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析).doc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带解析) 选择题 2014年 5月 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题干中 “北京周口店遗址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发现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 某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 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
2、,标志着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可选的画面是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新民主主义社会)。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年前,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3、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确认识,材料中“60年前 ”即 1954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54年我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公元 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 “公
4、元 7世纪 ”“ 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 ”等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7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C符合题意,而 A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改革, C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D是发生在 19世纪 60年代,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日本大化改新 下图反映了美国历史上黑人地位的变化。引发美国大批黑人加入北方军队的重要文件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5、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准确识记,材料中 “美国历史上黑人 ”“ 美国大批黑人加入北方军队 ”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62年 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 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咱家北方军队,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美国南北战争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世界巨人百传丛书即将出版时,有人曾评价道: “每一位伟大人物,都蕴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如果你想了解近代欧洲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宣读 A 牛顿传、达尔文传 B伏尔泰传、马克思传 C华盛顿传、拿破仑传 D爱迪生传、丘吉尔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近代科学的准确世纪,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 “近代欧洲科学家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华盛顿、拿破仑以及丘吉尔等都不是科学家,因此可以直接排除 BCD选项, A中的牛顿与达尔文分别是近代欧洲的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牛顿、达尔文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形势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前世界格局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是英法俄三国协约与德意奥三国同盟,是在一战前形成的,符合题意; 1937年 11月 6日,意大利正式加入反共
7、产国际协定, 3个法西斯国家沆瀣一气,组成 “柏林 罗马 东京轴心 ”, B是二战前,不合题意;北约与华约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C不合题意; D是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一超多强格局,与题意无关,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安妮日记中记载,从 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 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D “协约国 ”的暴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依据材料中 “1940年 ”“犹太人 ”“ 种族灭绝政策
8、 ”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分子残酷伤害犹太人的暴行,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 ABD均与题意无关,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时,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 ”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 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准确认识,题干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苏两国 ”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
9、苏两国结束了战时的同盟关系,两国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抗,即冷战,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 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 20年祭中说: “苏联共产党只有 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 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 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 ”苏联共产党 “自己打败自己 ”发生在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由材料中 “苏联亡党亡国 20年祭 ”“ 自己打败了自己 ”指的是苏
10、联的解体,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解体 下图是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世界采购图。此图反映出 A中国的零部件质量最好 B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准确认识,准确阅读,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图片中小米手机的零部件来自于不同国家与地区,反映了世界经济之间联系的密切,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 ” 世界经济联系的密切
11、有学者说: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 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 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准确认识,依据题干中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 ”“第一次全民族 ”可知指的是抗日战争,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 张学良回忆( 1901年 -2001年)
12、说: “我的事情是到 36岁,以后就没有了 从 21岁到 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张学良 “36岁 ”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 “张学良回忆( 1901年 -2001年) ”“36岁 ”可以推断出 36岁时正是 1936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36年 12月 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 “攘外必先安内 ”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 “西安兵谏 ”。故选
13、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西安事变 为了弘 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34年 10月至 1936年 10月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 军团和红
14、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历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乙、丁符合题意,而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丙发生在北伐战争中,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 公元前 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
15、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 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先后两次实行以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 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 “虚设其位 ”。对秦朝这 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皇
16、帝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制,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监察,秦始皇为了亲自指控军权,没有设置太尉,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 太尉 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由此分析可知吐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中国的西部,观察地图可得出 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和同为一家 ” 唐朝与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广东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