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福建省建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A千克 B米 C牛顿 D吨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故 C 正确,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比千克大的还有吨, 1吨等于一千千克,长度的单位是米。 考点:国际单位。 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是 _度,折射角是 _度。 答案: 0; 300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 40度,则入射角为 50度,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等于 50度,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为折射角,由图可知折射角为 30度。 考点:光
2、的折射。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描述的运动状态也不同故 A错, D正确。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 B错,研究机械运动时应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 C 错。 考点:参照物。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滑轮上制有花纹是通过增大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3、故A符合题意,在轴承中加滚珠变滑动为滚动目的是减小摩擦, B不符合题意,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也是为了减小摩擦, C也不符合题意,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变滑动为滚动,目的是减小摩擦, D有不符合题意 。 考点:摩擦力。 如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中折射入水中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当光从空气中折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也就是说入射角将远离法线,反射角将靠近法线,满足此条件的只有 D,故选 D正确。 考点:光的折射。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物像等大且成对称分布,所以四个图中只有 D项满足平面镜成像原理,即物像对称分布,故选 D。 考点:平面镜成像。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 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2N C 4N D 8N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说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下,故此时弹簧测力计所受的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 4N,因此 C正确。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与二力平衡。 球雕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球雕是经过钻磨、雕刻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如图所示。原材料在加工的过程中,以下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
5、的是 ( )。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重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球雕是经过钻磨、雕刻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说明球雕在加工的过程中质量变小体积变小,故 A C不符合题意,而密度因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 B符合题意。 考点:密度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 “高声大叫 ”、 “低声细语 ” 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 “高 ”、 “低 ”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和声源的距离有关,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声音的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故 C符合题意。 考
6、点:声音的特性。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在声源处,二是在传播过程中,三是在人耳处,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A正确,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B错,次声波和超声波都不在人耳正常听觉范围内,故 C说法不对,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考点:减弱噪声的方式,声音的特性。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答案
7、: D 试题分析: 杯子在桌面上形成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A不符合题意,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B不符合题意,手指看上去变大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 不符合题意,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D 正确。 考点: 光的折射,光的反射与光的直线传播。 诗句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中 “远树来 ”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意思是诗人坐在船中,没有觉得船在动,反而感觉远处的树木朝自己走来,所以说明远树是运动的,是以船或者是以坐在船上的自己为参照物,故 A正确。 考点:参照物。 下列数据中
8、,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 A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10m/s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18cm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 150次 D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50 N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1.1m/s ,故 A错,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 60次,故 B错,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500 N,故 D错,因此只有B符合题意。 考点:长度的估测。 双选题 如图 A、 B两图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A图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 B图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发生改变。 答案:运动状态;形状 试题分析: A图中本来足球是静止的,但当人对它施力后,
9、足球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故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B图中竹子本来是竖直的,但当熊猫对它施力后,竹子发生了弯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考点:力的作用。 如图中,甲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盖房子所用的重垂线如乙图所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 _ 答案:相互;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试题分析:甲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另一只船向前运动,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盖房子所用的重垂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根据二力平衡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绳子是竖直方向。 考点:重力方
10、向。 实验题 为探究声音的 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探究 . (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明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图(甲)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图(乙)所示,则 AOB是该光路的 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填 “能 ”或 “不能 ”)像光一样反射。 (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填 “强
11、”或 “弱 ”)于玻璃板。 答案:空气;入射;能;强 试题分析:( 1)振动部分没有和身体直接接触,只有空气作为介质把耳朵和振动的机械表连在一起,所以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 3)通过平面镜看到表,即表反射的光线 AO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沿 OB进入人眼,所以 AO是入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没有平面镜时声音不能传播到人耳,有了平面镜后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也能像光一样反射。 ( 4)海绵代替玻璃板后听到的声音减弱,说明海绵反射的声音不 如玻璃板,即海绵比玻璃板吸音,所以海绵吸音能力强。 考点:声音的传播,反射探究。 如图所示 “研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示意图, 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
12、, F 为凸透镜的焦点。 ( 1)在实验时,应将蜡烛和光屏置于凸透镜的 。(填 “同一侧 ”或 “不同侧 ”),并调整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以及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时,若在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侧 a、 b 、 c、 d 四点中的 点处。 _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答案:( 1)不同侧;同一高度( 2) a;照相机 如图所示,在测量一块不规则小矿石 (质量分布均匀 )密度的实验中: (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左端 _处,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 20(甲)所示,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福建省 建阳市 年级 上学 期期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