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盗 跖 ( zh)珠 玑 ( j) 混 帐( hn) 鹬 蚌相争( y) B 勾 当( gu) 谄 媚( chn) 嗣 位 (s)汗 涔涔 ( chn) C 戕 害( qing) 阿 谀( )凝 噎 ( y)献愁 供 恨( gng) D樯 橹 ( l)脑 髓 ( su) 蹩 进( bi)半身不 遂 ( su)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老李告别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一晃二十多年了,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
2、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 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场面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答案: D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通称。杂剧的构成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 B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领袖,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那一派也不是。 C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汤显祖、白朴一起称为
3、 “元曲四大家 ”。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他享誉世界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答案: A 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 “元曲 ”。杂剧规定,每一折戏,用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D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答案:
4、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16分) 宋词的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拨。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
5、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 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 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
6、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
7、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 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 “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h英雄泪? ”如果说东坡常用 “安时而处顺 ”的态度来排谴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 “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 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 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 “江海寄余生 ”;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 “执手相看泪眼 ”;深婉含蓄的晏殊于 “小园香径独徘徊 ”;姜白石问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 谁生? ”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宋词中所弥漫的无
9、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 “小我 ”之愁,亦是 “大我 ”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飘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 “哀愁 ”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情境相通的那 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 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
10、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 【小题 1】第一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小题 2】为什么 “忧伤和哀愁 ”会成为 “宋词的永恒主题 ”?( 4分) 【小题 3】文章在举例子上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 4分) 【小题 4】文中引用的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该如何理解?( 4分) 答案: 【小题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既通过 “挂满 ”“网住 ”等词语形象可感地写出了 “词 ”在宋朝的文学地位,同时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小题 1】( 4分
11、) 客观上,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 主观上,是因为宋朝的词人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便将 “小我 ”之愁、 “大我 ”之愁融入到词作之中。 【小题 1】( 4分)在用例上,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典型词人,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些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中那无尽的忧愁和哀伤。 【小题 1】宋词都是词人们为倾诉自己心中的哀愁和忧伤而写,并没有想到流传千古,而事实恰恰相反,宋词依然能为今人所接受并被其感染。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开头的宋词如烟,如雾,如雨即为比喻。答题时要写出比喻什么及比喻的作用,因其为开篇,所以要答出领起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陕西省 延长县 中学 下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