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苏州市七年级下期期末模拟02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苏苏州市七年级下期期末模拟02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苏苏州市七年级下期期末模拟02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苏苏州市七年级下期期末模拟 02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 、 、 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开通运河 B 灭亡陈朝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C 开通运河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D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灭亡陈朝 答案: A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代中央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其中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始于元朝,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物,西藏成为元朝正式
2、的行政区。故选答案: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 “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主义的加强。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君权与相权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消彼长,总的趋势是君权不断得到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归六部,君相斗争以君
3、主取得完全的胜利而告终。 A选项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与题意无关。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明朝君权的加强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 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在风格件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的作用,到了明朝,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员,规定了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无经中命题,考生不准有个人的见解,大体的
4、文体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取士 ”,它钳制了读书人的思想,只顾死读书,成为皇帝的奴才。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下面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该航行最远到达的地区应是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于 1405年 -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故选答案: A 考点:人教
5、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2013年 4月 12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切接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杰布。清代,赐予西藏佛教首领 “班禅额尔德尼 ”封号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清初接见了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并正式赐予 “达赖喇嘛 “的封号,后康熙递又赐予另一首领 “班禅额尔德尼 ”封号,此后,历代达赖与班禅都必须经过这样政府的册封。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清时期是我国
6、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 ,下图所示故事情节出自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四大名著。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额鞭挞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本亏的历史趋势。由插图黛玉葬花可看出答案: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 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 2012年 6月 “十三行艺术珍品展 ”在广东举行。 “广东十三行 ”是清朝哪一政策的产物? A册封政策 B开放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八股取士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
7、考查的是明清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同时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勾结会危害自身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后来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故答案: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 明朝时期丝制品中 “云锦 ”最为名贵,素有 “寸锦寸金 ”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古典科技巨著。齐民要术为农书;本
8、草纲目是药物学巨著;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地理名著,而云锦的制造属于手工业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 “中 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答案: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 18世纪,清政府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在新疆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来管辖新疆地区 A驻藏大使 B、伊犁将军 C、安西都护府 D、西域都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代中央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其中新疆地区自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就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西汉设西域都护、唐朝设安西都护府、清初在乾隆皇帝
9、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这个新疆地区。答案: A则是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措施。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 娱乐 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不能够证实该论述的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 B城市中出现瓦舍,风行蹴鞠之戏 C毕 N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远航早半个世纪 答案: D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小史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
10、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抵抗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外的交往有友好与冲突,题中都是属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和平往来为主,排除答案: D,非国内民族间的关系,排除 B,答案: C在题意中也没体现。故选择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对外友好往来与冲突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 “制度 ”指的是 A察举制 B
11、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文字材料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它创立于隋朝,发展完善于唐朝,不问出身,用考试的方法 来选拔官吏,使很多出身卑微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入仕做官、参与政治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材料中答案: A和 B属于魏晋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答案: D则是明朝以后才有的制度故选答案: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的创立 苏州的 “苏 ”,过去往往写成 “稣 ”,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 “鱼米之乡 ”的美誉。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 “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的朝
12、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 移史实。从课本所学知识易知道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过程是从唐朝安史之乱开后始南移。完成于宋朝。故选答案: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主要的盛世局面。在大一统王朝统治下 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汉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清初的康乾盛世。其中在唐太宗
13、统治时期,年号贞观,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故选答案: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 唐语林记载: “ 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景象。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主要的盛世局面。在大一统王朝统治下 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汉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清初的康乾盛世。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即开元年间稳定了动荡的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才,提倡节俭、兴修水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开元盛世。故选答
14、案: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开元盛世 2013年 4月 21日,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首演誓师大会在拉萨举行,该实景剧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呼韩邪 D铁木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唐朝统治采取了开明的政策,注意发展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上采取了和亲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故选答案: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和同为一家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
15、依靠)东南财赋 ”, “苏湖熟,天下足。 ”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史实。 从课本所学知识容易知道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朝至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狡快,逐渐超过北方,再加上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主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就说明江南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故选答案: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
16、,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 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隋唐时期,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海外贸易收入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在流通领域因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交子,并逐渐与铜钱并行于世,为故选答案: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
17、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是 A秦始皇 B忽必烈 C阿骨打 D成吉思汗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从所学知识可以先排除答案: A 与 C,秦始皇为秦朝的缔照者;阿骨打是金太祖;学生较容易选择答案:B 或 D,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帝国后来分裂为五个部分: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和元朝,最大的元朝是忽 必烈于 1271年建立的 ,但题目中是指建立的横跨欧亚大路的蒙古帝国,它的建立者应该是成吉思汗,不是忽必烈。本题答案:应该是 D。 考点
18、: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填空题 明朝中期,在东南沿海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答案:戚继光 郑成功 试题分析: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 “倭寇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尊为民族英雄,永远载入史册。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
19、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61年他率领数百战舰,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帮助下, 1662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 成功不愧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 女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励精图治,使唐朝的国力不断增强: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风格清新,感情真挚,在宋朝词坛中独树一帜。 答案:武则天;李清照 试题分析:武则天本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并于晚年称帝,改国号周。
20、当政期间,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有很大的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有很多杰出的词人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应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林立,形成了北宋与辽、 并立,南宋与 对峙的局面。 答案:西夏 金 试题分析:唐末以来,中原割据混
21、战,民族政权林立。 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辽国,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形成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局面。后受辽控制压迫的女真族在杰出率领阿骨打的率领下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了辽,又于 1127年灭掉北宋,结束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局面。北宋皇族赵构于同年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欲灭亡南宋,遭到了主战派岳飞等的抵抗,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 ,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
22、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综合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文明由 56个民族共同创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轻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 641年)正月, 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图一 图 二 材料四: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与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请回答: ( 1)材料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 2)材料二中的吐蕃
23、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公主 ”是指谁? ( 3)写出材料三图一、图二中少数民族政权 A、 B的名称和建立者。 A 名称: ;建立者: ; B名称: ;建立者: ( 4)北宋与 A政权之间的盟约名称是什么? 南宋抵抗 B政权最著名的将领是谁? ( 5)从材料四可以看出两宋政府与少数民政权的关系特点是什么? 答案: (1)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2)藏族;文成公主 (3)辽 ;阿保机 ; 金; 阿骨打 (4)澶渊之盟 ; 岳飞 (5)特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材料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 苏州市 年级 下期 期末 模拟 02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