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
《2011届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道)( 8分) 1 ( 1) 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_,化为狼与 濉畎住妒竦滥选 br( 2)花径不曾缘客扫, _。盘飧市远无兼味, _。 ( 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充满自信和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_,_。 (4) 旅夜书怀中诗人以愤激的反语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诗句是:_, _。 2 (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 ( 2)峨眉山月半轮秋, _。 (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先仰足以事父母, _。_,凶年免于死亡。 (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功在不舍。 _,朽木
2、不折 _,金石可镂。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稗( i )官 怪癖( p) 怃( )然 妍( yn)媸毕露 B祓( )除 嗜 (sh)好 佣( yn)金 咸与( y)维新 C 重创( chun) 愤懑 (mn) 勾( u )当 不见经传 (chun) D偌( nu)大 坍圮 (p) 翌( )日 清风夜唳( )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心心相映 B陷井缘 木求渔缅怀 杀一儆百 C端倪改弦更章貂婵原形毕露 D肆意淋漓尽致噩梦胼手胝足 答案: D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场边检大厅,
3、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瑞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 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 “农家乐 ”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人新校园 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有 “庐山第一景 ”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
4、香 ,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 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 “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环境
5、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 “欲求 ”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 “食色 ”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 “趣味低级 ”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 “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 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
6、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 “道德境界 ”。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 “自我 ”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 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 “我们 ”中呈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 “我们 ”出发,推及“我们 ”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 “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
7、越了求知境界的人事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 “应该 ”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 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是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 2009年 12月 3
8、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 1】关于 “人生境界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幻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 。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小题 2】对于 “求知境界 ”与 “道德境界 ”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将 “道德境界 ”列在 “求知境界 ”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 “求知境界 ”,人具
9、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 “道德境界 ”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 “道德境界 ”不同于 “求知境界 ”,并高于 “求知境界 ”。 D “求知境界 ”虽也把 “自我 ”作为主 体,但这 “自我 ”却不同于 “道德境界 ”中的“自我 ”。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欲求境界 ”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 “求知境界 ”中的 “自我 ”已不再只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 “道德境界 ”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的把 “我们 ”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 “审美境
10、界 ”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他三种境界。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雨洒梅花岭 郑纯方 扬州的雨,是多情的泪,纷纷扬扬挥不去。当地人说,扬州一旦下起这样的雨,不见雪花不会晴。偏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淋湿的不仅是衣襟,还有凝重的心。也许天公通晓了人意,泪水也有些禁不住似的。 史可法纪念馆原名史公祠,坐落在广储门外梅花岭畔。梅花岭,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我想象着那素洁的梅花瓣上应当浸润着点点血色霞光。冬天还未到,梅花初含苞,正好啜饮着雨汁做一点精神上的准备吧。我缓步跨进纪念馆大门,恍然觉得开封与扬州就近在咫尺
11、了。仿佛英雄史可法伸开巨大的臂膀一搂,两座 历史名城就亲如兄弟般地拥抱在一起了。因为,史可法是开封 (祥符 )人,却为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岂不是一个人连起了千里之遥两座城么 其实,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 先说开封。一个地处中原的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尽管历史地位不断下滑 (由都城而省会而省辖市 ),始终有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的那么一种皇城人的派头。这里不缺少帝王将相文韬武略。不缺少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就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也多少带点儿精明、算计、义气,外加上显而易见的自负自居。这里出过眼睛向下、虚心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的梁惠王;出过能言善辩、纵横天下的一代奇 才张仪;出过招贤纳士、重用人才
12、的信陵君:出过因为一首黄鹤楼诗让诗无敌的李白刮目相看的崔灏;出过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清官包拯 (但包拯不是开封人,是合肥人 );出过忠诚爱国、一门英烈的杨家将 (杨家将也不是开封人,是山西人 );也出过号称 “南秋 (瑾 )北刘 ”中的女革命家刘青霞。它所欠缺的大约也就是燕赵之士的那种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大气吧 !但恰好又由史可法填补了这项空白。他在扬州仅仅十天的时间,却用生命完成了开封人另一面性格的辉煌展示:忠诚、爱国、大义、爱民,清正廉洁,文武全才,视死如归。宛如女词人李清照因为 “人比黄花瘦 ”等绮丽词章被冠以婉约派之名,终于也有了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金刚怒目式。这倒是开
13、封人更可引以为傲的一个资本。 再说扬州。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扬州是一个 “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自古以来就是达官贵人、诗家墨客诗酒游乐的地方。晚唐诗人杜牧可以说才华横溢,时人把他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名声可谓高矣。他曾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邀,赴扬州任节度推官,后转为掌书记,监察御史里行。牛十分器重颇有才华的杜牧, “凡文词之事,皆出书记 ”,对外接待答辩,也委托他办。可是杜牧并没有好生地做官,却与娼楼歌妓每每交好 ,很有点儿 “锦袍玉带多拘谨,乐不思蜀醉此生 ”的味道了。直到后来离开了扬州,仍念念不忘那里的歌舞宴乐,眷恋之情萦绕于心。有诗为证: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
14、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红楼梦中写的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曾是扬州一位负责盐运的官员,当年林府乃是这里的名门望族,据说他的政绩和名声都不错。林黛玉在病入膏盲时还念念不忘梦里扬州,不住地感叹;父母若在,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诸事可以任意。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相传也是以扬州的园林为背景的。这里的秀丽风光也多是与诗人居士等有着不解之缘的。凡此,扬州之美、之秀、之文、之雅、之风流、之享乐等等,应有尽有了,惟一缺憾的仍是史可法这样的大丈夫气概也 !所以,短短的扬州十日,绝不仅仅是史可法全其名节、成为一个时代大英雄的特别时段,也是历史给予扬州一个机遇,得以展现刚烈强悍、威武不屈的性格风
15、采。偶尔露峥嵘,就消除了一漫长的历史误会:除了 “烟花三月 ”,还有 “绿扬喋血 ”!这也许就是扬州那场大悲剧的喜剧余音。见仁见智,大约总不是一个开封旅游者的牵强附会吧。 还应该感谢那位写出千古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先生。生活窘迫,不得不卖掉心爱的马,穷 得几乎 “离唱莲花落不远 ”的程度,他仍旧大义凛然地写出了史公 “为国事,不顾残躯 ”的壮哉之气:领着一枝兵和他三家傲似垒卵泰山压倒你站住繁华二十四桥竹西明月夜吹箫他也想隋堤柳下安营巢不教你蕃嫠观独夸琼花少谁不羡扬州鹤背飘妒杀你腰缠十万好 /怕明日杀声咽断广陵潮。他不拘史实,让史公在恨与爱的痛彻肺腑中 “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 ”而慨然沉江殉国。因
16、为史可法,开封与扬州可以说同时完成了自己的城市性格史,找回了久藏于内的精神主体。所以,它是英雄用生命写下的血色诗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宏观题旨啊 ! 暮秋时节,扬州多雨 。那雨总是不停地洒落在郁郁葱葱的梅花岭上。古老的梅花岭耸起英雄的脊梁,便将那雨点点吸入冬梅的苞蕾,一经雨收雪飞,漫岭的梅花吐艳流芳,于是,扬州便绽开了最美的笑容。 【小题 1】阴雨绵绵的日子,作者为什么仍然 “一心 ”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 4分) _ 【小题 2】 “这也许就是扬州那场大悲剧的喜剧余音。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_ 【小题 3】为什么说 “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 ”?( 6分)
17、_ 【小题 4】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扬州的雨中梅景,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6 分) _ 答案: 【小题 1】表明作者对史可法久已有之的仰慕和爱戴之情。( 2 分)在作者心中,纷纷扬扬的雨不是不便,反而是对英雄的悼念与怜惜,更能与作者此时心境吻合。( 2分) 【小题 2】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明,( 1分)史可法为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是一场悲剧;( 2分)但却赋予了有秀美、文雅、风流、享乐之名的扬州以刚烈强悍、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使后来的扬州既有 “烟花三月 ”之美,又有 “绿扬喋血 ”之壮。( 2分)对扬州来说,这是一个喜剧结果。( 1分) 【小题 3】史可法是开封人,却为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四川省 乐山 中高 学期 10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