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作为哈尔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哈尔滨大剧院已完成钢结构建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剧院集休闲娱乐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北方文化特色 B墙体上的灯饰外壳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天然材料 C剧场外路面使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之一 D建设时使用的钢材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塑料主要是聚乙烯及其衍生物,属于人工合成材料,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天然材料是直接取自于大自然,墙体上的灯饰外壳上的塑料是人工合成材料。 考点: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 点评:此题考察较
2、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将质量为 92g的铁棒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干燥称重质量增加到 100g,则所得铁棒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A 56% B 37.5% C 36% D 55% 答案: C 试题分析:设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 56 64 64-56=8 8g 则所得铁棒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化学方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置换反应相结合考察方程式的计算,且使用的方法为差量法,近几年考察较少。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
3、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CuSO4(H2SO4) 加入氯化钡溶液、过滤 D Cu(CuO) 加入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则会将 KCl除掉,杂质则留了下来; B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则溶液中除了 FeSO4,还引入了硫酸锌这一新的杂质; C加入氯化钡溶液,过滤后溶液中会引入 HCl这一新的杂质; D 加入稀盐酸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只剩下铜。 考点:除杂 点评:除杂方面的题目在中考中属于热点,但不
4、是每年都有,考察的范围较窄,出题方式变化不大。 请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t1 时,向 20g a固体加入 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 C将 t2 时 a、 b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b中含有少量 a,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b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只有在 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B t1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36g,也就是说此温度下 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36g a物质;C 从 t2 降温至 t1 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且都为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
5、等; D a、 b两物质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 大,因此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不可以用来提纯 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且完整的是 (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氧化铜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C 氢氧化铜在水中
6、溶解度较小,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较少,不会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有刺激性气体生成,描述不准确。 考点:常见实验的现象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反应的现象,在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较为为简单,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日常使用的 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青铜器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C 少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绝大部分以化合
7、物形式存在; D 纯净的金属单质物理性能往往不是很好,合金则集合了几种金属的优点,而不具有其组分的缺点,所以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考点: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 相 关 说 法 解 释 A 品红在水中扩散 分子不断运动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 C 盐酸、硫酸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品红在水中扩散正是品红分子在溶液中不断运动而扩散的;
8、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不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直接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 C 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就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D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正是因为在光照下分子运动加快了朝空气中扩散的速度。 考点:分子运动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现象的解释,中考中常常在选择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都正确的是( ) A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Cu+H2SO4=CuSO4+H2 B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铜: Fe+CuSO4=Cu+FeSO4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Fe2O3+CO 高温 2Fe+CO
9、2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 2Al( OH) 3+3H2SO4=Al2( SO4) 3+6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铜单质不能和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硫酸除去试管上的铜; C 方程式配平错误,应为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是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而不是硫酸。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原理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浓硫酸和稀硫酸 将木条分别伸入其中 溶于水,测温度变化 B 食盐水和稀盐酸 滴加酚酞试
10、液 滴加硝酸银溶液 C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D 羊毛线和棉线 灼烧闻气味 观察颜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木条伸入浓硫酸中会碳化变黑,稀硫酸中没有明显现象,浓硫酸溶于水温度显著升高,稀硫酸和水混合温度变化不明显; B 在食盐水中和稀盐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均不变色,而滴加硝酸银溶液食盐水和稀盐酸均会产生白色沉淀; C用磁铁吸引铝丝和银丝,两者均不会被磁铁吸引,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会有红色物质生成,而银的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D羊毛线和棉线均为白色,只看颜色无法区分,灼烧闻气味羊毛线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则没有明显气味。 考点:物质的区分方法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
11、,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B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 NH3 H2O 的药水 D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盐中除了氯化钠还含有碘酸盐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化合物,不可以用来配制生理盐水;在食品袋里常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因氮气化学性质较为稳定;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往人 身体内注入酸性物质,可以涂抹弱碱性物质以中和;不可以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这样会破坏铝锅表面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造成进一步的腐蚀。 考点:生
12、活中的化学知识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累和总结,中考中对这类题目属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 “绿色汽油 ”。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分子是由 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 9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乙醇分子化学式为 ,所以乙醇是由碳、氢、氧 3种元素组成,乙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三中原子构成;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26;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乙醇中碳元素含量最
13、高,因此碳元素质量分数较大。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 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当人出汗较多时,喝一杯淡食盐水对身体有益 氟、锌、铁、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蛋白质、糖类都能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糖类都能被人体吸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人出汗较多时,身体会损失很多无机盐离子,喝一杯淡盐水可以补充无机盐离子,对身体有意;钠在人体中含量较多,不属于微量元素;糖类属于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此外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氧化供能;一些多糖,如淀粉等需要经过消化分解成葡糖糖才可以被
14、人体吸收。 考点:化学与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 注意积累。 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燃放烟花 C电解水 D相互划刻比较硬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在光照的条件下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的反应,为化学变化;燃放烟花涉及燃烧,为化学变化;电解水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为化学变化;相互划刻比较硬度,这个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
15、现,属于简单题。 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石墨作为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地较软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是利用了高温下金属和氧气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食品中冲入氮气防腐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别 点评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化学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瓶盖应倒放;稀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北区 九年级 升学 调研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