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 1分。 (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 (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 5)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 。 ( 6)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 答案: (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晓来谁染霜林醉?( 3)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2、的一项是( ) A禾黍( sh)逋慢( p) 矜持( jn)玉醅( pi) B金钏( chun)凝眸( mu)泾州( jng)筵席( yn) C桎梏( go)租赁( ln)刀俎( z)苍穹( qing) D愠色( yn)呛水( qing)稍顷( qng)俯瞰( kn) 答案: D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段公,仁信大人也。 B取骑马卖 ,市谷代偿,使勿知。 C 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其是之谓乎?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谨拜
3、表以闻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从前,过去) B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推广)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推荐,举荐) D若望仆不相师(希望) 答案: D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 D 虢叔死焉 君何患焉 答案: D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通过揭示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大 家庭的罪恶和工人阶级与资本家
4、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二 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B李密在陈情表中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 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坚持美好的理想,同封建 势力及其他丑恶势力进行不妥协的斗争。 D长亭送别描写的是在崔母的催促下,张生进京应考,莺莺送别的情景。一 方面表现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她希望张生考取状元, 最终能实现夫妻并蒂相守的愿望。 答案: C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诙谐缱绻目不遐接出类拔萃 B烦躁谛听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C葱茏暮霭礼上往来阴
5、谋诡计 D云霄荟粹神采奕奕凤毛 麟角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是一张俩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 学子。 B笔者欲以此例忠告求职者,在应聘顺利时,当你的经历获得赏识,眼看可能拍 板成交的当口,切莫得鱼忘筌。 C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 悄悄的。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 选了。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她告诉我,近几年来,她时时刻刻不忘搜集日本鬼子在南京大屠杀的犯罪证据。 B大约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
6、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C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 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 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D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如何膜拜、崇敬、羡慕你,而在于你自 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何种贡献。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 “(甲 ) ”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
7、(乙 ) ”、韩 ( hng)的秋斋: “(丙 ) ”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 “从地起一直至顶 ”,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 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画家蜂起。王绂( f)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丁 )”,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 (字文长 )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 “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 到清
8、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 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 “中通外直 ”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小题 1】 (甲 )(乙 )(丙 )(丁 )四处,可以作为例证的诗句应是哪一项? (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9、。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A甲 乙 丙 丁 B甲 乙 丙 丁 C甲 乙 丙 丁 D甲 乙 丙 丁 11【小题 2】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12【小题 3】根据这段文字,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竹画主要整体特点的一项( )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
10、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 B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 “中通外直 ”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 种象征。 C我国竹画家画竹风格多样、技法高超,常竹诗竹画相配。 D清代竹画风格更加多样化,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暗 记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
11、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的,原在一家幻灯厂当美术师,能画能写。后来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爿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同事们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一些老辈 子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
12、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 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 ,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 !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 “石丁 ”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 “石丁 ”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广东省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