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踟蹰 (ch zh)静女其姝 (sh)尔卜尔筮 (sh)城隅 (y) B煤屑( xi) 载 (zi)笑载言 千里迢迢( tio)纤细( xin) C荫庇 (yn) 亘古不变( hng)脉脉含情( m)弥望( m) D愆期 (qin)隰 (x)则有泮渐 (jin)车帷裳汤汤 (shng)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 (或熟语 )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最后,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的曹
2、操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天前往游览观看的中外游客及考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C几百元甚至不名一文的石头一旦经了你的发现因了你的品位,就有可能成为价值成千上万的奇石。 D我多次劝你见好就收,你就是不听我劝,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赔得精光,后悔也晚了。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B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臂的方案至少有三种以上。 C对再别康桥主题的理解,课后,同桌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D菲律宾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对警队的投入不
3、足,致使警队应对 “恐怖事件 ”的先进设备奇缺,警察处理 “恐怖事件 ”的能力不足。 答案: D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 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 “豁然开朗 ”。 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黄 尘 广东省教育
4、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 “书法进课堂 ”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 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
5、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 与我们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 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 “天书 ”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 ”队 伍越来越壮大了。 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
6、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 “票友 ”的私人爱好了。 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再者,俗话说 “字如其人 ”,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别人 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 “
7、传统 ”都与 “现代 ”水火不容。比如, “现代 ”的西装取代了 “传统 ”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 “现代 ”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 “传统 ”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传统 ”的未必就不 “现代 ”, “现代 ”的也不一定就得反 “传统 ”。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
8、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小题 1】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 3分) 【小题 2】文章写到 “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 “传统 ”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 3分) 【小题 3】 “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你认为有必要吗?请简述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小题 1】 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且传播信息的功能退化; 跟功利化教育有关; 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每点1分) 【小题 1】举例或借代、比方,以名胜古迹代指传统文化, 1分 以表明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追求,驳斥那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 2
9、分 从而也证明其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传统 的未必就不 现代 , 现代 的也不一定就得反 传统 ”。共 3分) 【小题 1】 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有助于修身养性( 或:有利于陶冶情操、塑造良好品性、提升文化修养) 有利于提高考试得分 有利于展示个人魅力,提高个人交际能力。( 1点 1分,答到 3点即可给 3分,共 3分;有不同观点的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刘士林 中国古人写 “钟声 ”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 “晨钟云外湿 ”、张继的 “夜半钟声到客船 ”等。在这些诗句中, “钟声 ”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
10、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 “塔楼上的 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 ” 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 关雎中的 “钟鼓乐之 ”。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 “闾阎扑地,
11、钟鸣鼎食之 家 ”。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 “钟声 ”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 “丧钟 ”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 “精神时间 ”。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
12、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 “空 ”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 “我们向何处去 ”或 “何处是归程 ”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 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在西方,对 “钟声 ”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
13、尔。他晚年一直思考用 “诗 ”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 “隐去 ”的上帝。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 “说出 ”(蕴含) “精神能量 ”。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 “沉默的钟声 ”。他要求诗人用这 “钟声 ”去寻回上帝和神性事物,让人们通过诗,聆听到内心深处 “沉寂的钟声 ”,最终完成向上帝皈依的历史旅程。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 “沉寂的钟声 ”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 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 “钟声 ”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
14、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 “精神能量 ”与海德格尔 “沉寂的钟声 ”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 “空寂 ”,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 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因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钟声 ”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有删改) 【小题
15、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 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都是一种表达宗教意味的信号。 B在中外文化中,钟声或传递宗教的情感,或表示庆典的气氛。 C中国 “钟声 ”的审美属性是伴随着钟声演变成身份地位的象征而逐渐产生的。 D “钟声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E在真正悟出 “沉寂的钟声 ”的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 【小题 2】下列诗句中的 “钟声 ”,与 “精神时间 ”无关的是( 2分) ( )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小题 3】 “钟声 ”在中西文化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广东省 惠州市 实验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