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家兔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B蝗虫用气管呼吸 C狗的唾液腺分泌唾液 D蝉的鸣叫 答案: D 试题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家兔的心脏不停地跳动是生理现象,蝗虫用气管呼吸,是蝗虫的呼吸方式,狗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属于生理现象,蝉的鸣叫属于动物的行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 点评:此题是道基
2、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行为概念、特点。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夏季青蛙高声鸣 叫的行为是( )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贮食行为:食物丰富时,有些动物会贮存一些食物等饥饿时再取来食用的行为,如松树埋藏松籽,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蛙声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前来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
3、行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物的繁殖行为。 点评:此题是道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繁殖行为的概念。 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 ) A母狼试图使婴孩成为自己的孩子 B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 C母狼有较强的哺育能力 D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点评:此题是道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征。
4、 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高等,这有利于( ) A逃避敌害 B寻找配偶 C获得食物 D适应复杂生活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物学习 行为。 点评:此题是道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特征。 生活经验和学习对动物的后天性行为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 )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
5、反射 D本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物学习行为。 点评:此题是道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特征。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备的特点是( ) A动物生来就具有的 B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C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D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答案: A 试题分析: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初中生物 年级 5.2 先天 性行为 学习 行为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