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小题。 传播学一个经典命题是 ,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原有媒体形式的替代 ,而是彼此竞合、相互借鉴和适应 ,最终呈现美国学者罗杰 菲德勒所谓的 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 。广告传播的形态必然与作为其载体的传媒自身的形态紧密相关。因此 ,广告的形态演进同样呈现出一种叠加式 ,而非替代式的发展。这种叠加式发展表现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不同广告形态在共时态上的共存和互补。 网络广告形态的多元并存和共同演进 ,并不意味着网络广告的各种形态在整体格局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并占有同样大小的份额。换言之 ,这种多元并存在
2、结构上应该是主次分明的。当我们盼望网络广告未来发展的趋势时 ,我们往往是针对其中的主流形态而言的。网络媒体和筑基其上的网络广告仍处在其发展的进行时态中 ,站在当下的时间点上远眺未来 ,我们很难对网络广告最终的具体形态和所有细节进行精确描述。尽管如此 ,在对网络媒 体和网络广告已有的发展演进历史作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 ,我们似乎可以肯定 ,就其整体发展的核心方向而言 ,网络广告未来发展的主流决不止于传统广告的在互联网上的简 单移植 实际上这种简单移植的网络广告形态的功能和作用在传统媒体的传播平台上同样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 ,只不过在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互联网平台上这些特性的实现更有效率 ,它必定与网络
3、媒体迥然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本质特性紧密关联 ,与传统营销传播有着质的差别。 营销传播工具最重要的优势来自于 精准性 。这里的精准性是指营销传播的目标受众和实施这一营销传播运动的企业的潜在消费者之间的高度重合 ,或者更形象地说 ,是通过某种要素将潜在消费者从茫茫人海中甄别出来 ,并针对其个体的状况进行相应商品的营销传播、商品促销、品牌推广的信息传播 的能力。这是传统方式难以做到的。 在传统媒体环境和营销传播中 ,广告信息是电视、报纸、广播、传统 Web1. 0网站不加区别的向不特定多数的受众进行传播 ,缺乏某种机制或要素把潜在消费者从中区分开来。尽管营销观念的发展使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在此基
4、础上针对目标消费群的品牌定位、广告创 作和媒介选择成为共识 ,但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媒体或平台能进行自动甄 ,别 ,那么消费群细分和选择仅仅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状况存在于广告活动实施者的策划书上 ,最乐观的状况也不 过是在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粗略的做到这一点。 (摘自湖北大学 学报 2011年第六期有删减)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新媒体与原有媒体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是传播学的一个经典命题。 B广告形态演进不是替代式 ,而是一种叠加式的发展。 C网络广告的各种形态在整体格局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并占有同样大小的份额。 D传统方式受信息传播的能力的限制难以
5、做到营销传播的 精准性 。 【小题 2】新媒体和原有媒体是如何共同演进和生存的 (2分 ) 【小题 3】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本质差别在哪里 (4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广告形 态演进呈现一种叠加式发展; 不同阶段的不同广告形态在共时态上的共存和互补。(每点 1分) 【小题 1】网络媒体和筑基其上的网络广告仍处在其发展的进行时态中,( 1分) 就其整体发展的核心方向而言,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互联网平台上简单移植网络广告形态的功能和作用实现的更有效率。( 1分)在传统媒体环境和营销传播中,广告信息是不加区别地向不特定多数的受众进行传播,缺乏某种机制或要素把潜在消费者从中区分开来。
6、( 2分) 【小题 1】原文是 “网络广告形态的多元并存和共同演进,并不意味着 并占有同样大小的份额。 ” 【小题 1】此题 考查概括能力,新媒体和原有媒体是呈现一种叠加式发展,在共时态上的共存和互补。 【小题 1】此题考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本质差别,可结合文意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落 葵 简 o 在最荒废的角落 ,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 ,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在最荒废的角落 ,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 人总是企求圆满 ;寻常人情如此 ,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 ,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 ,开始释放情感 ,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关好。 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 ,直于斤堂中最好的位直
7、,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 ,如此 ,才放心赏花。这固然是人 的本性 ,精心去实践一份美 ,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小处瓶花如此 ,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 ,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 ,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 ,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或许行年渐晚 ,深知在劳碌的世间 ,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 ,愈来愈不可得 ,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 ,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 ,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 ,走到哪里 ,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 ,不贪求更多 ,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去夏台风季节 ,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我们决定自力救济 ,到
8、那块六十多坪的荒 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空地挨着屋舍 ,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 ,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 草。还好 ,地瓜命硬 ,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 ,叶子又瘦又小 ,摘不到几回 ,束手无策了。 后花园鱼池畔 ,搭着的一面网墙上 ,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 ,由于阳光不足 ,倒像一队老兵残将 ,仗还没打完 ,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我打量了半天 ,该下山买菜认输呢 ,还是再撑几天尊严 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 ,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 ,抬眼一看 ,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 ,顺着墙根网壁爬 ,一路悬壶济世。春日结紫珠果时 ,曾摘了一碗 ,捏破珠果 ,滤出 紫液用来染素棉纸 ,倒
9、也淡雅。早知落葵的叶可食 ,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 ,不知味道如何 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克要好吧。 果然香嫌滑口 ,也可能心理因素 ,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 ,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惑。采荒解除前 ,那棵落葵早秃了。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芗的日子后 ,偶尔食署之际 ,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息 ,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没想到还有一次缘。某日上山 ,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 ,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 ,赶紧跑回家叫人手 ,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那条路是荒径 ,虽人边来往 ,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 ,就算看到 ,也不晓得它 是鲜美的野菜。 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 ,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
10、野菜回家 ,连续几天 ,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 ,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吃光最后一把落葵 ,相约再采。才几天不见 ,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 ,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 ,她常常开垦废地 ,撒菜籽、搭瓜棚 ,用红塑胶绳围出一哇哇菜圆。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 ,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至少 ,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 ,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 ,但在记忆里 ,第一次变成最好的一次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 A寻常人情总是企求圆满 ,但圆满往往无法实现 ,因
11、此人生总是充满了遗憾。 B人生有了一定的阅历 ,便能想开 ,不再追求完美 ,美好反而会不期而至。 C作者喜欢落葵纯属偶然 ,只因夏季台风遇到菜荒 ,渴望食蔬 ,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D作者写落葵的药用价值 ,写它紫珠果的染色功用 ,是为了表现她遇见那丛野落葵的惊喜。 E第二次遇到落葵是因为它特有的嫩液已成为舌瘾了 ,它给作者的美好回忆挥之不去。 【小题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反复强调 在最荒废的角落 ,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 (4分 ) 【小题 3】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 ,但在记忆里 ,第一次变成最好的一次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 答案: 【小题 1】 DE 【小题 1】反复强调是
12、为了表达见到那丛野落葵的强烈感受,为下文伏笔。( 2分)突出表现平凡的生活中有遗憾也有美好的人生哲理。(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示例: 我与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在特定的情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这唯一的一次显得特别珍贵。 缺憾也是一种美,使人遗憾,也使人珍惜。 人生不必苦苦追 求完美,随兴、随缘,不贪求更多,珍惜自己能够拥有的,珍藏美好的记忆。(每点 2分)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 D不是表现作者的惊喜,只是对落葵作用的一种确认和强调。E应是第二次吃落葵 “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答对一项给 3分,答对两项给 5分 【小题 1】此处反
13、复强调 在最荒废的角落 ,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 是为下文埋伏笔,突出表现平凡的生活中有遗憾也有美好的人生哲理。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理解词句可抓住关键词 “第一次变成最好的一次 ”。 阅读下 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请勿捧杀刘路 本报天津 3月 20日电 (记者张国 )听说中南大学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破格聘请 22岁的该校 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之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对记者表示此举有些 荒唐 。但这位数学家不愿对刘路的研究工作作出坪价。 刘路自 2011年下半年起成为名人。在一些报道中
14、 ,他被描述为一个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的天才式人物 ,攻克了 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 20年的难题 西塔潘猜想 。他还受邀在芝加哥大学的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作了报告 ,而审读他论文的美国教授就像 发现了新大陆 。 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向教育部写信 ,希望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有人称其为 小陈景润 。刘路成为舆论焦点之初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理学院院长 ,香港数学会理事长汤涛就曾提醒说 ,数学上这种水平的猜想很多 ,媒体不要捧杀他 ,领导、院士、舆论还是不要掺和得太多。顺其自然 ,给点鼓励和物质奖励就可以了。 汤涛举例说 ,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读哈佛大学二年级时 ,解决了其老师、美国科学院院士袖帕
15、迪米特里欧教授的一道难题。老师极为惊讶 ,并与盖茨联名发表了论文。盖茨的论文水平不比刘路的低 ,而当盖茨决定退学时 ,他的老师和舆论也没捶胸 顿足。 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内地学生认为 ,一些有关刘路的报道夸大其辞。比如 ,西塔潘猜想 的提出者戴维 西塔潘 (David Seetapun ) ,并非传言所说的知名数理逻辑学家 ,而且很可能已经不再研究数学 ,目前只能找到此人 1991年的博士论文和 1995年的一篇论文。所谓的 西塔潘猜想 ,有一定价值且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一定重视 ,但 显然并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问题 。 这位留学生认为 ,刘路作为一个本科生 ,能够解决这样难度的问题 ,的确是一件不简单
16、的事情 ,值得赞赏。如果他此后一直钻研 ,且有好导师指导 ,将来是有可能真正解决 重要问题的。但一些媒体夸大此成果的意义 ,是非常不妥当的。 成名之后的刘路本人 ,在与本校学生交流时 ,也曾谦虚地表示 ,自己爱好数学、物理纯粹出于好玩 ,几乎没有任何功利心 ,也完全没有想到仅仅因为做了一件个人喜欢的事、写了一篇论文 ,就获得什么荣誉。对于很多褒奖 ,他表示自觉不配。这个年轻人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是 :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 ,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 ,或牵引加速 ,或阻碍减速 ,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 (中国青年报 2012年 03月 21日 01版)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 ,
17、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 A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认为 ,破格聘请 22岁的中南大学 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有些 荒唐 。是因为他对刘路的研究工作有看法。 B刘路攻克了 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 20年的难题 西塔潘猜想 ,自此成为名人。被称为 小陈景润 ,并破格录取为研究生。 C汤涛举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的例子 ,是希望刘路以比尔 盖茨为榜样 ,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D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内地学生认为 ,西塔潘猜想 并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些有关刘路的报道夸大其辞 ,是在捧杀他。 E成名之后的刘路能够认识到 外在环境对人才的成长有加速作用 ,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 的努力奋斗
18、。这是难能可贵的。 【小题 2】文章最后写刘路对他获得荣誉的态度和他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3】对刘路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 ,你有什么看法 (6分 )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1】这个部分表现了刘路对生活,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也是他对学弟学妹们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希望。( 2分)它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完整。( 2分)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示例一: 要点:刘路年纪轻轻就攻克了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 20年的难题,这难能可贵。( 2分)被破格聘任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这有利于激励刘路和更多像他一样的年青人去勇攀科学高峰,为
19、国做出贡献。( 2分)而单凭资历加年限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2分) 示例二: 要点:虽然刘路攻克的 “西塔潘猜想 ”有一定价值,但它并不能算作非常重要的问题。( 2分)对刘路给点鼓励和物质奖励就足够了。( 2分)年青人要走的路还长,给太重的褒扬、太多的荣誉会捧杀他,对他的成长未必有利,何况刘路本人也自觉不配。( 2分) (以上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 B 3位院士希望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 C(举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的例子,是希望舆论不要过多地干预、影响刘路,应该顺其自然,让他自由发展。答对一项给 3分,答对两项给 5分 【小题 1】此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答其作用,表现了刘路对生活,对自
20、己的清醒认识。也是他对学弟学妹们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希望。 【小题 1】首先确立观点,刘路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合理与否,再结合内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6分 ) (孟子 )曰 仁人之于弟也 ,不藏怒焉 ,不宿怨焉 ,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 ,爱之欲 其富也。封之有库 ,富贵之也。身为天子 ,弟为匹夫 ,可谓亲爱之乎 ( 孟子 万幸 ) 注 有库 :地名。 【小题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仁人对亲人应该拥有高尚的情感 ,不能有 怒 和 怨 。 B亲爱亲人的方法有许多 ,最简便方法是是使他尽快的富贵起来。 C自身贵为天子 ,弟为匹夫 ,
21、不是仁爱的表现。 D富贵要和亲人一起分享 ,就是一种义举。 【小题 2】请简要分析选文中 仁人 的标准。 (3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对亲人的行为好坏可以当做是否仁人的标准。( 1分)对亲人不能怒,不能怨,( 1分)而且还要与他 们分享富贵。( 1分) 【小题 1】 A“对亲人应该拥有高尚的情感 ”; B“最简便方法 ”; C“就是一种义举 ”。以上都是原文中不存在的说法。 【小题 1】所谓 “仁人 ”,就是对亲人不能怒,不能怨,而且还要与他们分享富贵。 【参考译文】 (孟子)说: “仁人对于弟弟,心里不存在忿怒,不留怨恨,只是亲近爱护他罢了。亲近他是希望他显贵,爱护他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福建省 福州市 综合 练习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