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南京地铁 3号线贯穿大江南北、连接主城、东山新城、禄口机场、南京南站等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地铁建造中广泛使用了金属材料,其中大多数属于合金,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锰钢 B生铁 C硬铝 D合成材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 一定是混合物; 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A、锰钢属于铁的合金,其中含有铁、锰等属于合金,故 A错; B、生铁是铁的一种合金,属于合金,故 B错; C、硬铝是铝的合金,故 C错; D、合成材料中没有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
2、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碳酸的酸性证明方法分析。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根据高低蜡烛熄灭的顺序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高低不等的蜡烛
3、熄灭的顺序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要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需要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红磷,故不能达到目的; D、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只能说明铁在水中不易生锈,应补充一个铁钉不与水接触的实验即在干燥的空气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
4、的条件 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能反映出其化学性质,根据这一点来解答此题。 A、表示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氦元素原子和氩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二种元素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同故选; B、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7、 1,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 C、前者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氦,而后者表示的是镁元素的原子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不选; D、表示的两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8、6,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故不选,故选 A。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
5、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8,实验分析得知其由 C、 H、 O、 N 4种元素组成,其中氮的质量分数约为 8.05%,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解答。由题意,喜树碱的生物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8,其中氮的质量分数约为 8.05%,则喜树碱的生物碱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488.05%28,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 2814 2,故选 B。 考点: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近来许多饮品被曝 “
6、塑化剂 ”超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 C24H38O4)是一种常见的 “塑化剂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氧化物 B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6: 1 D C24H38O4由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判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7、为 13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24H38O4 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1224):( 164) 6: 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构成的, 1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是由 24个碳原子、 38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某化学反
8、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 “ ”和 “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 3g物质 与 1g物质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物质 B每 3个物质 分子与 1个物质 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个物质 分子 C每 3万个物质 分子与 1万个物质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万个物质 分子 D每 3n个物质 分子与 n个物质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n个物质 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推出此反应的表达式为: 3 + 2 ,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 3: 1: 2。 A、每 3g物质 与 1g物质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g物质 ,不正确,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每
9、3个物质 分子与 1个物质 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个物质 分子,正确,符合物质间的分子个数比; C、每 3万个物质 分子与 1万个物质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万个物质 分子,正确,符合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 D、每 3n个物质 分子与 n个物质 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 2n个物质 分子,正确,符合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故选 A。 考点: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如图为晶体 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a、 b两点分别表示 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 a、 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 t2 时,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 时, a、 b中都有晶体
10、析出 C从 ab:先将 a降温到 t1 ,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 t2 D从 ba:在 b中加入 M至刚好饱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 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移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移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 A、 t2 时, 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 b点在
11、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 时, 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 b点平行向左移, t1 时恰好移至曲线上,即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 C、从 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 a降温到 t1 ,析出晶体后成为 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移动,温度至 t2 到达 b点,因此从 ab的转化方法正确; D、从 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 M至饱和即可,转化方法正确,故选 B。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1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 Fe2O3 D H2SO4溶液 HCl 加入 AgNO3溶液,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一般的来说, HCl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用 NaOH溶液吸收;碳酸根离子一般用氢离子或钙离子除去;通过灼热的 Fe2O3会除去一氧化碳。
13、A、 HCl气体可以用 NaOH溶液吸收,氢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正确; B、 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新的杂质硫酸钠,故选项错误; C、通过灼热的 Fe2O3 会除去了原物质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硫酸银微溶于水,也会把硫酸反应了,故选项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某溶液含有 Cu( NO3) 2和 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 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 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m1、
14、 m2时,两者溶液中 Cu(NO3)2质量分数相等 C当溶质种类为 2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为 2种 D当溶质种类为 1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为 1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m1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不可能是三种,故 A错误;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m1、 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
15、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 B 错误; C、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 2种,故 C正确; D、当溶质种类为 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 少两种,不可能为 1种,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H+、 Na+、 NO3-、 CO32- B NH4+、 Na+、 C1-、 SO42- C K+、 Ba2+、 OH-、 SO42- D K+、 Ag+、 NO3-、 C1- 答
16、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 H+、 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 Ba2+、 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Ag+、 C1-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芯片是电脑、 “智能 ”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SiO2+2C Si+2
17、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进 行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SiO2+2C Si+2CO,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观察选项,故选 C。 考点:考查反应类型
18、的判定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取氯化钠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的 PH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缺少玻璃棒引流和没有注意 “三靠 ”,故 A错误; B、称量固体: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故 B错误; C、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否则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故 C正确; D、整个 pH试纸丢入试剂,污染了试剂图中操作错误,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称量器 -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人体内含量 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铁 B钙 C钠 D氧 答案
19、: B 试题分析:根据人体内元素的含量排序、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五种元素是氧、碳、氢、氮、钙,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A、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B、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项正确; C、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不是钠,故选项错误; D、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不是氧,故选项错误,故选 B。 考点:考查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吸入氧化镉( CdO)的烟雾可产生急性镉中毒,氧化镉中镉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1 C +2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0、结合氧化镉( Cd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氧元素显 -2价,设镉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 -2) 0,则 x +2价,故选 C。 考点:考查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A、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故 A不符合; B、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B不符合; 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 C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
21、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不符合,故选 C。 考点:考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用油 C食盐 D白酒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 B正确;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C错; 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D错,故选 B。 考点: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氮
22、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A NH4NO3 B KH2PO4 C Ca( H2PO4) 2 D K2CO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氮肥是含有氮元素的物质。 A、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A 正确; B、磷酸二氢钾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 B 错误; C、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 C 错误;D、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考查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 C水利发电 D太阳能供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2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电热器取暖只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正确; C、水力发电只是由于水的流动产生的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错; 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化的判别 钚( Pu)是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根据右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钚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