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 (l)赡养 shn)商贾 (g)譬如 (b) B谲诈 (ju)经筵 (yn)园圃 (p)熟稔 (rn) C感喟 (ku)葛衣 (g)晦朔 (shu)庠序 (xing) D诡辩 (gu)希冀 (j)提供 (gng)亡佚 (y)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篡位编纂防犯秋亳之末 B熹微厮杀蓬蒿断章取义 C名誊障敝妨碍贻笑大方 D暴戾戮刺曲指可数礼尚往来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
2、都办得 栩栩如生 ,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B疆独分子不断散布恐怖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 危言危行 总有一天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C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 目无全牛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D回顾历史,闭关锁国、一味妥协曾使中华民族承受了太多耻辱。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作为龙的子孙,我们要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答案: D 下列有关文 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论语属语录体散文,孟子发展为对话体的论辩文,而荀子则已发展到论辩说理的高级阶段。他们的思想虽有差异,但都很重视道
3、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B道家又称 “道德家 ”,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所说的 “道 ”与儒家的 “道 ”不同,道家的 “道 ”旨在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老子说话充满玄机,而庄子更是新奇幽妙,寓言迭出,我们所熟悉的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庄周梦蝶、守株待兔、涸辙之鲋 这些故事都出自庄子,让人浮想联翩。 C墨家政治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 “非命 ”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D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春秋时期,管仲、子产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 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到战国末期,韩非综合法
4、、势、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而李斯则是实施法家主张的代表人物。法家最有影响的著作当属商君书和韩非子。 答案: B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此词于东坡 贬居黄州的第四年,公元 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 快哉 。
5、 ”平山堂,公元 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A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的精神风貌。 B“长记平山堂上 ”五句,作者用 “长记 ”二字,唤起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美好回忆,又以此比拟今日在 “快哉亭 ”上所目睹的景致,将 “快哉亭 ”与 “平山堂 ”融为一体,这种以实 写虚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C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三句,写江面广阔明净,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 “忽然 ”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涛澜
6、汹涌,风云开阖,如此奇峰突起的转换目的是为了凸显白发老翁奋力搏击风浪的豪情。 D“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点明全篇主旨: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我的秦腔记忆 在瓦沟里的残雪尚未融尽的古戏楼前,拥集着几乎一律黑色棉袄棉裤的老年壮年和青年男人,还有如我一样不知子丑寅卯的男孩;伏天的戏台前,一片或新或旧的草帽遮挡着灼人的阳光,却遮不住一条条淌着汗的紫黑色裸膀,汗腥味儿和旱烟味儿弥漫到村巷里。 我已记不得从几岁开始跟父亲去看戏,却记着一个细节。在人头攒动的戏台下,父亲把我
7、架在他的肩上,还从这个肩头换到那个肩头,让我看那些我弄不清人物关系也听不懂唱词的古装戏。我在这里接受的音乐熏陶,是震天轰响的大铜锣和酥脆的小铜锣截然迥异的响声,是间接许久才响一声的沉闷的鼓声,更有作 为乐团指挥角色的扁鼓密不透风干散利爽的敲击声。我起初似乎对这些敲击类和弦乐类的乐器音响没有感觉,跟着父亲看戏不过是逛热闹。 直到有一次,我跟父亲走到白鹿原顶,听到远处树丛笼罩着的那个村子传来大铜锣和小铜锣的声音,还有板胡和梆子以及扁鼓相间相错的声响,竟然一阵心跳,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种渴盼锣鼓梆子扁鼓板胡二胡交织的旋律冲击的欲望潮起了。自然还有唱腔,花脸和黑脸那种能传到二里外的吼唱,曾经震得我捂
8、住耳朵,这时也有接受的颇为急切的需要了;白须老生的苍凉和黑须须生的激昂悲壮,在我太浅的阅世情感上铭刻下音符;小 生和花旦的洋溢着阳光和花香的唱腔,是我最容易发生共鸣的妙音;还有丑角里的丑汉和丑婆婆,把关中话里最逗人的语言作最恰当的表述,从出台到退场都被满场子的哄笑迎来送走 我后来才意识到,大约就从那一回的那一刻起,秦腔旋律在我并不特殊敏感的乐感神经里,铸成终生难以改易更难替代的戏曲欣赏倾向。 “文革 ”结束后,被禁演多年的古装戏重新上演了。各种看戏的人到傍晚时拥满了道路。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句痛快的观感: “这才是戏 !”更有幽默表述的感慨: “秦腔到底又姓秦了 !”这种痛快的感慨发自一个地域性
9、群体的心怀。 “文革 ”禁绝所有传 统剧目的同时,只推广 10个京剧 “样板戏 ”,关中的专业剧团和乡村的业余演出班子,把京剧 “样板戏 ”改编移植成秦腔演出。我看过,却总觉得不过瘾,多了点什么又缺失了点什么 腔调是秦腔的,但内容却与秦人生活无关。于是,就有了 “秦腔不姓秦了 ”的调侃。 上世纪 80年代中期,我买回来一厚摞秦腔名家演出的录音带,不仅我把老艺术家的拿手好戏听了个够,我村子里的老少乡党也都过足了戏瘾。在写作白鹿原的四年间,写累了需要歇一会儿,我便端着茶杯坐到小院里,打开录音机听一段两段。久而久之,连我家东隔壁小卖部的掌柜老太婆都听上了戏 瘾,某一天该当放录音机的时候,也许我一时写
10、得兴起忘了时间,老太太隔墙大呼小叫我的名字,问我 “今日咋还不放戏? ”我便收住笔,赶紧打开录音机。老太太哈哈笑着说她的耳朵每天到这个时候就痒痒了,非听戏不行了 在诸多评说包括批评白鹿原的文章里,不止一位评家说到白鹿原的语言,似可感受到一缕秦腔弦音。如果这话不是调侃,是真实感受,却是我听秦腔之时完全没有预料得到的潜效能。 我在久居的日渐繁荣的城市里,有时在梦境,有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眼前会幻化出旧时储存的一幅图景,在刚刚割罢麦子的麦茬地里,一个光着膀子握着 鞭子扶着犁把儿吆牛翻耕土地的关中汉子,尽着嗓门儿吼着秦腔,那声响融进刚刚翻耕过的湿土,也融进正待翻耕的被太阳晒得亮闪闪的麦茬子,融进台田
11、边沿坡坎上荆棘杂草丛中,也融进已搭着原顶的太阳的霞光里。还有一幅幻象,一个坐在车辕上赶着骡马往城里送菜的车把式,旁若无人地唱着戏,嗓门儿一会儿高了,一会儿低了,甚至拉起很难掌握的 “彩腔 ”,在乡村大道上朝城市一路唱过去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取材自陈忠实同名散文)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第一段写到村 里人看戏的场景,说明了不管季节如何变化,秦地百姓看戏的热情都不会减退。 B在父亲的点拨下,最初对秦腔音乐没有感觉的作者逐渐找到欣赏门径,进而形成自己的戏曲欣赏倾向。 C作者认为把京剧 “样板戏 ”改编移植成秦腔后,多了点安静
12、少了点热闹,因此让人觉得不够过瘾。 D文中写对秦腔名家演出录音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秦腔的迷恋,也反映出作者与秦地百姓的真挚情意。 E作者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的灵感,由欣赏秦腔名家录音而激发,因此评论普遍反映其中有秦腔风韵。 【小题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 文章第三段详尽描述了秦腔的音乐、唱腔、语言,有什么作用?( 3分) 如何理解文章第四段中 “秦腔到底又姓秦了 ”这句话的含意?( 4分) 【小题 3】文章第六段描述了作者幻化出的两个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小题 4】文章结尾说 “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 ”,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北京市 重点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