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南南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河南南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河南南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河南南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别里科夫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其精神 薪火相传 ,当今有的人因循守旧,不思创新,抵制新思想,排斥新事物。 B个别游客对在名胜古迹上题字 不以为意 ,乱涂乱画,影响自己形象不说,还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不少负面评价。 C现如今,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肉蛋奶早已经不是奢侈品了,回想过去朝不虑夕 的生活,真叫人骄傲。 D邻居家的小女孩身姿婀娜, 面如傅粉 ,气质绝佳,多思善辩,被选中做今年五一节目支持人,我们也跟着高兴。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成语正确与否一般从
2、词义(适用范围、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的色彩(褒贬、谦敬)、词的搭配等入手。常见的错误类型有用错对象、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褒贬失当、不合语境、敬谦错位、自相矛盾等。 A项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B项使用正确,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重视。 C项望文生义,朝不虑夕,早晨不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D项用错对象,面如傅粉,形容男 子美貌。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 , , 。 , , 。
3、古哲强调“天人合一 ” ,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一根本规律的危机。 这 “间间小智 ”便会与宇宙的 “闲闲大智 ”相龃龉、相矛盾 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的状态 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 这便构成了 “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的境界 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 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题一般可以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解题。 由第一空前面语意可知,第一空填 和空前内容自相矛盾,排除 B、 C两项;内容上, 是对 的紧密
4、顺承,所以 应该紧连 ,排除 D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南开学者研究发现, “之乎者也 ”是古代标点符号,是提示断句和语气声调,区分节奏和情感,阅读时不需要发声。 B李密之所以不愿应诏赴任的原因,是祖母年事已高,卧病在床,气息奄奄,自己报答供养祖母的时间不多了。 C陆虞侯早年幸得林冲照顾,才有后来的地位,不曾想却恩将仇报,为虎作伥,毙命于林教头刀下也是罪有应得。 D法新社报道了黎巴嫩境内一顶帐篷为两家人遮风挡雨、难民疯抢食物、难民与警察发生冲突、难民扰乱当地秩序。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
5、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A项偷换主语, “是提示断句和语气声调,区分节奏和情感 ”的主语不是 “之乎者也 ”,应在 “是提示断句和语气声调 ,区分节奏和情感 ”前加上主语 “功能或作用 ”。 B项句式杂糅,可将 “李密之所以不愿应诏赴任的
6、原因 ”改为 “李密之所以不愿应诏赴任 ”或者 “李密不愿应诏赴任的原因 ”。 D项成分残缺,可在 “秩序 ”后加上 “的消息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使各民族文学的本土性成为作家焦虑的问题。本土性、民族性是与全球化、现代性相对的概念。所谓文学本土性,是指文学内容与形式与其所产生的本土的现实关联性以及本土文学的独特个性。我国五四新文学以来 的小说的观念、叙事方式、场景营造等,很多都来自对西方小说的 “横 ”的移植,而非对中国传统小说的 “纵 ”的继承。这种 “横 ”的移植终究还要和 “纵 ”的继
7、承相结合,才能使之根深而叶茂。 莫言获得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就曾经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 “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 ” 中国传统小说植根于乡野闾巷。在中国传统文体分类中,诗文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文体,而戏曲、小说尤其是古典白话小说,则更多地与下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嘈杂、贫困的乡野闾巷,是故事的集散地,是生 活细节的稠密地带,也是古典白话小说生长的沃土。如果说早期古典白话小说主要出自于说书人之口,内容尚不离史传,而至晚从金瓶梅开始,充满着家长里短生活细节的白话小说便主要出自低等文人或不第文人之手。小说运用平民百姓的口语,为百姓找到了幅
8、员更为辽阔的新天地,以及表达他们内心渴望的新方式。小说更多采用中国绘画熟稔的散点透视法。较之于西方小说强调逻辑性的叙述以及对理性的过分依赖,这种纯然中国式的叙事方式能够更加有效、更加轻松自如地展现本土化的生活。 中国传统小说的精神,是较为彻底的世俗性。即使是对鬼神的细致描写, 也仅仅是凡间人世的投影,本意原不在仙界,而在对人世的劝诫。中国传统小说可能缺少西方小说中的崇高感和悲剧性,但其中人伦的温暖,人性固有的卑劣对人本身造成的伤害、对德性和善构成的威胁,却刻画得入木三分。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 “改恶从善,善莫大焉 ”不仅是古典中国的伦理观,也完全可以当作中国传统小说精神
9、的真实写照。 钱钟书说过: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意思是说,古往今来,所有种族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相同的问题、难题和主题。所谓民族性,是由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处 理相同问题、难题和主题的不同方式以及应对机制。中国古典小说早已发明了一整套处理中国人生活细节的观念、叙事方式、语调、色彩等等,只需恰当的现代转型,就能胜任今天的文学书写。 当下中国正遭遇三千年来前所未有之大变化,生产着无数令人感动、感慨、感伤的生活细节。而现代小说观念、叙事方式,已经被证明能有效表达中国的故事,如果再加上来自本土的技法和叙事风格,我们的小说家便真正是如虎添翼了。 (摘自 2013年
10、8月 2日人民日报,刘淑欣文学创作要重视古典传统) 【小题 1】下面关于文学创作要重视古典传统的原因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新文学以来的小说创作,大多借鉴了西方小说的创作经验,不重视对中国传统小说写法的借鉴,这会影响文学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传统小说虽可能缺乏崇高感和悲剧性,但对人伦的温暖、人性固有的卑劣对德性和善构成的威胁能够进行入木三分地刻画,值得继承。 C主要出自低等文人或者不第文人之手的古典白话小说,运用平民百姓的口语,为作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渴望找到了全新方式。 D时下小说创作能够有效地刻画生活细节,表达中国故事,如果再加上来自本土的古典传统技法和叙事风格,小说
11、家就会如 虎添翼。 【小题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演讲启示中国作家,创作只有将古典小说传统与西方小说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在中国传统文体创作中,诗文出于文人士大夫之手,而与下层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古典白话小说主要出自于说书人之口。 C中国古典白话小说虽不像西方小说强调逻辑和理性,但采用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却能够更加有效、更加轻松自如地展现本土化的生活。 D中国传统小说比较倾向于对世俗性的挖掘和表现,有时借助于神仙鬼怪等投影凡间人世, 进而达到劝诫世人向善的目的。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 A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素材多取于嘈杂、贫困的乡野闾巷,这儿生活着下层百姓,生活细节稠密,作品易被广大群众接受。 B “向善 ”不仅是古典中国的伦理观,也可以看作中国传统小说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 C文章引用钱钟书的话,意在说明处理相同问题、难题和主题时,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应对机制,没有必要千篇一律。 D当下的文学创作能够胜任今天的文学书写,但中国古典小说成套的叙事方式、语调、色彩等经过恰当转型,也毫不逊色。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 “文学创造要重视古典传统原因 ”的筛选和归纳。 A
13、项,第一段中 “我国五四新文学以来的小说的观念、叙事方式、场景营造等,很多都来自对西方小说的 “横 ”的移植,而非对中国传统小说的 “纵 ”的继承。 ”一句表明中国新文学以来的创作,不重视对中国传统小说写法的借鉴。 B项,第四段中重点论及了中国传统小说的优点。 C项,张冠李戴,原文 “小说运用平民百姓的口语,为百姓找到了幅员更为辽阔的新天地,以及表达他们内心渴望的新方式。 ”中 “他们 ”指的是百姓,并不是“作者 ”。 D项,文本的第六段最后一句话。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
14、曲解文意,承接第一段中的 “这种 “横 ”的移植终究还要和 “纵 ”的继承相结合,才能使之根深而叶茂。 ”作者提及莫言发表获奖感言,只是想告诉读者,古典传统在当今文学创作中很重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扩大化,引用钱钟书的话,意在说明所有种族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相同的问题、难题和主题。而 “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应对机制,没有必要千篇一律 ”属于离开引用语之外对 “民族性 ”的理解,已经被扩大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但使国宝永存吾土 纪念张伯驹先生
15、诞辰 115周年 张伯驹是我国老一辈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名人、书画鉴藏家。他与潘素女士一道,倾毕生心血与财产,收藏了大量国宝书画,并 于 1956年将 8件古代法书珍品无私捐献国家。 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紫禁城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建院 88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得以不断充实,与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他们或无私捐赠文物,或提供信息和渠道,居中联络,玉成其事,这其中就包括了张伯驹及夫人潘素。 新中国成立前,张伯驹与张大千、徐悲鸿等诸先生一起被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工作任务为 “书画审定 ”,为故宫博物院收购清宫流散书画出谋划策,做了大量工作。当溥仪盗运出宫的书
16、画在市场上陆续出现时,张伯驹即谏言故宫博物院,尽早开展 征集工作: “一、所有赏溥杰单内者,不论真赝,统由故宫博物院价购收回;二、选精品。经过审查价购收回。 ”经其考订, 1198件中除赝迹及不甚重要者外,有价值之品约有四五百件,按当时价格无需大笔经费便可大部收回。 张伯驹颇为重视文物精品,曾向马衡院长建言, “余主张宁收一件精品,不收若干普通之品 ”。所以,当发现精品文物在市场上出现时,他多会优先推荐故宫博物院收购,如范仲淹道服赞由北京古玩商靳伯声从东北购得,他居中协调,商定以黄金 110两卖给故宫博物院;又如,当得知马霁川有展子虔游春图时,他建议故宫博物院 将此卷买下,在故宫博物院无力收购
17、以上两件文物的情况下,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张伯驹不惜鬻物举债将它们买下,一件游春图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不得不变卖在弓弦胡同的一处宅院和潘素的金银首饰。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继续关注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发展,而一生所藏文物精华,也大多归于故宫博物院收藏,兑现了其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的初衷。故宫博物院共计收藏有张伯驹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 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如晋 陆机平复帖是我国传世文物中最早的一件名人手 迹;隋 展子虔游春图为传世最早的一幅独立山水画。其余如唐 杜牧张好好诗、唐 李白上阳台帖等都是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文物。这其中,
18、晋 陆机平复帖、唐 杜牧张好好诗、宋 范仲淹道服赞、宋 黄庭坚诸上座帖等 8件古代法书精品是 1956年由张伯驹、潘素夫妇捐赠国家的,国家文物局后调拨故宫博物院;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隋 展子虔游春图、唐 杜牧张好好诗、宋 范仲淹道服赞等都是故宫博物院当时有意收购,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入藏的。它们最终能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为中华民族所共享,张伯驹居功至伟。 1956年 12月,张伯驹作为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代表视察故宫博物院,并提出了 7项内容详实的建议,涉及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定位、藏品保管、陈列、出版以及故宫古建筑的完整保护等多个方面。这些建议均从维护故宫博物院发展大局着眼,其指导思想与当时故宫博物院的发
19、展思路不谋而合,有些建议是故宫博物院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工作。从中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张伯驹对故宫博物院的持续关注和殷切希望。 对于张伯驹的贡献,故宫博物院一直感念于心。自 1998年张伯驹先生诞辰100周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及相关机构陆续推出了系列纪念活动,以深切 缅怀其高尚的品格,纪念其化私为公的奉献精神和对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摘编自 2013年 8月 3日人民日报,作者单霁翔,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需要为收购清宫流散书画出谋划策,完成 “书画审定 ”任务,故宫博物院聘用了张伯驹等人为专门委员。 B被溥
20、仪盗运出宫的书画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后,经张伯驹考订,其中的四五百件有价值之品由故宫博物院大部收回。 C关于收藏文物,张伯驹主张收藏精品文物,范仲淹的道服赞和展子虔的游春图被 他看中,建议故宫博物院收购。 D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晋 陆机平复帖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是由张伯驹夫妇建国后捐给故宫博物院的。 E由于一定的原因,文物精品游春图张好好诗道服赞等开始未能入藏故宫博物院,后经张伯驹努力,最终收藏。 【小题 2】张伯驹对故宫博物院有哪些贡献 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张伯驹高尚的品格是其被故宫博物院深切缅怀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4】张伯驹热衷于收藏
21、法书名画,但他的初衷是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情怀?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2】 心系故宫博物院收藏事业:为故宫博物院收购文物提供信息和渠道,居中联络,玉成其事; 关注故宫博物院前途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直致力于故宫博物院藏书的收购和充实工作,一生所藏文物精华,大多归于故宫博物院收藏; 着眼于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大局:即使作为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代表身份,仍心系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博物院的性质定位、藏品保管等,提出内容详实的建议。(每个要点 2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小题 3】 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22、新中国成立前,他被故宫博物院聘为专门委员,与其他委员一道,为收藏文物做了大量工作; 化私为公,无私奉献:当故宫博物院无力收购道服赞和游春图时,他变卖宅院和夫人的金银首饰,债台高筑收购精品文物。(每个要点 3分) 【小题 4】 ) 生活有目标和追求:终其一生,张伯驹热衷收藏事业,并乐此不疲,特别是对于精品文物,纵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热爱自己的国家:他主张,国宝必须为 “我 ”所有,尽其所能,帮助故宫博物院收购收藏文物,是一种别样的爱国情怀; 大公无私:个人拥有的国宝,几乎全部捐给国 家,让全民族共享,胸怀天地宽; 维护国家尊严:为了防止国宝流失海外,他极尽全力,甚至变卖家产来收购文物,保存
23、了完整的文物体系,维护了国家尊严。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生应在文本中找到相关内容区间,再进行比对分析,归纳总结。 评分标准:选 C给 3分,选 E给 2分,选 B给 1分,选 A、 D不给分。 A项在文本的第三段,原文为 “张伯驹与张大千、徐悲鸿等诸先生一起被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工作任务为 “书画审定 ”,为故宫博物院收购清宫流散书画出谋划策,做了大量工作 ”,因果关系不存在。 D项在文本第五段,原文为 “晋 陆机平复帖等 8件古代法书精品是 1956年由张伯驹、潘素夫妇捐赠国家的,国家文物局后调拨故宫博物院 ”,时间跨度有误,应是:平复帖先由张氏
24、夫妇捐给国家,后由国家文物局调拨给故宫博物院。 E项在文本第三段,原文并非 “大量出现 ”,应为 “陆续出现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要求考生从文本中找出张伯驹对故宫博物院的贡献,并加以分析。解答此题时要综观全文。 此文以时间为线索,有三个重要的 时间点,一是第三段的 “新中国成立前 ”、二是第五段的 “新中国成立后 ”、三是第六段的 “1956年 12月 ”,每一时期张伯驹为故宫博物院所做的工作贡献都有所侧重。这要求考生对此加以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河南 南阳 第一 高级中学 高二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