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高邮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高邮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高邮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高邮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朝启继承父位,标志哪一制度的开始?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禹死后 ,他的儿子启继承禹的王位 ,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意味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衰 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请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设计的历史人物是 A拿破仑 B克伦威尔 C罗伯斯庇尔 D华盛顿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 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后来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并进行对外征
2、伐,结果失败,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右图是美国国旗 “星条旗 ”,数一数上面的横条,我们可以知道美国最初宣告独立的州有 A 50个 B 13个 C 7个 D 6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美独立战争是由英国在美洲建立的 13块殖民地人民进行的,所以最初宣告独立的州就有 13个,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美国的诞生 右图是 17701 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示中可以看
3、到,英国在 17701821 年间农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工业则是提高的,这主要是因为进行了工业革命,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蒸汽时代 ”的到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性战争 B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C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性战争 D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4、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 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D提倡文明开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日本明治维新规定允许土地买卖,这属于解决土地问题,俄国农奴制改革则规定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要以高出当时地价很高的价格赎买,也使得农村的土地问题有了改观,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12年 11月 7日,部分群众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游行集会纪念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95周年。这次革命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
5、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俄国十月革 命是俄国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从1917年 11月 7日 (俄历 10月 25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 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一个条约,宣称 “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实际上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该条约是 A四国公约 B巴黎和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九国公约规定 “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
6、 ”, “中国之门户开放 ”的 “原则 ”。此条约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此条约扼制了日本在大战时对中国的垄断权,而代之以美国为首领和英、日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侵略局势,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二战时期,它的发生标志着二战 A全面爆发 B达到最大规模 C发生转折 D欧洲战场结束 答案: B 试 题分析:从图例可以看出有 “日本偷袭 ”和 “珍珠港 ”字样,地图上也有 “珍珠港 ”字样,所以可以确定是在表现珍珠港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二战达
7、到了最大规模,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 “中国威胁论 ”,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序幕与下列哪位领导人的演说有关 A杜鲁门 B丘吉尔 C斯大林 D张伯伦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6年 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又称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中的对峙 欧共体成立的根本目的是 A用一个声音讲话,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B进行争夺霸权的斗争 C保证自己的安全,促进西欧经济的 D取消关税
8、、便于商品流通 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本目的应该从欧共体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考虑,所以应该选 C,A只说到了政治利益, D只说到了经济利益, 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B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 展 网络时代可以带给大家的便利不包括以下的哪一项 A电子商务 B远程教育 C收看网络电视 D简单计算 答案: D 试题分析:简单计算使用计算机或者叫计算器就可以做到,而网络是用来沟通和联系的,所以 D是错误的,排除 ABC,正确答案:为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有人说, 17世纪末英国国王开始
9、被套上 “紧箍咒 ”。这里的 “紧箍咒 ”是指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法典 D独立宣言 答案: B 试题分析: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所以说是国王开始被套上 “紧箍咒 ”,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 “两个大陆相遇 500年 ”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两个大陆 ”分别指的是 A美洲与非洲 B欧洲与美洲 C欧洲与亚洲 D亚洲与非洲 答案: B 试题分析:哥伦布在 1492年到 1502年间从欧洲出发,四次横渡大西洋,
10、并且成功到达美洲。他使 得普通欧洲人也知道了美洲。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伦乃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答案: D 试题分析: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东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 “蔡侯纸 ”。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鲁迅曾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样的评价。这部史学著作是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大唐西域记 答案:
11、B 试题分析: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641年,文成公主由唐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当时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 C 试题分析: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 ,使臣通过种种考验 ,使唐朝皇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带着唐朝先进的技术出发了,与松赞干布联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 下列有关科举制
12、说法正确的有 隋朝时期创立 唐朝时期完善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形式为 “八股取士 ” 科举制度到民国初年被废除。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均符合科举制产生和发展的史实,但是科举制废除是在 1905年, 当时处在清朝末年,而不是民国初年,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的创立 小明在制作我国古代一次远洋航海学习卡片时,不小心将黑水滴在右边的卡片上,上面的内容看不清了,请你帮帮他,卡片上标题后应该填写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答案: D 试题分析: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 (1405年 )至宣德八年 (1433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 高邮市 九年级 中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