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辽宁省辽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辽宁省辽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辽宁省辽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辽宁省辽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八年级 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5 m/s B全新的 2B铅笔长约 18 cm C学生书桌高度大约 1.2 m D一张试卷厚度大约 1 mm 答案: B 试题分析:常见的物理量的估测是物理中的要求,如本题中的人步行速度约5km/h;学生书桌高度大约为 0.7-0.8m;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 0.1mm。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的质量 _,粉笔的密度 _。 答案:变小 不变 试题分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及状态无关,粉笔在
2、使用时体积变小,含有的物质在变少,所以质量在变小。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和体积都在变小,但密度不变。 考点:质量和密度的变化 如图,把一个物体放在竖立的平面镜前,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镜面越大,像就越大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离平面镜也越近,且像和物相对于平面镜移动的速度相同 C物体越大,像也越大 D平面镜倾斜一些放置,像和物的距离一定变大 答案: BC 试题分析: 考点: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发生改变,看上去的像好像发生了变化,那只是人眼看像的视角发
3、生了改变,像的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它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只是人眼可能通过平面镜看不到完整的像,但并不是不能成像。平面镜倾斜一些放置,当镜向物体方向旋转,像和物的距离变小;当像远离物体方向旋转,像和物的距离变大。 如图,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空间站内宇航员 透过舷窗看到飞船纹丝不动,而地球在缓缓转动。宇航员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舷窗 B地球 C空间站 D飞船 答案: AC 试题分析: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对于同一个物体,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即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本题中的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相伴而飞,看到飞船纹丝不动,即飞船相对于参照物的
4、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地球在缓缓转动,即地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本题中可先舷窗、空间站为为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本题中的研究对象是飞船及地球,所以 BD不能选。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初冬的早晨,河面结冰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答案: BCD 试题分析:物态变体的同时总伴随着吸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本题中的物态变化是 A是熔化吸热, B是液化放热, C是凝固放热, D是凝华放热。
5、 考点:物态变化的吸放热 在 “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的实验中,李明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天平使用中有两次调平衡,在称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在称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使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在称量时若指针指在分度盘左边一点,则说明左边物体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可以在右盘中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考点:天平的使用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6、。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玻璃瓶内有水,其截面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具有会聚作用,若在会聚处有干燥的易燃树枝树叶,会引发森林大火。 考点:生活中的凸透镜 下列事例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 A在岸边,看到河水 “变
7、浅 ”了 B阳光下,树在地面上会形成 “影子 ” C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彩虹 D人站在湖边,能看到自己在水中的 “倒影 ”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A选项中看到河水 “变浅 ”,是因为河底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它是光的折射;水中的 “倒影 ”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光的反射的应用。 考点:光现象的判断 如图所示装置是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的,用该装置进行小孔成像实验时,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烛焰的正立像 B烛焰的倒立像 C正方形 光斑 D
8、圆形光斑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光路图如下 考点:小孔成像 笛子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它的发声原理是 ( ) A空气柱振动 B嘴唇振动 C手指振动 D笛子外壳振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在吹笛子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用手按住不同的孔,通过改变笛内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 A用 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钟表 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答
9、案: A 试题分析:声音在实际中主要是利用其传递信息和利用其能量。在利用 B超检查身体时,超声波能穿透人体,传递信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美白牙齿都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声音的利用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闻声而知人,这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的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等不同,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的声源。 考点:声音的特性 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10、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物体在凝固时,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在图像上,非晶体凝固时,没有固定的温度,所以图像上的温度应是逐渐下降的。 考点:凝固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 20 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 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 -30 100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8 D常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 0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 20 ;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 -30 50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同一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冰的熔点是 0 ,则其凝固点也是
11、 0 。 考点:常见的温度 实验题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中。 ( 1)小红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 2)小红同学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 1 B实验 2 C实验 3 D实验 2和实验 3 实验 序号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距 / 实虚 大小 正倒 1 u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 2f 2 f u 2f 实像 缩小 正立 2f 3 u f 虚像 放大 倒立 f 2f ( 3)在实验中,若用
12、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像也只剩下一半 B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 C不可能成像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 ( 4)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 _,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_。 答案: (1)C (2)A (3)B (4)B 照相机 试题分析:实验前要把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至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若像成在光屏上侧,要使像向下移,则可以把蜡烛向上移或把凸透镜向下移。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无法用光屏接收,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上下倒立,
13、左右相反的。根据成像规律,物距大于 2倍焦距时,像距大于 1倍焦距小于 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应用于照相机;当物距位于 1倍焦距和 2倍焦距间时,像距大于 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利用纸将透镜上半 部分挡住,物体的光仍能通过凸透镜下半部分折射成像,只是透过凸透镜的光强度变弱,成的像较暗。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12所示。 ( 1)仅从有利于实验的角度出发,该实验需要的环境亮度是 _(填 “亮 ”或 “暗 ”) 一些为好。 ( 2)将 E蜡烛点燃的目的是 _。 ( 3)
14、该实验需要做若干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_,后几次实验必须改变的量是 _。 ( 4)选用两支等大的蜡烛是为了 _。 ( 5)该实验的 “物 ”是 _。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 A不含烛焰的 E蜡烛 B E蜡烛的烛焰 C E蜡烛和烛焰的整体 D未点燃的 F蜡烛 答案:( 1)暗 ( 2)像看的更亮一些 ( 3)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物距 ( 4)比较像物大小关系 ( 5) A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环境越暗,物体越亮,反射的光越强,成的像越清晰。实验中要让物体尽量的亮,所以作为物体的蜡烛 E应点燃,而蜡烛F不能点燃
15、。实验中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利用蜡烛 F来替代蜡烛 E的像,所以蜡烛 E、 F应完全相同。本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蜡烛 E,利用火焰是让物体更亮,成像更清晰。 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某同学利用如图 11甲器材探究 “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 ( 1)图 11乙的 a、 b两图中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_ ( 2)实验中,每隔 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见下表), 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_ _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3)根据上表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辽宁省 师大 第二 附属中学 年级 12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