%的家庭存在 Wi-Fi无线信号,而全球有 25%的家庭存在 Wi-Fi无线信号,于是,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卡尔 伍德布里奇和凯文 切迪因这些无处不在的无线信号研发出了他们的探测器。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而他们的雷达原型机,也是通过识别 Wi-Fi信号频率的变化来探测移动的物体。该原型机是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盒子,里面包含一个装备了两根天线的无线电接收器以及一套信号处理系统。在测试中,他们利用这套装置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是隔着一道一英尺厚的墙来进 行侦测。 Wi-
8、Fi雷达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在民用方面,它可以发现入侵者,不着痕迹地监控儿童和老人,帮助警方解救人质;在军用方面,英国国防部已经开始资助这项研究,以确定其是否可以用于城市作战,毕竟,用这个东西来扫描建筑物,发现其中隐藏的敌人,是非常方便的。 此次研发出的 Wi-Fi穿墙雷达,与之前各种穿墙雷达明显不同之处就在于,这套装置本身是不会发射出任何无线电波的,不会触发敌方的反雷达装置,所以它不会被检测出来。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在没有 W i-Fi信号源的地方是无效的。 研究人员卡尔 伍德布里奇指出,经过 改进,这套设备可以变得更加灵敏,足以侦测到那些站立或坐着静止不动的人,因为他总要呼吸,而一呼一吸间
9、的细微移动,都会被探测出来。只要一个人被无线电波所包围,就有办法测出他的呼吸率。尼尔 帕特瓦里在犹他州立大学的无线工程组利用 20个低成本的无线电发射装置设计了一个网络,并将这个网络布置在一张病床的周围,接着他们创造出一种算法,就可监测一个静止不动的人的呼吸,效果优于目前的探测器。帕特瓦里计划在年底前升级算法,以便过滤掉肢体动作造成的波动影响。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于 W i-Fi穿墙雷 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Wi-Fi穿墙雷达可以借助无线电波透过一英尺厚的墙壁,探测到墙那边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还能探测到静止不动的人的细微呼吸。 B Wi-Fi
10、穿墙雷达本身并不发射任何无线电波,所以它不会被反雷达装置检测出来。 C Wi-Fi穿墙雷达与普通雷达的基本制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其本身并不发射无线电波,这就使之具有了隐蔽性。 D Wi-Fi雷达可以应用在民用、军事方面,譬如它可以发现入侵者,不着痕迹地监控儿童和老人,帮助警方解救人质,用于城市作战。 【小题 2】下列理解 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Wi-Fi雷达的原型机是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盒子,里面是一个装备了两根天线的无线电接收器以及一套信号处理系统。 B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海军研究人员发现了雷达的原理并制作出了第一台基于 Wi-Fi信号的透视雷达。 C卡尔 伍德布里奇等
11、人根据物体辐射的波长与波源、观测者的关系以及 Wi-Fi信号频率的变化研发了 Wi-Fi穿墙雷达。 D Wi-Fi穿墙雷达的进步性表现在穿透力强、隐蔽性强,但是也存在强烈依赖Wi-Fi信号源这一不足。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有一多半的家庭存在 Wi-Fi无线信号,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存在 Wi-Fi无线信号,这为研制 Wi-Fi穿墙雷达提供了很大可能性。 B若用 Wi-Fi穿墙雷达扫描建筑物,能发现其中隐藏的敌人,这体现了其军事上的潜在应用价值。 C卡尔 伍德布里奇认为,对 Wi-Fi穿墙雷达设备进行改进后,它可以变得更加灵敏,甚至可以探测到已经窒
12、息的人。 D利用无线电波,以先进科学的算法监测一个静止不动的人的呼吸的效果要比目前一般的监测器的监测效果好。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重要概念指的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要理解它就要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前后勾联(根据文章的整体性原则,将上下文勾联起来理解概念)、表里参验(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从概念的语表含义进而领会它的深刻含义)、以文解文(根据文章诸因素之间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述的特点,进行同义互解或连义互解)。 D 项在文本的第四段,该段阐释了
13、“W i-Fi 穿墙雷达 ”的外延,即它的应用范围。目前它主要应用于民用方面,在 “军事 ”上的研究则正在进行,见原文 “英国国防部已经开始资助这项研究,以确定其是否可以用于城市作战 ”,选项 D混淆时态 ,将未然当成已然。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将文章的整个内容和文章的主旨、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一般的解题思路是,整体阅读,感知原文;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对该段落或区域的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和分析;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这些概括和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到答案:。 B 项在文本第
14、二段,原文说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海军人员发现了雷达的原理,而现在的科学家则 “利用同样的原理制作出了第一台基于 Wi-Fi信号的透视雷达 ”。制作第一台透视雷达的并非美国海军人员, B选项张冠李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选项位于文本的最后一段,原文明确表示 “经过改进,这套设备可以变得更加灵敏,足以侦测到那些站立或坐着静止不动的人 ”而不是 “已经窒息的人 ”,后面提到监测到的条件就是 “因为他总要呼吸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 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周汝昌: 65
15、载红楼情 京梅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 “研红 ”之路的 ,却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以后,两人有了交往。 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 “甲戌本 ”,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 “甲戌本 ”,加上 “庚辰本
16、 ”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 ”,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 “程乙本 ”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 “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 60多年的 “红楼 ”之旅,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 2004年 5月 1日,一部 10卷本的石头记会 真(对 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正式出版。 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 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 “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17、”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 40 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 1953 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泽东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 主,国学基础博厚 ,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 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 ,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他自己也极善诗词,著名学者钱钟书曾赞叹说周诗押韵 “如土委地 ”。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 ,自谦 “不是书法家 ”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
18、法 ,20岁后深研 “兰亭 ”,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 ,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 “周氏小生 ”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 ”。 有人说,曹 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 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 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 ,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 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 ,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女儿伦玲裁剪的小纸片上,经常是一个字叠着一个字。他
19、的字只有这个多年做助手的女儿能够勉强辨认 ,然后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 式 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影等数部专著。 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 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 “金楼梦 ”。 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
20、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 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 “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 ”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 的结果。 B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经历 56
21、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C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几乎人手一册,后来成为毛主席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D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 E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痴迷于红楼梦研究的事迹,赞美了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的精神。 【小题 2】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 明。( 6分) 【小题 3】文章最后说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 “最值得骄傲的精神 ”?请简要
22、概括。( 6分) 【小题 4】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生活俭朴,却 “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请根据文章内容,就 “苦与乐 ”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想。( 8分) 答案: 【小题 1】 B给 3分, E给 2分, A给 1分。 C、 D不给分。 【小题 2】 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 国学基础博厚,研究领域涉及古典文学和诗词等多个方面。 极善诗词。 擅长书法,极有 造诣。 擅长京剧。 【小题 3】 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勤奋、刻苦精神, 56年成一书。 身体多病却依然坚持研究与写作,执着于追求。 轻物质,重精神。 【小题 4】如果说病痛就是苦,那周汝昌毫无疑问是苦的,他失
23、聪失明;如果说物质不丰是苦,那周汝昌毫无疑问也是苦的,他的晚年生活简朴。但是周汝昌却是快乐的,那些平常人眼中的苦,他并不以为苦,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学问之上,他在这些研究中获得了平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苦与乐,苦是人生旅途中常见的朋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坦然去面对。不要过多的在意物质上的享 受,应努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耕耘的人生有一分苦,却能收获十分快乐。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既与 ”“更是 ”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说 “真正使他步上 研红 之路的,却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 C项张冠李戴, “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 D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关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贵州省 遵义市 遵义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