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模拟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 “商鞅变法 ”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根据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小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措施等方面都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特别指出我国现行的县制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秦始皇时期进一步推行,一直影响至今。 19世纪 60年代美俄两国都 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面临的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道 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世纪 60年代美俄两国有相似的历史背景,美国的奴隶制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过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农奴,为资本主
3、义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俄国则通过 1861年改革,废除奴隶制的法令,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B项。 考点:此题主要考察美俄两国革命或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点评:此题还可以从美俄两国革命或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考查。相同点是两国改革或革命前的历史背景相同,奴隶制制度、农奴制阻碍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果也想相同,通过革命革命或改革后,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同点:是方式不同,美国通过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俄国通过社会改革的方式来实现。 下表是某个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历史小论坛 “ 美国发展之路 ”的探究活动。表格中数字序号处相对应的人物分别是 ( ) 类别 典型事例 典型
4、人物 建国篇 独立战争 统一篇 美国内战 富强篇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称霸篇 推行 “冷战 ”政策 A 华盛顿 林肯 爱迪生 杜鲁门 B 林肯 华盛顿 卡尔 本茨 杜鲁门 C 华盛顿 林肯 爱迪生 罗斯福 D 林肯 华盛顿 卡尔 本茨 罗斯福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林肯领导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作出了许多重大的发明,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发明的电灯;战后杜鲁门总统推行 “冷战 ”政策,苏美争霸开始。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崛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
5、可以改为: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 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他们分别领导美国参加的战争是( ) A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 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20世纪 80年代的日本(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6、题干 “20世纪 80年代 ”,结合这一时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可知,日本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加上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把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这一切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日本的 崛起。 点评: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 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全球通史写道: “苏联虽然
7、号称 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 B二战的影响 C与美国军备竞 D西方国家封锁 僵化 赛 答案: A 试题分析: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部因素, B、 C、 D是外部因素。苏联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通过对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点评
8、: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但高度集权模式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在探索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D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关于朝鲜核问题需由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多次谈判解决,反映了这六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说明了日本、中国、俄
9、罗斯等国家和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制约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 展的重要力量。 C符合题意,故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点评: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为各种力量的平衡和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尤其是为了对付人类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如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和突发性自然灾害、艾滋病和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它促进了世界大国关系的缓和。 最近几天,扬州各农贸市场逐渐恢复了家禽交易,谈禽色变的情况有所改善。在早几年全球也曾谈猪色变,这都是甲型 H1N1流感 (猪流感 )疫情惹的祸。当时各国科学家共同合作,希望通过克隆技 术开
10、发出预防猪流感的疫苗。这项技术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马歇尔计划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世纪 60年代到 19世纪初期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 19世纪 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克隆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故选 C项。
11、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点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也不断开阔。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今年下半年,扬州将迎来大运河世界申遗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大运河申遗目前进入最后 “冲刺 ”阶段。大运河扬州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扬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 州建城最早可追溯到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作为建城之始于公元前 4
12、86 年,至今已经有近 2500年历史。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是邗沟,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历史名城扬州。 点评: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他虽然不是扬州人,却对扬州建城和运河开挖起了开创作用,可以说,他是扬州城的最早建设者,运河 “第一锹 ”的开挖者。 唐朝时期的扬州有 “天下之盛,扬为首 ”的说法,促使扬州繁盛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政治清明 C经济重心南移 D交通区位优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 ,唐朝后期有 “天下 之盛 ,扬为首 ”说法,说明了扬州商业繁荣,它在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在唐朝是个重要的出海港口,而且是京杭大运河和长
13、江交汇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汇集着全国各地的商人和从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的胡商,促进扬州繁盛的直接原因交通区位优势,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扬州繁荣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从改为:历史上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城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关于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 B 洪水淹了 原来的扬州 C 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缓 D 交通地位的下降影响其发展 扬州历史上人文荟萃,清代有 “扬州八怪 ”之说。其中有一位人称 “诗书画三绝 ”,其书法被誉为 “乱石铺街 ”、 “六分半书 ”。他是( )
14、 A金农 B汪世慎 C郑板桥 D阮元 答案: C 试题分析: “扬州八怪 ”是指郑燮(郑板桥)、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鳝、汪士慎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枝,堪称 “诗、书、画 ”三绝 ”; ,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诀、真趣。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他的兰、竹之作遍布世界,驰誉中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 “六分半书 ”,后人称之为 “乱石铺街 ”。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郑板桥。 点评:郑板桥的 “三绝 ” 诗书画三绝;顾恺之的 “三绝 ”“画绝、才绝、
15、痴绝 ”,他的代表作者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神品传世,而且文才出众,专心致力于艺术事业并达到痴呆的程度。 从小在扬州长大,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东亚植物区概念的著名植物学家是( ) A吴征镒 B竺可桢 C钱学森 D朱自清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96年 ,吴征镒 在国际会议上首次 提出东亚植物区 作为一个独立的植物区 ,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并列的观点 ,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这个观点打破了世界陆地植物区系分为 6个区的传统观点,是对世界植物区系分区系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形成。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 点评:吴征镒是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
16、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 70年生涯中,为现代植物学在中 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8年 1月 8日,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获得了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 2012年度扬州市十件大事评选活动中位列第一位的是交通领域的一件大事,你觉得它应该是:( ) A瘦西湖地下隧道通行 B润阳大桥正式通车 C扬州火车站建成通车 D扬泰机场正式通航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12年度扬州市十件大事交通领域的第一位应该是扬泰机场正式通航。扬泰机场是由江苏扬州、泰州两市联合共建的一座中小型机场,处于扬州市江都区通北高地, 201
17、2年 9月 25日 10时 10分,首架来自昆明的客机平稳降落扬泰机场,标志着扬州泰州 -昆明航线正式通航。这是继北京、深圳、沈阳、西安、广州、厦门航线后,机场开通的第 7条航线。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扬州最新交通成果。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今天的扬州,春秋时称 “邗 ”、秦、汉时称 “广陵 ”、 “江都 ”、东晋、南朝置 “南兖州 ”、北周时称 “吴州 ”。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 (今南京 )。唐高祖 武德八年 (625年 ),将扬州治所
18、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英国革命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 B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思想准备 C法美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D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的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革命是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这场革命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宣传的民主、自由等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思想准备; A、 B正确;英 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法国确立的民主共和制。 C错误;美国独立战争是为
19、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具有双重的性质,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英、美、法三国革命的不同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英、美、法三国革命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学生需要对三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原因、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如美国是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爆发革命、英、法是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英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 “妥协性 ”和 “不彻底性 ”。法国大革命则是比较彻底的, 但过程充满曲折。革命的结果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他的剧作对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描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他是( ) A伏尔泰 B但丁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
20、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可以排除 A项;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则被后人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他的剧作对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描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点评:有人说 1417 世纪是 “人被发现 ”和 “世界被发现 ”的时代。其中 “人被发现 ”文艺复兴、 “世界被发现 ”是新航路的开辟。 儒家思想在历史长河的沉浮中逐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下列事件按时间 先后排序正
21、确的是( ) 焚书坑儒 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 百家争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活埋儒生、烧毁儒家书籍的事件;批判儒学,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立书著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接受儒家书生董仲舒建议,持儒家学生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先后顺序是 ,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点评:儒 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以
22、及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按产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 郡县制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郡县制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时在地方实施的行政管理制度;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行省制在元朝开始确立起来,是我国省级行政制度的开始。其先后顺序是 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是我国历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扬州 扬中 教育 集团 树人 学校 初三 中考 模拟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