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69中学九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 69中学九年级下学期 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 C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沙尘暴时,尘土满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把瓶盖打开后,因为酒分子的运动使香气四溢,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解释; B 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食盐分子运动到青菜中。 C樟脑球由于分子的运动,外层分子慢慢扩散到空中则使体积减小, D尘士虽小,但仍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固体小颗粒,所以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考点:分子动理论 点评:分子动理论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2、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 6V升高到 10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 0.1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A 0.4W B 4.0W C 1.6W D 3.4W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电阻保持不变,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6V 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该电阻的电功率为 , 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10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该电阻的电功率为电流变化 所以 R=40 所以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所以选 C 考点:电功率 点评:本题考查电功率和电流以及电阻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求电阻的阻值,这也是本题的难点 课外活动时,
3、有几位同学讨论关于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问题,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B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C电动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发电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所以选 C 考点:电动机和发电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基本构造基本相同,但原理和能量转化不同,应注意区别。 甲是标有 “16 1A”的定值
4、电阻,乙是标有 “20 1.5A”的滑动变阻器。现把它们并联起来,干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A 1.8A B 3.375A C 2.5A D 1.5a 答案: A 试题分析:标有 “161A”的定值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I1=1A,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最大为: U1=I1R1=1A16=16V; 标有 “201.5A”的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I2=1.5A,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最大为: U2=I2R2=1.5A20=30V 两电阻并联时,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路两端的电压,为了安全考虑,取较小值,即 U 并 =U1=16V; 而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定值电阻所在支路可
5、取的最大电流为 I1=1A,,所以干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1A+0.8A=1.8A,选 A 考点:并联电路的特点 点评:两电阻并连接入电路时,由于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同,因此电路两端允许接入的最大电压应与最小者相同;而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因此求干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时只需将两者的最大电流相加即可 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A甲车在 0.5h内行驶了 28km B乙车在 15s内行驶 150m C丙车在 10s内行驶 0.3km D丁车在 0.5min内行驶 450m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 C D 由以上计算可知丙的速度最大,所以选 C 考点:速度的比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
6、键是将 4个选项中的时间单位或路程单位统一,然后才能比较出速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说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时间都可以解答此题 实验室中有一种蓄电池,它的正负极的字样已经看不出来了,几名同学想通过实验来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其中不可行的是哪种方案答案: A 试题分析: A、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无论电流从哪个方向流入灯泡,灯泡都会发光,所以此图不能确定电源正负极故 A不可以判断 B、闭合开关后,若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靠近电流表正接线柱的是电源正极,若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则靠近电流表负接线柱的是电源的正极故 B可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C、闭合开关后,若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说
7、明靠近电压表正接线柱的是电源正极,若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则靠近电压表负接线柱的是电源的正极故 C可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D、变化开关后,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最后静止在某一位置根据此时小磁针的 NS极,可以确定螺线管的 NS极,在结合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从而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进而可以确定电源的 正负极故 D 可以判断 所以选 A 考点: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判断电源正负极 点评:判定电源的正负极,有三种方法:利用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利用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利用安培定则确定电流方向从而可以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关于 “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和 “伏安法测量电阻 ”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
8、确的是 A两个实验的电路在课本中是相同的 B两个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 C两个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相同的 D两个实验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这两个实验的实验 电路图都相同,说法正确; B在 “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时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而 “伏安法测量电阻 ”时不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不正确; C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因此两个实验的目的完全不同,故说法错误 D、 “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时,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而在 “伏安法测量电阻 ”实验时,使用滑动变阻器是为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所以选 A
9、 考点: “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和 “伏安法测量电阻 ” 点评:这两个实验都需要测量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实验电路图都是相同的,并且在做 “探究 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实验过程都需要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如图所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 b滑动时,以下关于表 1、表 2的性质和灯泡发光情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表 l是电流表 ,示数变大 ;表 2是电压表 ,示数变大 ,灯泡变亮 B表 1是电流表 ,示数变小 ;表 2是电压表 ,示数变小 ,灯泡变暗 C表 1是电压表 ,示数变小 ;表 2是电流表 ,示数变小 ,灯泡变亮 D表 1是
10、电压表 ,示数变大 ;表 2是电流表 ,示数变大 ,灯泡变暗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在电路中并联的是电压表,串联的是电流表。所以表 1是电流表,表 2是电压表。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 b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大。由公式可知,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 由公式 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由公式P=UI 可知,小灯泡的功率变小,亮度变暗。所以选 考点:电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表的使用,欧姆定律、电功率,动态电路的分析。试点学部分的常见题。 在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某同学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
11、板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 B,如图所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选择镜后与镜前等大的蜡烛是为了准确比较出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B把镜前的蜡烛再远离玻璃板一些,对探究像的大小没有影响 C镜后的蜡烛点燃后,才能与镜中的像重合 D镜后的蜡烛替代镜前蜡烛像,可准确测量出像到镜面的距离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择镜后与镜前等大的蜡烛是为了准确比较出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平面镜的大小和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没有关系,所以不管他是靠近平面镜还是远离平面 镜,像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C 镜后的蜡烛不能点燃,当镜后的蜡烛好像点燃了一样,说明和像完全重合了。所以 C的说
12、法错误。 D因为像是不能固定的,镜后的蜡烛替代镜前蜡烛像,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准确测量出像到镜面的距离。说法正确 所以选 C 考点: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 点评:(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 4)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 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正确
13、的是: A灯亮,铃一定响 B铃响,灯一定亮 C灯亮,铃一定不响 D铃响,灯一定不亮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只闭合开关 S1时,灯泡和电铃串联在一起,所以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当只闭合开关 S2时,电源没有接入电路,灯泡和电铃都不能正常工作; 当开关都闭合时,电铃由于被导线短路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只有灯泡可以发光; 综上所述可知,铃响时,灯一定亮;所以选 B 考点:电路连接方式的判断 点评:判断开关闭合后,用电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电路是否有电源; 电路中是否有断路的情况; 用电器或电源是否被短路; 然后结合各电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同学们学过 “比热容 ”的知识后,知道
14、它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利用水的这种特性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A工厂里的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介质 B炎热的夏天同学们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会变干 C北方冬季暖气供热设备用水作热循环工作物质 D北方春天的晚上,农民有时要往稻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冻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如: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常用水做工作物质,北方冬天暖气供热设备用水做工作物质,北方春天的晚上,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冻坏 而炎热的夏天经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变干是水的蒸发现象 所以选 B 考点:水的比热容的应用 点评:水的比热容较大
15、,也就是说水吸入的 热量和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利用其吸热较多可以降温,利用其放热较多可以取暖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下图中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可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ABD都是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C水蒸气将、对瓶塞对做功,内能较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所以选 C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点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可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处理问题是一定要分清是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对外做功。 实验题 如图甲,在探究 “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的实验中
16、: (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 水 煤油 )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 2)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甲可判断出 a物质是 (选填 “水 ”或 “煤油 ”) 根据图乙可判断出 吸热能力强 (选填 “水 ”或 “煤油 ”) 答案:( 1) 质量 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 间吸收相同的热量 ( 2) 水 水 试题分析:( 1)因为在探究 “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的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 2) 图甲中可知:
17、 Va Vb, 水 煤油 根据 可知:质量相同时, V 水 V 煤油 , 可判断出 a物质是水 根据图乙可知:在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a物质的加热时间长,说明 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乙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水的吸热能力强 考点:探究 “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 点评:( 1)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 “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的实验中应控制的物理量有:质量、吸收的热量 ( 2) 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时,物质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的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多的物质,其吸热能力强; 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 ( 1)实验中小灯泡电功率的大小可通过观察什
18、么现象来判断? ( 2)一位同学用干电池做电源,把 L1“2.5V 0.3A”和 L2“3.8V 0.3A”两只灯泡连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进行 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小灯泡 发光情况 电压 U/V L1 暗 1.8 L2 亮 2.7 通过观察现象及数据分析,你得出什么结论? ( 3)有位同学又在原有器材基础上继续探究,连接方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看到小灯泡 L1一闪即灭,经检查发现灯丝断了请你分析原因并说明改进方法 答案:( 1)实验中小灯泡电功率的大小可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判断 ( 2)结论:由于 L1与 L2的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后得到的实际电压不同,电压高的功率大,功率大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黑龙江省 哈尔滨 69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