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本题中: A中的变化是由冰雪变成水,即物质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中的变化是纸张燃烧,物质由原来的纸张变为二氧化碳和灰烬,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此项正确。 C中的变化是由水变成水蒸气,即物质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中的变化是由大块的矿石变成小块的
2、矿石,即发生的是物质的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P + 5O2 2P2O5 B Fe + O2 Fe3O4 C C + O2=CO2 D 2Mg + O2 2MgO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大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A项中 “”添加错误, “”表示有气体生成,而 A中的 O2为反应物,不应加此符号。 B 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 C 项没有标明反应的正确条件,其条件应为点燃。 D项正确。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 4个质子和 6个中子的铍原
3、子来测定 “北京猿人 ”的年龄,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4 B 6 C 10 D 16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4,所以其核电荷数也为 4。 考点:原子的构成 自然界中铝元素常以氧化铝、硫化铝( Al2S3)等形式存在, Al2S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 -2 B 0 C +4 D +6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合价的原则是: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Al2S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即( +3) 2+硫元素的化合价 3=0 硫元素的化合价 =-2 A项正确。 考点: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
4、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此项正确。 B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此项正确。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此项错误。正确的说法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离开了化学变化的范围,原子也是可分的。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此项正确。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 3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 B 试题分
5、析: A三种气体的颜色都是无色,无法通过观察颜色区分。 B空气中 含有一定量的氧气,所以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继续燃烧;氧气有助燃的性质,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而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此项可以区分。 C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无法通过闻气体的气味区分。 D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明显。氧气和氮气都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此项不正确。 考点:常见气体的鉴别 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1: 2 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
6、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解水实验。主要装置:水电解器和直流电源。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 1: 2。检验气体: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罩在火焰上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证明是氢气。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 C项错误。因为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应为 2: 1。 考点:水的电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 装入药品,固定仪器; 熄灭酒精灯; 加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入药品 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加热 (先预热,注意:一定要让试管均匀受热,否则会因冷热不均炸裂试管 ) 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灭酒精灯(如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从水槽取出则会造成倒吸现象)。所以本题中 A项正确。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蜡烛(足量)在如图 1所示的密闭容
8、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瓶中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该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有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从图中可看出燃烧前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9 56%,此项错误。 B从图中可看出燃烧停止时装置内仍含有体积分数为 15 96%的氧气,所以此项正确。 C该装置是密闭容器,在反应过程中没有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此项错误。 D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应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物。此项错误。
9、考点:物质的燃烧、质量守恒定律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 CH3OH): CO2 + 3H2 CH3OH + 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分解反应 B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C钌 -膦络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D为 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看出,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醇和水,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此项错误。 B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数不变。此项错误。 C 从题中可知钌 -膦络合物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其质量在反应 前后不发生改变。此项错误。 D 从题目可知,可以将 CO2
10、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所以此项正确。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C水中白磷通氧气前后的实验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D只有图 1实验,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 1实验中,可通过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这一反应事实得知燃烧需要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可通过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这一反应事实得知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
11、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此项不正确。 考点:燃烧的条件 下列 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盛有 MnO2的烧杯中加入 H2O2溶液 在某一密闭装置内 点燃红磷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向盛有 MnO2的烧杯中加入 H2O2溶液,生成 O2的质量应与加入 H2O2溶液成正比。所以此项不正确。 B在反应开始时,由于燃烧产生产生大量的热而使装置的温度升高,从而造成装置内的压强会变大。后期由于气体参与反应装置气体减少较明显、反应停止温度逐渐降低等因素,从而造成装置内的压强会逐渐变小。此项正确。 C随着高锰酸钾
12、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而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其质量分数会逐渐变大。此项错误。 D因为石灰石是一定量的,所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应有一个最大值。此项错误。 考点:图像题、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 是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 D称量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的错误有:瓶塞未倒放,标签未向手心,瓶口未紧挨试管口,试管未适当倾斜。此项不正确。 B项正确。 C项中的错误为液体的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中的错误为将物质与砝码放反了,应为左物右码。所以应选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2个氧分子: 2
13、O B一氧化碳: Co C 3个钠离子: 3Na+ D氧化钠: NaO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符号(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前的数字只表示粒子(分子、原子、离子)个数。 2、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只表示一个(或每个)粒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或原子团的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只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只表示某物质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A 2个氧分子应为 2O2, 2O 表示 2个氧原子; B 一氧化碳应为 CO, Co表示钴元素; C 3个钠离子为 3Na+,此项正确。 D 氧化钠应为 Na2O 考点:化学符号周围的四种数值。 在干燥洁
14、净的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21%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 94%,二氧化碳 0 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0 03%。所以 A项正确。 考点:空气的成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 B氧 C铝 D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为:氧元素最多(非金属元素),其次为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铁等元素。所以 B项正确。 考点: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D SO2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 符号 表示的物质
15、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A O2 氧气 氧分子 B H2O 水 水分子 C CO2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分子 D SO2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分子 所以 A项正确。 考点:物质的化学式 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空气污染指数 ”、 “首要污染物 ”、 “空气质量级别 ”等。空气污染指数(简称 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质等。空
16、气质量日报每天及时、准确地人民群众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可以增强群众对空气污染的监督,还可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A项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应选 A。 考点:空气污染 下列图标中,表示 “禁止烟火 ”的是 A B C D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A表示易爆品 B表示禁止燃烧 鞭炮 C表示有腐蚀性的物质 D表示禁止烟火 考点:与燃烧和爆炸有拳图标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 B木炭 C甲烷 D铁丝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主要反应现象 生成物 A红磷 剧烈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形
17、成浓浓的白烟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B木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 C甲烷 发出蓝色火焰 二氧化碳和水(无色气体) D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所以 D项正确。 考点: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3 B ClO2 C NaOH D H2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项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不符合要求。 B项含氯和氧两种元素,符合要求。 CD均含三种元素,不符合要求。所以应选 B项。 考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潜水 B急救 C灭火 D气焊 答案:
18、 C 试题分析:氧气具有支持燃烧( D项)和支持呼吸( AB项)的作用。不能用于灭火。所以应选择 C项。 考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碳和氧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应选 A项。 考点:元素的概念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同的香烟点燃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有所不同,但主要数焦油、尼古丁
19、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 考点: 化学与健康 下列微粒中,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A H B H2 C H+ D 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 A项 H表示氢原子; B项 H2表示氢分子; C H+表示氢离子; D H2O 表示水分子。所以应选 B项。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填空题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 1)在水、铜和氯化钠 3种物质中,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填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 ( 2)军事上用于制造隐形飞机涂层的四硫富瓦烯( C6H4S4)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 四硫富瓦
20、烯属于 (填 “无机物 ”或 “有机物 ”),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 质量比为 。 ( 3) A、 B、 C、 D表示 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C和 D。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个 D分子中含有 _个原子。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C、 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7 答案:( 1)离子 ( 2)有机物 18:1 ( 3) 2 ac( 2分) 试题分析:( 1)氯化钠是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于水分子构成的,铜是由
21、铜原子构成的。 ( 2)四硫富瓦烯属于有机物。 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4)=72: 4=18:1 ( 3) 一个 D的分子中含有 2个氮原子; 从图中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2CO 一定条件 2CO2+N2 所以 ac均正确。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项错误。 C、 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244): 28=88: 28=22: 7 d项错误。 考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 碳是人类接触最早、利用最多的元素之一。 ( 1)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
2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 (填 “氧化 ”或 “还原 ”)性。 ( 3)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将石墨用于制作电极 一氧化碳用作气体燃料 将小块金刚石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5)石灰石用途非常广泛。可用来吸收火力发电厂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 + 2SO2 + O2 2CaSO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昌平区 九年级 上学 期期 质量 抽测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