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十八大作出人性化特别安排,中央允许四川省代表团的蒋敏代表和罗玮代表携带出生后刚 4个多月孩子参会下列关于小孩子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 10 B质量 8Kg C身高 1.65m D大声啼哭时,噪声达到 1000dB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人体正常体温在 37 左右,小孩的体温与此温度差不多此选项错误; B、刚出生 4个月的小孩质量在 6kg 10kg之间此选项正确; C、中学生的身高在 1.65m左右,刚出生 4个月的小孩身高不可能达到 1.65m此选项错误; D、啼哭的小孩,声音再大,不可能
2、达到 1000dB此选项错误故选B 考点:质量的估测 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 “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 ”的提示。现用两部手机、硬纸鞋盒和金属点心盒做 “探究不同材料对接收电磁波的影响 ”实验:将一部手机先后放到鞋盒和点心盒内(盖严盒盖),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盒内手机,参见图 。在下列判断盒内手机能否接收到信号的方法中,不可靠的是 A听是否 有 “暂时无法接通 ”的提示 B盒内手机设为振动,触摸盒子感觉是否振动 C盒内手机设为响铃,听是否传出声音 D在盒盖上开一个小孔,看盒内手机指示灯是否发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3、、听是否有 “暂时无法接通 ”的提示,就是通过电磁波把提示传递的,所以此选项可以达到探究目的; B、接收到信号的手机的振动可以传播到盒子表面,通过手的触摸可以感觉到信号的强弱,所以此选项可以达到探究目的; C、声音也可以传播到盒子表面,通过声音的大小可以感觉到信号的强弱,所以此选项可以达到探究目的; D、因为如果在两个盒上都开一个小孔,就相当于盒里盒外相通了,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就是说两个盒对电磁波都没有影响,相当于把手机放在没有遮挡的地方,所以选项 D是不可靠的;故选D 考点:电磁波的传播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
4、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脚印的面积为 S,积雪的厚度为 h,脚印的深度为 h1,冰的密度为冰 , 脚印下积雪的质量为 m雪 =雪 V 雪 =雪 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为 m冰 =冰 V 冰 =冰 S( h-h1), 根据 m雪 =m冰 得: 雪 Sh=冰 S( h-h1), 所以得: 雪 =(h h1) 冰 /h故选 A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物理学方法 大课间打乒乓球时,小华不小心将一
5、个乒乓球踩瘪,但球没有破,对于球内的气体,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形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当球被踩瘪时,虽然球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但由于球没有破裂,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 A正确; B、当球被踩瘪时,球的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体积也减小了,故选项 B不正确 C、当球被踩瘪时,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但由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大,故选项 C正确; D、当球被踩瘪时,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但由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大,故选项 D不正确;故选 A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6、密度及其特性 右图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 空中走出 “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D “神舟 ”飞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择地球为参照物,翟志刚和飞船绕地球转动,位置不停的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不停的绕太阳转动,飞船绕地球转动,以太阳为参照物,翟志刚的位置不停的变化,以太阳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C、月亮不停的绕地球转动,飞船不停的绕地球转动,以月亮为参照物,翟志刚和月亮之间不停的发生位置的变化以月亮 为参照物,翟志刚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翟志刚和飞船以相同的速
7、度和方向绕地球转动,以飞船为参照物,翟志刚和飞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为参照物翟志刚是静止的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 所示,在图 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 s、速度 v与时间 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 t内 S甲 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 B故选B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这
8、是( )现象 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答案: B 试题分析: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分析,在地面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故选 B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用天平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面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 A将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中,测出其质量 B将 100枚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测出总质量,然后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将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放在天平右盘称出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质量,就是大头针的质量 D以上三种做法各有道理,因此都可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故 A不正确; B
9、、依据分析,可以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故 B正确; C、用天是测量,一块铁块加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与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区分不开的,故 C 不正确; D、不都可行故选 B 考点: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 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 ) A泥土砖块 B金属块 C泡沫塑料块 D水泥砖块 答案: C 试题分析:砖瓦石块的密度很大,质量也很大,会把演员砸伤甚至砸死,而拍电影时不可能牺牲演员,要换用密度小、质量小、体积相同的假砖瓦石块作道具,所以选择密度小的泡沫塑料块故选 C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
10、现象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 “熄火加油 ”、 “禁止抽烟 ”、 “不要使 用手机 ”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打手机等故选 B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图中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 cm、 5.50 cm B 1 cm、 8.30 cm C 1 mm、 8.30 cm D 1 mm、 2.
11、80 cm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在( 5 6) cm之间有 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 5.50cm的刻线,金属片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 8.30cm, 所以金属片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 L=8.30cm-5.50cm=2.80cm故选 D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图中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面 “折枝 ”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
12、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图中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雾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 A不符合题意; B、 “霜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是凝华过程,故 B符合题意; C、 “露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 气在晚上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并附着在草叶上,故 C不符合题意; D、 “冰 ”是由水遇冷结成冰,是凝固过程,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如图所示,在探究 “声音是
13、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A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探究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 D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 A在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噪声的产生处是在学校外面,学生在教室内上课需要讨论回答问题,保持安静,不讲话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如果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可以从声音的接受处减弱噪声,但学生同样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音,不符合题意;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显示噪声的分贝,但无法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如图所示, A为信号源, B为接收器, A、 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 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 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 A次声波 B红外线 C可见光 D紫外线 答案:
15、A 试题分析:( 1)次声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真空区域,所以接收器 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故 A选项符合题意;( 2)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都是电磁波,能通过真空区域,所以接收器 B能接收到的信号,故 B、 C、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答案: A 试题分析: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
16、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白亮污染故选 A 考点:镜面反射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 A错误; B、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故 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通过焦点, 故 C正确; D、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双选题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 “声音 ”交流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 ”排石 C蝙蝠的 “回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湖南省 株洲市 天元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