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北京小博士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答案: C 试题分析:流星落在地球上,撞击地球使地球振动发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就听到声音,流星如果落在月球上,也能引起月球的振动,但月球表面为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答案:选 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小明同学发现学校楼道中的过道灯,在夜晚天黑时,用力拍
2、掌灯就亮了,而白天无论怎样用力拍掌,灯都不亮。后来老师告诉小明:过道灯是由光控和声控开关同时来控制的,其中光控开关受到光照时断开,声控开关接收到声音时闭合。那么你认为图所示的楼道开间,连接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按照题目要求:过道灯,在夜晚天黑时,用力拍掌灯就亮了,而白天无论怎样用力拍掌,灯都不亮,说明光控和声控在电路中互相影响,只有达到共同条件时才起作用,所以两者一定为串联,答案:选 D. 考点:电路的设计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量程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B使用电流表时,选用的量程越大越好 C无法确定电流表量程时,选用最小量程的接线柱试触 D如果选用较大的量程,可
3、以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流表的量程就是它的测量范围,使用电流表时应根据要求选用量程,能用小量程时不用大量程,绝不是量程越大越好,在无法确定电流表的量程时,选用大量程试触,这样可以保护电流表,电流表绝不可以接在电源两极。 考点:电流表的使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胶、塑料、玻璃、水和空气都是绝缘体 B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内部没有电子 C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D纯净的水是导体,因为水能电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A选项中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 B选项中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内部的电子不能 自由移动, C选项是对的,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
4、体,都能导电。 D选项中纯净的水是绝缘体。 考点:导体和绝缘体区别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温度计上的酒精蒸发,蒸发吸热温度计示数降低,接着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又置于室内空气中,温度计示数又恢复到室温,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先降低后升高。 考点:蒸发吸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 “白汽 ”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制
5、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 “白汽 ”是一种液化现象;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使食物容易被煮熟,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答案:显然选 D。 考点:物态变化 关于雨、露、霜、雾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雨水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露水的形成也是水蒸气的液化;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 考点:物态变
6、化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不是实像, A错;照相机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不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错;幻灯机使用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我们看到正立的图像是因为投影片倒立插的缘故, C对;近视眼镜为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错。 考点:透镜成像 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
7、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 像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针孔照相机利用用的是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A对;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有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也有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也对;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就远离凸透镜且像变大,答案: C 对;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D错,不正确的选 D. 考点:像的区别 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 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
8、 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 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甲乙丙物体都振动所以都是声源,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 20Hz到 20000Hz,甲:手臂以每秒 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频率为 1Hz,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 105Hz的振动,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听不到,而丙:用
9、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 256Hz的振动,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我们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考点:声源的定义、人耳的听觉范围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 “隔音有耳 ”,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震耳俗聋 ”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强度大,也就是响度大。关于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频率的高低。闻其声而知其人是辨别发声体,凡是辨别发声体用到的都是音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答案:选 B。 考点:声音的特征 下列说
10、法不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只要是反射都 遵从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由于法线相互平行,所以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而漫反射中法线不平行,入射的平行光束经漫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不正确的选 C。 考点:光的反射 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 D 试题分析:潜望镜是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镜组成的,平面镜成像
11、的特点:等大、等距、正立、虚像,所以潜望镜观察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答案:选 D 考点:平面镜成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在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不是自行发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A错;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m/s, B错;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C对;漫反射也是反射,只要是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错。 考点:光的传播与反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猴子看见水中的 “月亮 ”,水中的 “月亮 ”到水面的距离
12、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 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 10cm。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中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因此猴子看见水中的 “月亮 ”,水中的 “月亮 ”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到月亮的距离; B选项中利用照相机照相,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幻灯机投影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选 C;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应小于焦距而不应等于焦距。 考点:凸透镜成像 双选题
13、如图所示电路,开关 S始终闭合,要使小灯泡 L1、 L2串联,必须闭合开关 ,要使 L1、 L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 ;若闭合开关 ,则将造成电路短路。 答案: S2、 S1S3、 S1S2S3 试题分析:如图电路,要使小灯泡 L1、 L2串联,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从正极开始,经过 L1后要经过 L2电流就要经过 S2,所以必须闭合 S2,要使 L1、 L2并联,电流分别经过 L1、 L2,所以必须闭合 S1S3,若闭合所有开关,电流将不经过任何用电器,造成电路短路。 考点:串并联电路判断 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玻璃棒带 电,丝绸带 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 ,丝绸得到了 。 答案:正、负、
14、电子、电子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所以丝绸带负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所以玻璃棒和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戴正电荷应该是失去了电子,丝绸得到了电子。 考点:摩擦起电 实验题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分) 答案: 试题分析: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另一方的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考点:凸透镜的特殊光线 填空题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 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 “煮米不成饭 ”,他认为是山上的泉水太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北京 博士 学校 年级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