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6集福州原创动画少年林则徐(右图)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广泛喜爱。下列表述与林则徐有关的一项是( ) A虎门销烟,意志坚强 B坚守虎门,战死炮台 C收复新疆,捍卫主权 D黄海大战,以身殉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侵略与反抗的相关史实,据所学可知, B项表述错误, C项为左宗棠, D 项为邓世昌,他们与林则徐一样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择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大型的纪念活动,该活动从瑞金出发,途
2、径遵义等地,最终到达了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长征的过程。 2006年恰逢长征胜利 70周年,抓住题目中“瑞金 ”“遵义 ”“陕北 ”等词,可知应选 D项。因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1934年 10月从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改进贵州,到达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红军不怕远征难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3、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这一政策导致的直接影响是( ) A东北三省沦入敌手 B国共两党对峙十年 C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D国共合作的开始 答案: A 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题目中的电文是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侵华事变,依电文可知蒋介石实行的是不抵抗政策,直接导致东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 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难忘九一八 下图是一首反映中华民族抗日的音乐作品 (局部 ),这部作品的名称是( ) A毕业歌 B大路歌 C黄河
4、大合唱 D义勇军进行曲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歌词可知,歌曲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是号召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故选择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劝蒋 扣蒋 释蒋 ”这一过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南京解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哦西安事变的过程。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张学良杨虎城劝蒋合作抗日不成,在此民族危机情况下实行 “兵谏 ”,扣押了蒋介石;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在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
5、主张后,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难忘九一八 下列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中,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九一八事变 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奋战 彭德怀在百 团大战中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过程。九一八事变发生于 1931年,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台儿庄战役是 1938年,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卢沟桥抗战是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百团大战是 1940年,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故排序后应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
6、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社会给与了极大援助 B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C实现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者战线拉得太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1937年 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其领导下,实现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联合的全民族抗日,这是获得民族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故选 C 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1947年 7月至 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
7、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 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这段话描述的是( )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目可知, 1947 年为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解放军由防御转入反攻,并 “渡过黄河 ”, “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 ”,联系课文可知, 1947年 6月,刘邓大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战烽火 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8、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三大战役的识记。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奠定了长江以南各省解放基础;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发生于三大战役之后的 1949年 4月,其结果是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大决战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 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一首歌谣,下列选项中哪项和题意有关(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口号与目的。 A项发生于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项发生于 1927年,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9、枪; D项秋收起义时间是 1927年 9月; C项的北伐战争发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推向全国,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北伐战争 下列口号,最能完整地体现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是( ) A “废除二十一条 ” B “还我山东 ” C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D “拒绝和约签 字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背景是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为主力,是一场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其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据图可知,学生运动直接打击曹汝
10、霖等卖国贼,故 C项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能更全面的反应出五四运动反帝与反封建的性质。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以下报刊中,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的是( ) A申报 B民报 C新青年 D万国公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是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B项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D项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新青年于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成为宣传进步思想的主要阵地,故选择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没有割地内容的是( )
11、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北京条约割地九龙司、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ABCD四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中的 “是书 ”指的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天演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要抓住题目中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依据所学,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 确提出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考
12、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右图参观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在哪次侵华战争中烧毁的(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 1937年日本侵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学生容易混淆成八国联军侵华,圆明园是位于北京的当时的皇家园林, A、 C两项战争中侵略者都曾侵入过北京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和 1937年的日本侵华均没有侵入到北京。故应选择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近代日本征得清政府的同意后,在重庆开设了一家工厂。
13、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前夕 B戚继光抗倭前夕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理解能力。列强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是一种新的侵略形式,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危害极大,说明列强的侵略已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题目中 “近代日本 ”、 “重庆 ”、 “工厂 ”,可得知应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可以 “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根据材料分析表明 A美国
14、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 国主义对中国有瓜分完成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是清政府与英美德日奥等国共同签订的,内容中赔款 4.5亿,为历次赔款中数额之最,其中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使得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版封建社会。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右图这张旧照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历史,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 B 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 泰州市 海陵区八 年级 上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