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采 撷 (xi)愧 疚 (ji)舶 来品 (b)厚德 载 物 (zi) B 囊 括 (nng)毗 邻 (b)协 奏曲 (xi)韬光养 晦 (hu) C 提 防 (t)散 漫 (sn)刎 颈 交 (jng)金蝉脱 壳 (qio) D拜 谒 (y)奢 靡 (m)压 轴 戏 (zhu)翘 首以待 (qio)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
2、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其中, A项的 “疚 ”应读 ji, B项的 “毗 ”应读 p,C项的 “提 ”应读 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3分) A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之上的空中祥云,而是贯穿传统和现实、连接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 B -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最新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死亡病例中, 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增高造成的,这一比例远
3、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 D减少外出、减少户外锻炼、饮食清淡、少开窗通风、适量补充维生素等,都是防止雾霾不再侵袭我们健康的有效措施。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B项 “经验阅历 ”和 “大幅度提升 ”搭配不当; C项 “归因于 造成的 ”句式杂糅;D项 “防止 不再 ”前后矛盾。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 100亿港元,这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 细大不捐 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B歌德作浮士
4、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切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不辞艰辛 惨淡经营 的成果。 C有些 “编剧 ”为自己的出名 摇旗呐喊 ,做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 “裁缝 ”编剧满天飞, “抄袭之争 ”、 “改词风波 ”纷争不断。 D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只是在 一念之差 的事,但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要想将来不后悔,不怨恨,就要在那一瞬间慎重考虑,仔细思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的 “惨淡经营 ”形容极端艰苦的从事诗文创作。符合此句语境。 A项的 “细大不捐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符此句语境。 C项的 “摇旗呐喊 ”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不符此句语境。 D项的 “一念
5、之差 ”多形容做出了错误决定。不符此句语境,宜改为 “一念之间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3分) A斡旋激将法坐无虚席 久负盛名 B诤言势力眼礼尚往来众望所归 C喧嚣活性炭相濡以沫厚积薄发 D冒然避风港锋芒毕露计日程功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A项的 “坐无虚席 ”应为 “座无虚席 ”; B项的 “势力眼 ”应为 “势利眼 ”; D项的 “冒然 ”应为 “贸然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 “骑龙升天 ”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 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
7、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 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 “
8、人从哪里来 ”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 ,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 “鳞虫之长 ”,还保留 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 “玉猪龙 ”,头部似猪首,身体呈 “C”形。
9、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 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
10、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作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 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 “功劳 ”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 不 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
11、,揭示了龙的一源。 C西水坡墓葬中的 “骑龙升天 ”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
12、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C有学者认为 ,猪是龙的起源 ,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B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 象。例如 :仰韶文化中的
13、 “鱼龙 ”和红山文化中的 “玉猪龙 ”,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仔细对 照,以发现异同。题中, C项错误在于强加因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仔细对照,以发现异同。题中, D项偷换概念: “玉猪龙和鱼龙 ”“相互渗透 ”的说法错误。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仔细对照,以发现异同。题中, B项错误在于以偏概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班廷的奇迹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别人从来未能做到的事情,班廷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以百折不回的毅力,一鼓作气地做成了,一个奇迹产生了! 班廷博士是加
15、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小镇上的外科医生,年轻时曾立志研究神学。不知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光顾他的诊所,所以他的时间很充裕。如果有好文笔,他完全可以写些夏洛克、福尔摩斯之类的侦探小说,可惜他没有。于是,他打算到附近的大学当钟点讲师。 在这以前,他没有认真钻研过学问,为了备课,只好多跑图书馆,对新的医学动态就只好临时抱佛脚了。一天,他站在科学新刊书架前哗哗地翻看 着,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篇有关糖尿病的报道上。当时,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许多年轻人死于这种病。他是医生,自然很关心这方面的报道。尽管读起来有些困难,他还是坚持看完全文。他越看越兴奋,无法令自己平静下来。文章说: “至今还没有人能从狗的胰脏中抽出可以
16、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但是,如果将正常狗的胰脏切去,这只狗肯定患糖尿病,所以,我认为胰脏中肯定具有可以使之不患糖尿病的物质。 ”文章还写道: “若将狗胰脏中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狗仍然不会患糖尿病。所以,这种物质不应该是消化酶。这种能防治糖尿病的物质似乎存在于胰岛内。 ” 班廷把这篇报道看作来自上天的启示,因为他已经在这篇报道的启发下,想出一种抽取方法,他确信自己可以成功。他想: “现在之所以没有人成功,一定是因为胰脏中的消化酶破坏了可以防治糖尿病的物质。 ”他的设想是:把分泌消化酶的总管结扎住,使产生消化酶的地方失去分泌功能,然后在不破坏防治糖尿病物质的前提下对胰脏进行抽取。若将抽取物给糖尿病
17、患者注射,患者一定可以得救! 班廷立刻找到当时糖尿病研究权威、著名的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劳德,教授迎来了一位年轻人的到访。来人向他请求说: “我有了一个抽取防治糖尿病物质的方法,很想试试,您能 接受我作为您的研究生吗? ”他言辞恳切,声音略有些激动,但看上去游说并不是他的专长。在年轻人表明来意之后,麦克劳德教授并不为所动,而是婉拒了来人的请求,并说: “这件事迄今没有人成功,所以本教研室也无法接受你。 ”显然,麦克劳德教授对这个年轻人的资历、经验都不够信任。看到教授如此态度,年轻人难掩失落的神情,待了没多久就离开了。但是班廷却没有放弃。在此后的几个月,班廷反复拜访麦克劳德,再三恳求教授:“如果不
18、能作为研究生进入您的研究室,那么,暑假期间是否能借我使用您的实验室? ”考虑到这类研究关系到许许多多糖尿病患者的 生死问题,教授终于答应了他,并给了班廷 10条狗作为研究的材料,其余的材料自备。麦克劳德教授还给班廷找了一个名叫白斯特的学生做助手。为了筹集实验资金,班延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上天似乎十分眷顾班廷,麦克劳德的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更为重要的是,助手白斯特精于化学分析,这正好弥补了班廷在这方面的不足;而班廷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做的手术无可挑剔。这两位年轻人的合作,简直是近乎完美的珠联璧合。 1921年 5月中旬,班廷和白斯特在麦氏实验室开始了实验。在开始时
19、,麦氏也给了些指导,但不久,他 就去苏格兰休假去了。实验的进行在开始时是极不顺利的,两周内, 10只狗有 7只在切除胰腺和结扎胰导管手术中死亡。不得已,只得自己到市上去买狗,他们的心里十分焦急。总之,几乎两个月过去了,研究进程却远不理想。共做了 19只狗,因感染及手术创伤等原因死了 14只。班廷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没有了工资,一切实验费用又都要自己付,实验室条件很差,湿热难耐,生活也清苦,无昼无夜地工作,食住既无定时,也无定处。交好了几年并已订婚的女友也与他告吹了。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对攻克胰岛素的信心。他与白斯特相互鼓励 ,决心再从头做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20、又一村。 ”在初秋的 8月里,他们的实验获得了兴奋的结果。在 10只糖尿病狗身上,共注射了 75次以上的提取液,收到了降低血糖和尿糖的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两只狗,一只活了 20天,一只活了 70天,在反复注射提取液时,狗的状态维持得很好,提取液的治疗效力是确凿无疑的了,这使班廷和白斯特感到十分欣慰,一切过去受过的苦难都置之脑后,寻找胰岛素的前途又变得光明起来了。 当麦克劳德教授从苏格兰休假归来时,发现班廷的工作大有进展,起初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忽然态度转变了,立即动员他的有经 验的助手参加到这项工作里来,特别是对于胰腺提取液的纯化,由生化学家考立普负责,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后,他们首先对一个患有严
21、重糖尿病的儿童治疗获得成功,以后又在几个成年糖尿病人身上治疗,也获得良好效果。这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已经是确凿无疑了。 发现胰岛素的好消息,很快传播到全世界。班廷,这个不知名的 29岁的年轻医生,现在成了创造奇迹的中心人物了。 1923 年,他和麦克劳德教授一起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然而,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白斯特在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奖项缺少了白斯特 将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是不公平的。 但根据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规则,获奖名单一旦公布就不能更改。委员会派专人做班廷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劝服他接受了奖金。随后,班廷立即把奖金分给了白斯特一半。 后来,在第二次
22、世界大战开始后,班廷积极参加军事医学问题的研究而东奔西走。 1941年 2月,在飞往英国途中,飞机在纽芬兰失事,班廷不幸遇难,终年49岁。他突然走了,走得太早了,抛下了这一切永远地走了! 班廷发现胰岛素的奇迹,再一次证明马克思的名言: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 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B传记开头划线句子是说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善于把握机遇。 C本文依次记述了班廷的青年经历、事业追求及成
23、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D班廷拒绝接受诺贝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帮助过他的人的坦荡、仗义和无私。 E 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班廷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以及他的生活经历。 【小题 2】班廷为什么对研究胰岛素这项工作那么投入?( 4分) 【小题 3】为什么说班廷的奇迹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小题 4】班廷创造了一个奇迹,从他成功的道路上看,你觉得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小题 1】 A、 E(选对一个给 3分,全对给 5分) 【小题 2】 是出于作为医生的一个职业兴趣 出于对这项工作的热情和执
24、着的信念。 是为了挑战一个全新的目标 ,弥补医学史上的一个空白。(答对一点给 2分) 【小题 3】 求援被拒的坎坷(从麦克劳德拒绝给他的帮 助作答) 坚持不懈的精神(从长年累月研究不放弃上作答) 获诺贝尔奖的荣耀。(答对一点给2分) 【小题 4】观点一:机遇是最重要的。班廷偶然看到关于糖尿病的报道,并在此启发下开始他的研究,没有抓住这次偶然机会就无法成就他的奇迹。 观点二:大胆发现、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重要。班廷在研究过程中并不十分顺利,甚至失败,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更进一步去探究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观点三:别人的帮助是重要的。班廷创造胰岛素奇迹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麦克劳德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第一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