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不锈钢杯属于金属材料,木桶是由木材直接组成,属于天然材料,纯棉毛巾材料直接来自棉花,属于天然材料,涤纶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材料。 考点:化学材料分类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的化学材料及其分类,较简单,但是却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某 K2CO3样品,一定含 Na2CO3、 KNO3和 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 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 CaCl2溶液,得到 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肯定有
2、 KNO3 B肯定有 KNO3,还可能有 Na2CO3 C一定没有 Ba(NO3)2,可能有 KNO3 D肯定没有 Na2CO3和 Ba(NO3)2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入过量的 CaCl2溶液,得到 9g沉淀,说明混合物中含有碳酸盐,可能是碳酸钠或者碳酸钾,含有碳酸根则不能和硝酸钡共存,所以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硝酸钡,产生 9g沉淀消耗纯净碳酸钠 9.45g,消耗纯净碳酸钾 12.42g,样品重量为 13.8g,说明其中还有硝酸钾。 考点:物质组成的推断 点评:利用化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
3、实验相符合的是 A图 :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B图 :水的电解 C图 :向 HCl与 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Ba (OH) 2溶液 D图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pH值会无限接近于 7,但不会达到 7; B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氢元素的质量大; C 由于生成的硫酸钡不溶于酸,所以反应没有先后,一起反应,所以开始就有沉淀生成; D 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的反应速率,反应结果不变。 考点:数形结合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
4、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现向圆底烧瓶 a、 b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两种固体,再各滴加 10mL的稀盐酸(足量)。观察到在 U形管中左边液面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最终左右两边液面高度相平。则 a、 b中加入的固体分别是下列四组 物质中的 a b A 1g锌 1g铁 B 1.06g碳酸钠固体 0.84g碳酸氢钠固体 C 1g碳酸钠固体 1g碳酸氢钠固体 D 0.65g锌 0.56g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 b瓶里面的物质生成气体较快,但最终两瓶产生气体体积相等, A 是 a瓶生成气体较快,最终生成气体体积不相等; B 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气体较快,且 0.8
5、4g碳酸氢钠固体和足量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量和 1g碳酸钠固体和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量相等,所以 B合适; C 相等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和足量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不相等; D a瓶产生的气体较快,不合题意。 考点: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方程式,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 X是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无色溶液 X可以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黄色溶液,和铁单质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且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
6、明 X是酸溶液,且 X溶液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为硫酸。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铁粉和炭粉 用磁铁吸引 加稀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测 pH 加稀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空气和氧气都是没有味道的,闻气味无法区分; B 观察颜色无法区分硬水和软水,他们的区别是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 C 用磁铁吸引可以将铁粉吸
7、引起来,无法吸引碳粉,加稀硫酸铁粉可以和其反应放出氢气,而碳粉不反应; 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测 pH值大于 7。 考点:常见物质的区分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右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 C t2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 t1 时,将 30g甲物质放入 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80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在温度小于 t1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在温度大于 t1 时乙的溶
8、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B 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加入溶质,恒温; C t2 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相等,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比例相等,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也就是 100g水中最多溶解 30g, 50g水中最多溶解 15g,形成溶液 65g。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 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今年央视 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 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
9、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61 C每个分子中含有 9个原子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52.2%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甲醚( C2H6O)属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 261,质量比为 ;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树状分类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图所示的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下表所列的分类与右图分类不相符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
10、析:铁水是铁单质的液体状态,为纯净物,不属于溶液,糖水是糖类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碘酒是碘单质溶于水形 成的溶液。 考点:物质分类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紫薯(见右图)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补充的钾、铁、钙、硒来自于他们的化合物,存在形式并不单一,但不论以哪种存在形式皆能为人体所利用,所以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元素。 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
11、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6.98g B 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 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图可知 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6.98,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 14;最外层电子数最多有八个,不可能为 10个;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取用块状固体
12、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闻气味不可直接靠近闻味道,应用手煽动然后靠近闻味道;取块状固体应先将试管平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立起试管,让固体慢慢滑落;滴加液体应将滴管悬在试管口上方;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考点:常见实验室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容
13、易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没有碱生成,不存在氢氧根,加入硫酸铜不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和现象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 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有一种叫 “干水 ”的物质,每个 “干水 ”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 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是氧化物 B “干水 ”是纯净物 C “干水 ”就是 “干冰 ” D “干水 ”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硅全部由硅元素组成,为单质; B “干水 ”由水和硅组成,为混合物; C “干水 ”是混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无锡市 江南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