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赣县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 ,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 A( 1)为物理变化,( 2)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 1)为化学变化,( 2)为物理变化 D均为物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燃料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过太阳能和生物能转化成燃料,故两个过程都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 B。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下列关于实验室用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需要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答案: C D、反应物是固体或反应需要加热等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需要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等,故 AB都不符合题意;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选 C; D、反应物是固体或反应需要加热等。 考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011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火山灰 D 答案: C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等
3、 试题分析:污染空气的物质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等,故选 C;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等。 考点:污染空气的物质。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 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 A元素名称是 “硫 ” B元素是金属元素 C硫原子的质量是 32.6g D 答案: A D、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或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6或硫的元素符号是 “S”或硫的原子序数是 16等 试题分析:该元素名称是 “硫 ”,故选 A;金属元素有金子傍(除汞外),硫是非金属元素,故 B错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 1,故 C错误; D、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4、或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6或硫的元素符号是 “S”或硫的原子序数是 16等。 考点:元素周期表 1小格中的信息。 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 答案: A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或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 试题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选 A;由图可知,反应前是两种单质,反应后是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时化合反应,故 B错误;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不变,故 C 错误;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或
5、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中的信息。 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过氧化氢 C二氧化碳 D 答案: A D、氧气或液氧 试题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存在氧分子,也就是该物质中有氧气,故选 A, D、氧气或液氧。 考点:物质的构成。 、 两支试管, 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已知 、 两试管内都盛有固体氯酸钾,且 、 两试管内物质的质量相等,加热两支试管内的固体,则能正确表示 、 两支试管放出的氧 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已知 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 、 两
6、试管内都盛有固体氯酸钾,且 、 两试管内物质的质量相等,可以得出 a试管内氯酸钾的质量大于 b试管内氯酸钾的质量,所以 a试管放出的氧气大于 b试管,又因为 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速了氯酸钾的分解,所以 b试管内放出氧气的速度大于 b试管内放出氧气的速度,故选 D。 考点:催化剂、化学方程式。 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 9 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核 电荷数为 63,则不能确定铕原子的 (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铕原子质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
7、数 +中子数,所以已知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核电荷数为 63,则不能确定铕原子的铕原子质量,故选 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及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分类(甲与乙、丙是包含关系)。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甲 物质 构成物质微粒 金属元素 化学反应 乙、丙 混合物、纯净物 分子、原子、离子 铜、碳、氖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故 A不符合题意;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 B不符合题意;金属元素有金字傍(除汞外)碳和氖
8、不属于金属元素,故选 C;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故 D 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分类。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A错误;液体的顷倒,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细口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故B错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 C错误;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和倒放,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选 D。 考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用 “ ”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 “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 2H2O表示两个水分;而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 D。
9、 考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为: N2 78% 、 O2 21%、其他气体 1%;故选A。 考点:空气的成分。 2013 年 7 月,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造成数以万计的人畜饮水困难,因此,我们要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 ) A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B开发利用地下水 C工业上循环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D生活中一水多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A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C工业上循环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D生活中一水多用等都与节约用水有关,
10、故 ACD都不符合题意; B开发利用 地下水与节约用水无关,故选 B。 考点: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由于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由于酒精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D氧化汞能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由于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故 A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
11、B错误; C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 C错误; D氧化汞能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是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 D。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分子个数、分子质量都保持不变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 分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观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素是宏观概念,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 A错误;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原
12、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化学变化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化学变化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个数,故 B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还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 C 错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选 D。 考点: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 填空题 亮亮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 250 加热制取 O2,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_。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 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 l:反应生成的 MnO2分解放出 02; 猜想 2
13、: _;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 Mn02),在 250 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 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_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 K2Mn04在 250 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 2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_。 答案: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或 KMnO4K2MnO4+MnO2+O2( 2分);猜想 2:反应 生成的 K2MnO4分解放出氧气( 2分);二氧化锰和锰酸钾或 MnO2和 K2MnO4中都含有氧元素( 2分)。 1( 1分)。 制得了氧气或收
14、到了氧气或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等( 2分)。 试题分析: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或 KMnO4K2MnO4+MnO2+O2; 【提出猜想】猜想 2反应生成的 K2MnO4分解放出氧气,理由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或 MnO2和 K2MnO4中都含有氧元素;因为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 Mn02),在 250 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 Mn02的质量不变,所以猜想 1错误; 只要证明有氧气生成都可以,故 制得了氧气或收到了氧气或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等。 考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探究。 下图是常用的实验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A装置中用于
15、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_ , B装置中用作反应容器的仪器是_ ; ( 2)若用 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盛放的药品是 _ _ ,发生反应的表达式是 _; (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 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 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 H2S)气体。则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 装置可以选用 (填编号),若用 C 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 “a”或 “b”); ( 4)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 ,最后把集气瓶正放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省 赣县 第二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