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年 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 -“司母戊鼎 ”正式更名为 “后母戊鼎 ”。右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周青铜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 “司母戊鼎 ”或 “司母戊大方鼎 ”。 此鼎初始被定名时,鼎内铭文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 司母戊 ,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 后母戊 。甲骨文是商朝比较成熟的文字, B金文起于
2、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 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 D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本题选 A。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资料来源,青铜文化中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 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同学们要用心去识记和理解。 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 “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 “只要断绝了对西
3、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清朝闭关锁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这种政策使中国隔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看不到外国的先进,会造以天朝上国自居,成夜郎自大的心态,题目中的所述现象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
4、: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和分析理解能力,闭 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实行的一种政策,它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盲目的排斥外来东西,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难以追上世界的潮流。因此,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联系,了解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吸收外面先进思想,技术来不断的提高自我,否则就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隋唐时期 秦汉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明清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 A B C D 答案: B 试
5、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顺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隋唐时期 是指公元 6世纪末期到公元 10世纪初期, 秦汉时期是从公元前 3世纪到公元 3世纪, 夏商西周时期是从公元前 2070年到公元前 22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 6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 256年, 明清时期 是从 1368年到 1840年, 辽宋夏金元时期从 907年到 1368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 , 本题选 B。 考点:我国古代历史朝代的发展时期的顺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古代历史朝代多,线索凌乱,对这些朝代的更替同学们要识记清
6、楚,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9世纪 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 C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资产阶级统治巩固和扩大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著名的有:俄日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
7、革,美国的内战,德意的统一等,这些革命或改革是资本主义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A是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B项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 D项和时间不符合,本题选 C。 考点:资本主义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 19世界六七十年代,由于国情不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统治范围了扩大,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其中的俄日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久就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美国通过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
8、除了道路上的障碍,资本主义蓬勃发起来。 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苏联的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8年 11月 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停泊在涅瓦河上的 “阿芙乐尔号 ”巡洋舰炮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宣告了 “十月革命 ”的开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A项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9、B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历史事件,本题选 C。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另外同学们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经过,性质意义和影响都要识记理解清楚。 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 “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 ”下列事件中堪称 “懂得改变 ” 的成功范例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 联抗衡 B罗斯福 “新政 ”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10、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新政措施,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实行以工代赈政策,解决了大批工人的失业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打破的以前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通过这一干预政策,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通过国 家干预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以拯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新政的推行,对缓和当时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起过一定作用,
11、本题考察的角度还有新政的实质,意义和影响等。 2009年 12月 1日,欧盟宪法正式生效。 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下列对欧洲联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协调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系 D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力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欧盟成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欧盟成立后,有利于欧洲各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势力迅速增长,欧盟现在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实体之一,它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相当于世界的四分之一强。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 A, B正确,另外,欧盟的成立也有利于协调欧洲各国的之间的关系,
12、C正确,欧盟的成立它在全球化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势力的增长,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了挑战,所以并没有增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力量,本题选 D。 考点:欧盟的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战 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它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提出了挑战,当今世界五大经济力量中心,西欧和日本就占了两个,世界政治经济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以下有关 “冷战 ”的知识,可以用下列哪组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C联合国家宣言、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慕
13、尼黑阴谋、马歇尔计划、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冷战政策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冷战政策是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而采取的除战争外的一切手段,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政策的开始标志,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次具体实施和运用,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因此,要想在网上搜索冷战知识,只能用 A项的关键词,本题选 A。 考点:冷战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冷战的过程,同学们要识记: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政策的开始标志,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次具体实施和
14、运用,通过美国的援助,西欧各国经 济出现了发展的势头,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得到稳固,苏联解体意味着冷战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于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开始的标志,意义和影响同学们都要重点识记和掌握。 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图一、图二 B图一、图三 C图二、图三 D图三、图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蒸汽机,图二是电灯泡,这两项属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是互联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 项是核能,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本题选 A。 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
15、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学们要熟记,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一次:蒸汽机,火车,汽船,第二次:内燃机,汽车,电灯,飞机,第三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 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A东京保卫战 B郾城大战 C北京保卫战 D雅克萨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民族间的战争和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认识,根据所学 知识, A, B,C 三项分别是宋和金,明和北方少数民族瓦剌之间的战争,都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 D项是清朝康熙帝率军和沙俄侵略军之间的战争,属于中华民
16、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本题选 D。 考点:中国古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之间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中华民族间,和是主流,战争是次要的,郑成功,康熙,林则徐等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同学们要注意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之间的战 争进行区分,注意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和清明大兴 “文字狱 ”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
17、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西汉,明清时期思想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为了坚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西汉封建统治,采取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措施,明清时期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压制反清思潮,巩固封建统治,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C. 考点:秦汉和明清时期思想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这些措施的实行,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此题也是一个分析比较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同学们要对秦汉,明清时期这些思想
18、文化措施比较熟悉,然后在对这些措施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它们实行的根本目的,此题的迷惑项是 D项, D项还不是根本目的,统一思想的目的还是在于为巩固封建统治而服务。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是 明太祖为了彻底解决君权和相权矛盾采取的措施, B项是明朝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的措施,厂卫特务制度的创立,表明封建统治者用正常的手段已经统治不下去了,只能采用非正常的手
19、段,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一起标志着君主专制已经达到了顶峰,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B。 考点:明朝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时期,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而同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则蒸蒸日上,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 来越大,终于在 19世纪中期被西方殖民者打败,中国被迫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开始了受屈辱的历史。 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西周和
20、前朝地方的行政制度,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了郡县制,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也是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行省制是元朝实行了一种行政制度,本题选 B。 考点:分封制和郡县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认识,分封制和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社会两种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两种制度的实行都巩固了当时的统治,有效的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于两种 制度实行的原因,目的,具体措施,性质,意义和影响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对比。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1、 ”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 “汉武 ”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 :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 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济南市 天桥 九年级 中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