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卷(带解析).doc
《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的是 答案: B 学了电学知识后,大伟将电灯的开关断开,从开关内两个触点引出两根电线接在一个插座上,然后将台灯的插头插入插座,此时台灯 A有电流通过,不能正常工作 B有电流通过,能正常工作 C没有电流通过,不能工作 D有时能正常工作,有时不能正常工作 答案: A 在佛山照明灯具行业内, LED将是未来照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明对新型 LED灯带很好奇,取一段剖开后发现,灯带中的 LED灯是串联后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的(如图所示),他取下其中一只 LED灯接在电池两端没有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亮了
2、,用手试摸,点亮的灯几乎不发热以下推断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是 A单只 LED灯工作电压是 220V B LED灯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C灯带中一只 LED灯断路后其他灯还亮 D电源适配器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 答案: D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据现象所作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A扩散现象推测分子是运动的 B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推测电路中有电流 C小磁针放在磁体旁受力偏转推测磁体周围有磁场 D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推测路灯是串联的 答案: D 小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 ,下列接近实际的是 A重为 1N 的苹果放在面积为 1m2的水平桌面上,苹
3、果对桌面的压强是 1Pa B初中物理课本的面积约为 10.5 cm2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 4s D成年人正常步行 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 360m 答案: D 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 V1、 V2的示数分别为 10V和 4V,已知电动机 M的线圈电阻为 1, R是阻值为 4的定值电阻,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R两端的电压为 6V B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 6A C电阻 R消耗的电功率为 144W D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6W 答案: D 1964年,人类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它的气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
4、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那么 A当海水下降时,阀门 K1开启,阀门 K2关闭 B当海水上升时,阀门 K1关闭,阀门 K2开启 C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空气的机械能转化来的 D航标灯消耗的电能是海水的机械能转化来的 答案: D 如图甲所示,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 (未满 ),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 10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N 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 (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 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 D高低无法判断 答案: A 锯子的锯齿都 “东倒西歪 ”,
5、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 “东倒西歪 ”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 “东倒西歪 ”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 “东倒西歪 ”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答案: B 2011年 9月 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 FT1火箭成功地将 “天宫一号 ”目标 飞行器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 图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
6、大,机械能增大 B B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 C 关于图所示各图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为小灯泡灯丝中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 B图乙为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C图丙为真空中电磁波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图像 D图丁为一定条件下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图像 答案: A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
7、移到另一个物体 答案: D 实验题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 “电与磁 ”的知识后,突发奇想地制作了如图所示的 “小实验 ”。在实验中,小灯泡的亮度总比直接用该电池组给小灯泡供电暗,其主要原因是 _。小明的设计应用 “电与磁 ”的知识有: (1) _; (2) _。 答案:电能有损耗;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小刚和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用天平和粗细均匀的平底玻璃杯自制一个分度值为 10ml量筒 . ( 1)在量筒的制作过程中,你认为最难实现的是: ; ( 2)经过认真思考,他们分别设计出初步的制作方案: 小刚的方案 :用天平称出 100克水一次性倒入玻璃杯中,在玻璃杯上画出水面的位置,用刻度尺将
8、其分为相等的 1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分度值为 10ml 小明 的方案 : 多次用天平称出 10 克水,逐次倒入玻璃杯中,并依次画上 10、 20、30、 40、 50、 60、 70、 80、 90、 100的刻度线,这样就制成了分度值为 10ml的量筒; 两种量筒相比较,你认为按方案 (小刚 /小明 )制作的量筒在测量过程中对实验的影响会小一些,理由是 。 答案:( 1)刻度的画法;( 2)小刚;由于小明分 10次将水到入到玻璃杯中,每一次都有少量的水没有倒到玻璃杯中,所以制成的量筒刻度误差较大 如图所示,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上,再取两段完全一样
9、的蜡烛 A和蜡烛 B一前一后竖立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实验 .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15.30 23.15 25.60 28.50 (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 ( 2)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是小华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 ,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 B与蜡烛 A的
10、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 3)光学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时,人眼的观察位置通常会随着实验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本实验中,在确定蜡烛 B和蜡烛 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_ (选填 “a.视线过蜡烛 A并垂直于玻璃板; b.在玻璃板前蜡烛 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 c.直接观察光屏 ”,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 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答案:( 1)透光性;( 2) C;( 3) b; C 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 油 ,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
11、在 O 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 的金属块 B挂在硬棒左端 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 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 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 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 油 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 1)用刻度尺测出 OE的长度 Lo; ( 2)把金属块 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 A从 E处移动到 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 置平衡; ( 3) ; (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 油 的表达式为: 。 答案:( 1)用刻度尺测出 OD的长度 L1;( 2) 油 =( L0-L1) /L0 在课外
12、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曝光一次 ( 1) 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_(匀速 /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_若测得纸锥在 A、 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_cm/s (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 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答案: (1)变速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16 (2)C 在用电阻箱、电压表测定一个未知定值电阻 RX的阻值时,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 R/是电阻箱, R0是定值电阻 . ( 1)图甲中,为测出 RX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 九年级 中考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