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小题,共计,80 分)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C古人重视
2、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3、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 B C D4、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打算将孟子斥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曾子等都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言论最有可能使朱元璋“龙颜大怒”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5、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6、 “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 春之答也; 秋之答也; 夏之答也; 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天之副在 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为人主也。 ”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 2 -A天人合一 B制天命而用之 C君权神授 D三纲五常7、 明史载:“丁末,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4、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皇帝的政治观是A民贵君轻 B君权至上 C天人感应 D天下为公8、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5、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10、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徙。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1、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6、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 “平等”思想12、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来华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的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13、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天道自然的思想 B、 “仁政”思想 - 3 -C、 “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D、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14、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
7、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 ,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汉的“凝重” ,六朝的“清瘦”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 ,元的“粗壮豪放” ,明的 “敦厚繁丽” ,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6、 (
8、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 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17、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属于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18、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9、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19、 “天演”、“物竞”、 “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4 -20、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出现了一股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潮流,形成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民国建立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D五
10、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21、诗人徐志摩(1896 1931)说:“在 24 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 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2、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A、时务报 B、青年杂志 C、新青年 D、民报23、有学者记载,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鸿铭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正定县 第七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