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干冰升华 C玻璃破碎 D空气液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玻璃破碎 、空气液化都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选 A。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下列实验需要使用烧杯的是 过滤 稀释浓硫酸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答案: C
2、 试题分析: 过滤、 稀释浓硫酸、 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都要使用烧杯;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使用锥形瓶和集气瓶。选 C。 考点:实验仪器的选用。 点评:要完成实验,必须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才能保证实验的常规和顺利。 下列关于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氮化硅( Si3N4)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40g B氮化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C氮化硅中硅与氮的质量比为 3:4 D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氮化硅( Si3N4)的化学式可知,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40;氮化硅是无机材料;氮化硅中硅与氮的原子个数比为 3:4;氮化
3、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选 D。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 点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合物中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比。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下列方法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Fe2O3+4HCl=2FeCl2+2H2O B用稀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Cu+H2SO4 = CuSO4+H2 C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D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NaH
4、CO3+HCl = NaCl+CO2+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稀盐酸除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用稀硫酸不能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因为铜的活动性弱于氢,不能跟硫酸反应;不能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因为盐酸不仅跟碳酸钠反应,也会跟氢氧化钠反应。选 D。 考点:金属除锈;金属活动性;除杂;化学方程式。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Hg、 Ag、 Pt、 Au。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除杂
5、不能除去主要物质,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下表是 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 0 20 40 60 溶解度 (g) 27.6 34.0 40.0 45.5 A 20 时, 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 34.0 g KCl B任何温度下的 KCl饱和溶液都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C 40 的 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 20 的 KCl饱和溶液的浓度 D将 60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 KCl溶液降温至 40 时,有晶体析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可知, 20 时, 100 g水中溶解 KCl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溶解 34.0 g KCl;
6、KCl饱和溶液还可以再溶解其它物质; 40的 KCl溶液的浓度不一定大于 20 的 KCl饱和溶液的浓度,因为 40 的 KCl溶液未必达到饱和状态;将 60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 KCl溶液,已经接近饱和,而 40 时 KCl饱和溶液的浓度只有 =28.6%,故将 60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 KCl溶液降温至 40 时,有晶体析出。选 D。 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一定温度下, 100g水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是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 。 下列对知识的归纳不正 确的是 选项 分类 举 例 A 常见酸 盐酸、硫
7、酸、醋酸 B 常见合金 生铁、不锈钢、石墨 C 常见金属 铁、铜、铝 D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烧碱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的分类是对的,生铁、不锈钢都是常见的合金,但石墨不是合金,是碳单质。选 B。 考点:物质的分类;酸;金属与合金;干燥剂。 点评: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融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是合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烧碱能吸水潮解。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 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判断滤渣中的成分正确是 A只有 Cu B只有
8、Zn C一定有 Zn和 Cu D一定有 Cu,可能有 Zn 答案: C 试题分析:锌的活动性强于铜,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 Cu(NO3)2溶液中,锌将置换溶液中的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锌过量,则滤渣中一定有 Zn和 Cu。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
9、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若某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 C若某气体燃烧的火焰是淡蓝色,则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D若某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若某物质中 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物质变红,若某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若某气体燃烧的火焰是淡蓝色,则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如甲烷;若某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未必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 考点:单质
10、;酸碱指示剂;化学反应的现象;溶液的酸碱性。 点评: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的物质变红,遇到碱性物质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物质变红,遇到酸 性物质不变色。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 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时的热量变化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
11、充分搅拌 溶液温度下降 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吸热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 二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不能通过滴入稀盐酸,观察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就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因为盐酸会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而此时没有气体产生;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溶液温度下降,不能说明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吸热,如氯化钠溶于水后,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水温基本不变化;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选 A。 考
12、点:金属活动性;物质检验;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二氧化碳的验满。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Hg、 Ag、 Pt、 Au。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两种物质分别由甲、乙分子构成,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两种物质充分燃烧得到不相同的生成物 C两种物质中 C、 H、 O 的质量比均为 2:6:1 D两种分子的结构不同 ,故其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甲、乙分子构
13、成示意图可知,两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 C、 H、 O)组成的化合物;两种物质充分燃烧得到相同的生成物,即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 C、 H、 O 的质量比均为 122:16:161=12:3:16;两种分子的结构不同,故其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选 D。 考点:物质的组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分子的结构。 点评: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分子的结构不同,则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 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
14、临的能源危机 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可知, 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不能说明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就一定是二氧化锰;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选 B。 考点:物质的转化关系;催化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点评: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使用一种催化剂的,不同的反应,可能要使用不同的催化剂。 向质量为 m克的
15、CaCO3和 KHCO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a%的稀盐酸 n克,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w克。(已知: KHCO3 + HCl = KCl + H2O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 CaCO3和 K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 1:1 B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m+na%-w)克 C混合物中 CaCO3和 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n克 D混合物中 CaCO3和 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 w克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CaCO3和 K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
16、O2+H2O、 KHCO3+HClKCl+CO2+H2O 可知, CaCO3、KHCO3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都是 100: 44。故只要混合物的质量不变,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不变,都是 w克,所以混合物中 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可为任意比;反应后只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所以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m+n-w) 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为 100: 73,而碳酸氢钾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为 100: 36.5,所以混合物中 CaCO3和 KHCO3的混合 比例不同,则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相等。选 D。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
17、质量守恒定律,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固定的,看到 CaCO3和K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相等的,这对解答本题而言很重要。 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 “微粒是不断运动 ”的探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物质 A是 A浓氨水 B浓盐酸 C浓硫酸 D浓食盐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的物质变红,说明 A物质是具有很强挥发性的酸性物质。浓盐酸是具有很强挥发性的酸性物质,选 B。 考点:酸碱指示剂;浓盐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特性。 点评: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的物质变红,遇到碱性物质变蓝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 下列各组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A冰和干冰 B火碱和烧
18、碱 C熟石灰和生石灰 D小苏打和苏打 答案: B 试题分析: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火碱和烧碱都是指氢氧化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生石灰是氧化钙;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苏打是碳酸钠。选B。 考点:物质的俗称。 点评:识记内容,牢记即可,注意俗称和化学式的对应关系。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 石 B铁矿石 C蒸馏水 D矿泉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石灰石、铁矿石、矿泉水都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选 C。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 下列符号与所表示的
19、涵义正确的是 A 2O2 个氧元素 B 1 个钠离子 C 3Al3+3 个铝原子 D CO21 个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2O2 个氧原子; 钠的化合价为 +1价; 3Al3+3 个铝离子;CO21 个二氧化碳分子。选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化学式前加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
20、析: A表示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8,属于稳定结构; B表示钠原子,最外层有 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表示镁原子,最外层有 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表示氯原子,最外层有 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性质。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外面的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小于 4 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是 8 个电子的,属于稳定结构;若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则该层有 2 个电子也是稳定结构。 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
21、,最理想的燃料是 A天然气 B氢气 C石油 D煤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然气、石油、煤燃烧都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甚至还有别的有害物质产生,对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氢气燃烧生成物是水,是最理想的燃料。选 B。 考点:化石燃料;氢能源。 点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燃烧会产生诸如温室效应之类的问题;而氢能源则不会。 下列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集气瓶不能加热;烧杯能在酒精灯火焰上间接加热;量筒不能加热。选 A。 考点:可以加热的仪器。 点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烧杯、烧瓶可以间接加热。 水是
22、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B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的用途很广泛。ACD说法正确。选 B。 考点:水的组成;水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 点评:水是生命之源,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酒精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酒精灯的温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灯帽盖在灯芯上,将隔绝空气,使得酒精灯火焰熄灭。选 C。 考点:灭火的方法。 点评:灭火的
23、方法有: 1、撤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大量白烟 B木炭:发出白光 C铁丝:火星四射 D硫粉:淡蓝色火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的现象描述的是对的,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 D。 考点:红磷、木炭、铁丝、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点评:燃烧的现象跟氧气的浓度有很多关系,氧气充足,燃烧会更剧烈。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北京市 东城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