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东台头灶镇中学九年级下中考系列化模考训练(Ⅳ)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东台头灶镇中学九年级下中考系列化模考训练(Ⅳ)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东台头灶镇中学九年级下中考系列化模考训练(Ⅳ)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东台头灶镇中学九年级下中考系列化模考训练( )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明同学所做的下列课外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制白糖晶体 B自制 “叶脉书签 ” C自制简易净水器 D石墨导电实验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自制白糖晶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蔗糖结晶析出,属于物理变化; B、自制叶脉书签的过程中,植物叶脉四周的叶肉,会与碱液反应而被煮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自制简易净水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石墨导电
2、的实验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塞瓶塞。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的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及结论正确的是 A取样,在溶液中滴入 23滴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未变质 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溶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变质 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 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
3、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Na2CO3而变质,据此分析。 A、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即可证明该溶液已变质,若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碳酸钠,即可证明该溶液未变质;但若仅在溶液中滴入 23滴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则不能证明该溶液未变质,因为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未有气泡产生,错误; B、酚酞遇碱变红色,但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所以无论溶液变质与否,酚酞都会变红,错误; C、由于过
4、量的氯化钡能使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溶液已变质;而由于剩余的氯化钡和生成的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若此时上层清液呈红色,则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即溶液未完全变质,正确; D、由于滴加的是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且氢氧化钡溶液本身显碱性,故无论溶液变质与否,酚酞最终都会变红,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往 Cu(NO3)2和 AgNO3的 混
5、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金属的种类和滤液中溶质的种类不可能的组合是 A 1种 , 2种 B 2种, 1种 C 3种, 1种 D 3种, 2种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Fe Cu Ag,故向一定质量的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粉后, Fe与这二者均能反应,且 Fe与Cu(NO3)2反应生成的 Cu,能与 AgNO3继续反应生成 Ag和 Cu(NO3)2,故相当于Fe会先与 AgNO3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最不活泼的 Ag,然后才与 Cu(NO3)2的溶液反应,置换出较不活泼的 Cu。故, 若加入的 Fe的量较少,只能与部
6、分 AgNO3溶液发生反应,则滤纸上的金属只有生成的 Ag,而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的 AgNO3、未反应的 Cu(NO3)2和生成的 Fe(NO3)2; 若加入的 Fe 能与 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滤纸上的金属只有生成的 Ag,而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未反应的 Cu(NO3)2和生成的 Fe(NO3)2; 若加入的 Fe能与部分 Cu(NO3)2发生反应,则滤纸上的金属有生成的 Ag和Cu,而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的 Cu(NO3)2和生成的 Fe(NO3)2; 若加入的 Fe能与 Cu(NO3)2恰好完全反应,则滤纸上的金属有生成的 Ag和Cu,而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就只有生成的 Fe(N
7、O3)2; 若加入过量的 Fe,则滤纸上的金属有生成的 Ag和 Cu,以及剩余的 Fe,而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就只有生成的 Fe(NO3)2。故选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 CuO B 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 Na2CO3)
8、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D ZnSO4溶液( FeSO4) 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由于杂质 CO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 CO2,而主要物质 CO2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 CO,且不带入新杂质,正确; B、由于主要物质 Cu属 H后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而杂质 CuO 能与稀硫酸反应而被除去,故可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以得到纯净的 Cu,正确; C、杂质 Na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主要物质NaCl溶液不反应,虽能除去杂质 Na2CO3,但同时生成了新的杂质硫酸钠,错
9、误; D、由于杂质 FeSO4能与足量的锌粉反应,生成 Fe和 ZnSO4而被除去,而主要物质 ZnSO4不反应,且生成的 Fe和剩余的 Zn均不溶于水,故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得到较纯净的 ZnSO4溶液,正确。故选 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离子能在 pH为 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 SO42 、 OH B Cl 、 Na+、 CO32 C Na 、 C1-、 SO42- D Ag 、 NO3-、 C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10、 pH为 3,即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再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H 和 OH-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水,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 H 和 CO32 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 Na 、 C1-、 SO42-和 H+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大量共存,正确; D、 Ag 和 C1-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 C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即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另外,要注意此题隐含的条件 pH为 3,即溶液中存在
11、大量的 H+,不可忽略。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1 时, 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 15g甲 B t2 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所得的溶液中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C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此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 =100=23,则 t1 时, 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物
12、质的质量=50g23=11.5g,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曲线上的交点表示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于 t2 时,甲和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则说明此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再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t2 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再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是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故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溶质较多,故所得的溶液中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正确; C、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
13、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故要提纯混有少量乙物质的甲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 A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卫生部门建议,对高度怀疑或已确诊 H7N9型禽流感病例尽早使用 “达菲 ”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化学式是 C16H31N2PO8,则下列说法正
14、确的是 A达菲属于有机物 B达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达菲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6 31 D一个达菲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达菲的化学式是 C16H31N2PO8分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由于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也把它们看作无机物;由达菲的化学式 C16H31N2PO8可知,达菲是由 C、 H、 N、 P、 O 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物,正确; B、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因1216 168 131 142,则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C、达菲中碳、氢两种
15、元素的质量比 =( 1612):( 311) =192: 31,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一个达菲分子中不可能含有一个氮分子,错误。故选 A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子的构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 “饮食健康 ”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 B在炒熟的菜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使其美味 C在果汁中加入 “塑 化剂 ”,使其口感更好
16、 D在火腿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使其保持肉质鲜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甲醛是有毒物质,若误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不能用来浸泡可食用的海产品,错误; B、加碘食盐的使用,既能调节汤的味道,又能提供碘元素,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生,正确; C、塑化剂有很大的毒性,所以不能放到果汁中,否则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错误; D、亚硝酸钠是有毒物质,若误食过量的亚硝酸钠会致人死亡,故不能在火腿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错误。故选 B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点评: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考试考查的热点之一,只要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即可正确作答。
17、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离子的形成分析,由于阴离子是由原子得电子后形成的,故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故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和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即在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为阴离子。 下列茶杯主要是用合成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A陶瓷杯 B不锈钢杯 C玻璃杯 D塑料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析可知,有机合成材料首先必须是有机物。 A、陶瓷杯是用陶瓷制成的,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18、错误; B、不锈钢杯是用钢制成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C、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错误; D、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故选 D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理解和熟记合成材料的概念 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 紫薯(见右图)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紫薯中的钾、铁、钙、硒,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紫薯中的,不
19、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故是指元素。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小红发现自家的农田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查阅资料得知:是因为该农 田长期施用化肥硫酸【 (NH4)2SO4】的缘故。硫酸铵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答案: A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 A 考点:常见化肥
20、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A馒头 B清蒸鱼 C炖牛肉 D清炒芹菜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分析。 A、馒头中主要含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正确; B、清蒸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错误; C、炖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错误; D、清炒芹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错误。故选 A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熟练掌握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 “黑火药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 KNO3)、硫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 东台 头灶镇 中学 九年级 中考 系列化 训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