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大兴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折弯 B酒精挥发 C水果腐烂 D冰块融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铁丝折弯只是形态、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水果腐烂,生成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D冰块融化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2、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 9 B氟是非金属元素 C核外电子数是 19 D相对原子质量是 19.00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 A原子序数是 9,故正确;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B氟是非金属元素,故正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等于 9, C核外电子数是 19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 19.00正确,故选 C 考点: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因为碘能溶
3、于酒精形成溶液,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油污能溶于汽油形成溶液;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二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铁。故选 B。 考点:乳化作用、溶液的形成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八月十五桂花香 分子不停地运动 B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C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 分子的质量很小 D 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 0.024 m3的钢瓶中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子的基本性质是: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A.八月十五桂
4、花香就是分子不停地运动,正确; B.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的间隔改变,该项正确; C.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该项正确; D. 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 0.024 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氧分子的体积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故 D错误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甲烷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烷、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因此气体本身都会燃烧;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都能灭火;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
5、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剧烈 A、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木条燃烧无变化的是空气,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空气,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不能将它们区别开。该选项符合题意; C、甲烷被点燃,并且是蓝色火焰,空气无现象,所以能将它们区别开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会熄灭,一氧化碳易燃,气体燃烧,所以能将它们区别开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的性质故选 B。 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 M 加入到广口瓶中,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则 M和 N可
6、能是 稀盐酸和石灰石 水和氧化钙 水和氢氧化钠 水和硝酸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说明广口瓶内压强变大。 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广口瓶内压强变大; 水和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广口瓶内压强变大;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广口瓶内压强变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故选 B。 考点: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 CO2中少量的 CO 点燃 B 鉴别 Cu和 Fe3O4 观察颜色 C 鉴别 H2O 和 H2O2溶液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 MnO2 D 除去 KNO3中少量的 NaCl 配制较高温度下
7、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原则是除去杂质但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物质只能跟杂质反应不能和主要物质反应,再结合物质的性质作出选择。 A、 CO2中含有少量的 CO,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时 CO点不着,故选 A; B、 Cu呈红色, Fe3O4呈黑色,通过观察颜色可鉴别; C、鉴别 H2O 和 H2O2溶液,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 MnO2有气泡产生的是 H2O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 H2O,故可鉴别开; D、除去 KNO3中少量的 NaCl,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配制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 KNO3晶
8、体会析出,而 NaCl留在滤液内,过滤,可提纯 KNO3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性质 连二亚硫酸钠( Na2S2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该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4 =Na2S2O3+X+S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O2污染空气 B X的化学式为 Na2SO4 C Na2S2O3中 S的化合价为 +2 D Na2S2O4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保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SO2有毒会污染空气,故说法合理;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X的化学式为 Na2S,故 B错误; C在化合物
9、中,正价负价的代数和为零,设 Na2S2O3中 S的化合价为 x,( +1)2+2x+( -2) 3=0, x=+2,说法合理。 D、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的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因此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保存,故 D说法合理。故选B 考点:物质的性质、化合价 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有丁生成。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乙、丁 丙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 1: 2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17: 44 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片信息可知: 2NH3+CO2一定条件 CO(NH2)2+H
10、2O,乙、丁分别是 CO2和 H2O,是氧化物, 正确; 丙的化学式为 CO(NH2)2,氮、氢原子个数比为 1: 2,故正确;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34: 44,错误; 反应中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正确,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根据右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该袋食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食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 10 mg C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约为 16.9 mg D若仅靠该盐补充碘,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 5 g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可算出该食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说法
11、正确; B、由包装标签可知含碘 20mg/kg,即可知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 10mg;故 B说法正确; C、根据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每袋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设每袋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为 x: 100%=10;解答 x=16.9mg;故 C说法正确; D、根据成人每天需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 0.15mg,设成人每天需摄入该食盐的质量为 y, 0.15mg=y 解答 y=7.5g;故 D说法错误故选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下列 4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 对应变化关系是 答案: D
12、 试题分析: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说法正确; B、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生成氯化钙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反应完全是溶液质量不再改变,说法正确; 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晶体析出,溶质减少,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晶体析出,溶质减少,过一段时间,温度降低,晶体又溶解少量,溶液中的溶质又增加一些,图像正确。 D、向盛有 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生成 O2的质量逐渐增大,故图像错误,选 D。 考点:图表信息类题 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 1)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相
13、等时的温度为 。 ( 2) 20 时,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 “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其原因是 。 ( 4)向氯化钠、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写出所有可能) 。 答案:( 1) 30 ( 2) 1 5 ( 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变化不大,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 4) NaCl、 NaOH; NaCl、 NaOH、 Na2CO3; NaCl、 NaOH、 Ca(OH)2 试题分析:( 1)由图可
14、知, 30 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相等;( 2) 2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 20g, 20g溶解在 100g水中,故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 5 ( 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夏天风吹日晒,水分蒸发氯化钠析出,所以夏天晒盐。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小,碳酸钠析出,所以 “冬天捞碱 ”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取用液体药品时,拿下瓶塞, 倒放 在桌面上,标签 朝向手心 ,防止残留的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 试管倾斜 ,瓶口与试管口 挨紧 ,故 A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
15、,缺少玻璃棒引流和没有注意漏斗长管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故 B错误; C.蒸发食盐是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该项正确;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因此该图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 21%氧气、 78%氮气、 0.94%稀有气体、 0.03%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等。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
16、积的 1/5,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支持燃烧,具有助燃行,不是可燃性,错误;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正确。 D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呼吸,和体内游记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 需要,正确;故选 B 考点: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作清洁燃料 B碳用于冶炼金属 C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
17、性、热稳定性等。 A氢气作清洁燃料,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碳用于冶炼金属,利用木炭具有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C、氧气用于切割金属,利用氧气的氧化性,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由固体变成气体,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利用其物理性质。故选 D 考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 21%氧气、 78%氮气、 0.94%稀有气体、 0.03%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等。故选 A。 考点:空气的组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18、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是指 质子数 (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选 A 考点:元素的定义、元素的化学性质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Al D Fe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是OSiAlFe,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含量、 根据 “原子量 ”递增的顺序,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拉瓦锡对空气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B、卢瑟福通过 粒
19、子散射的实验研究原子的结构、量子力学; 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 C 考点:化学史 食用瘦肉、蛋、鱼等可以补铁。这里的 “铁 ”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不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选 A 考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存在形式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4Al + 3O2=2Al2O3 B Zn + H2SO4=ZnSO4 + H2 C CaCO3 CaO + CO2 D 3MnO2+4Al 3Mn+2
20、Al2O3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可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属于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C属于分解反应 ,正确答案:;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B、 D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 配制 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所用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用于测量固体质量,药匙用于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大兴区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