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重庆市万州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重庆市万州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重庆市万州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重庆市万州三中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观察图,指出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 (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 ,使用天然火。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 D图片中的文物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文化遗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题目中的三幅图片分别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文物,通过考古发现,在云南元谋县通过考古发现的元谋人化石,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70万 -20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1万 8千前,他们都
2、是我国远古人类, A,B,C 三项只适合其中的一种人,本题选 D。 考点: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识记能力,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教材重点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生活的时代,体形体 貌特征,生产生活状况,同学们要注意把握。 从去年开始,重庆市的中考阅卷工作集中在网上完成,结束后,还要进行大量的繁重的数据分析、统计等。这种阅卷方式得益于那种技术的发明? ( ) A航天航空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是电子计
3、算机,互联网的发明,重庆市中考阅卷工作在网上进行还要进行大量的繁重的数据分析、统计等使用的是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本题选 C。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学们要熟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两极对峙的政治格
4、局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 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美苏决定世界大事,现在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说明了解决国际冲突需要多个国家的参与和解决,两极格局结束后,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强权主义提出挑战和抵制,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本题选 C。 考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国家实力是一个国家能 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关键
5、,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我们的经济,欧盟的成立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应当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借鉴,在发展经济中一定要根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引进外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也是对德和约,主要是对德国战前海外殖民地进行 瓜分,战前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全部被英法日占领,华盛顿会议最后签订了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实
6、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慕尼黑会议是美英法德四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三次会议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都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本题选 B。 考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五国公约和九国公约是美国占据优势的基础上签订的,随着美国经济 实力的扩大,美国开始了从以美洲为中心到以世界为中心的转变,这两个公约也都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性质,两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内容,意义和影响都是学生识记和理解的重点。 下列各项搭配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领域( )
7、 A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 C达尔文 提出生物进化学说 D伏 尔 泰 提出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 A牛 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 ,C达尔文 提出生物进化学说三项属于自然科学的领域, D项伏 尔 泰 提出自由平等思想是民主政治领域,本题选 D. 考点:历史知识的分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题目中的这些知识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要好好识记。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近年,大陆将画的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
8、进行合并。 “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 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 “三通 ”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近年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名画富春山居图由于历史的原因被分别收藏,现在又合璧,正是说明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才会出现合璧的情况,本题选 A。 考点:海峡两岸的交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海峡
9、两岸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海峡两岸 合则对中华民族有利,分则对民族有伤害,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在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和平统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列各项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特区 .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到 20世纪 8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顺序是 ,本题选 D。 考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
10、知识的识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也逐渐富裕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一五 ” 计划超额完成 ,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最大成就是: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
11、级阶段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项错误,本题选 B。 考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大改造是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三大改造中,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使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南京国民政府的崩溃
12、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C 试 题分析:分析题干,给了开国大典的一个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 1949年 10月 1日 15: 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 21: 00 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以答案:应为 C。 考点:新中国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与此事件相关的作品有同名电影、文章、油画等。需要学生发散思维,从各种角度考虑其寓意。 1987年和 199
13、4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依据不恰当的是 ( ) A北京人遗址 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和遗物,为研究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B长城 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C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兵马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堪称世界奇迹。 D孔庙、孔府及孔林 因为它们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中孔祥熙的家族的文化古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正确, B项叙述正确,长
14、城反应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堪称世界奇迹, C项叙述正确,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也堪称世界奇迹。 D项错误,孔庙,孔府和孔林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的出生地和生活的地方,本题选 D。 考点:我国古代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博大精彩,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 慧和才能,这些知识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对其的识记和理解。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 ”最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文字 C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
15、夫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朝建立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根据所学知识,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的关键,本题选 D。 考点:秦的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同学们还要知道,秦国灭掉六国的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另外秦的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影响也是学生要重点识记和理解的内容,秦对统一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一般能直接得出答案:,是送分题。 2012年 5
16、月,疆独分子热比娅在日本期间奴颜婢膝地乞求日本右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下列哪个时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 ) A东汉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的识记,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在西域积极活动,西域各国也派使节来汉朝,后来西域各国都归附西汉,公元前 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至此,新疆地区归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过张骞的努力,形成了丝绸之路,本题选 B。 考点:西域都护的设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西域都护的设置是历史
17、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另外,于此有关的诸如张骞 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经过国家,西域的地理位置以及班超后来对西域的经营同学们都要好好把握。 中国古代有位改革家,果断地抛弃本民族落后的东西,积极吸纳汉族的先进文明,使本民族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他是( ) A商鞅 B秦始皇 C张骞 D北魏孝文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北魏孝文帝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 姓,鼓
18、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本题选 D。 考点:北魏孝文帝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很不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很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近代中国由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形式上独立,实
19、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 “半殖民地 ”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独立自主权。 D “半封建 ”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保存了资本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分析这一概念,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
20、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 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不能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本题选 D 考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历史能力中要求较高的一种,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要做到深入细致,把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要弄清楚,弄明白,此题还可以改成一个组合型选择题: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形式上独立,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半殖民
21、地 ”是指丧 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半封建 ”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 B C. D. 近代史上,日本两次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下列人物与抗击日本侵略有关的是( ) 邓世昌 康有为 彭德怀 李宗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历史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英勇抗击日军,最后壮烈牺牲, 康有为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中抗击美国侵略者历史史实, 李宗仁是抗日战争中在台儿庄抗击日军的英雄人物,排除 ,本题选 D。 考点:近代抗击日军的英雄人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重庆市 万州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