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一名中学生 ,下列相关的数据合理的是 ( ) A脚掌长度约为 37cm B步行速度约为 5m/s C体重约为 500N D 1min心跳 20次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学生的脚掌的长度为一 多一点, 20cm多一点, A错误;步行速度约为 1m/s, B错误;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重力G=mg=50kg10N/kg=500N,C 正确; 1min心跳 70次左右, D错误,选 C。 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的估测、重力的估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中学生的质量是多少,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难度
2、不大。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 铜 铁 铝 ),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原来装水一样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已知: m铜 =m铁 =m铝 ,且 铜 铁 铝 ,由 可得: V 铜 V 铁 V铝 ; 设甲、乙、丙三个杯子原先的装水量分别为: V 甲 、 V 乙 、 V 丙 , 由于三个实心金属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时, “水面恰好相平 ”,即三个杯子中的总体积相同,可得: V 总 =V 甲 +V 铜 =V 乙 +V 铁 =V 丙 +V 铝 , 而 V 铜 V 铁 V 铝 ,则 V 甲
3、V 乙 V 丙 ; 即原先装水最多的是甲杯,故选 A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金属块体积 +杯中原水体积 =杯中放入金属块后的体积,考查了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放入液体浸没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 如图是 A、 B两物体的质量 m与体积 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A、 B两物体的密度 A、 B和水的密度 水 之间的关系是 ( ) A B水 A B BA水 C A水 B D 水 AB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取图像上两点, A的质量是 30g,体积为 20cm3, A的密度是: ; B的质量是 5g,体积为 20cm3,;选 C。 考点: m
4、-v图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识别图像的含义,能够从图像上找到有用的信息,难度中等。 从运动员手中推出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如不计空气阻力,铅球将( ) A只受到手的推力 B受到重力和推力 C只受到重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铅球在飞行过程中,能够确定其一定要受到重力的作用;由于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所以推出去的足球不再受推力的作用,选 B。 考点:重力、力的概念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重力和力的概念,知道有力存在的时候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 一群少先队员系着红领巾,穿着白上衣、黑裤子,
5、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光源,只在蓝色的追光灯照射下,观众看到的是 ( ) A红领巾、白上衣、蓝裤子 B黑领巾、蓝上衣,黑裤子 C红领巾、蓝上衣、 黑裤子 D都是蓝色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只在蓝色的追光灯照射下,红领巾显黑色,白上衣反射蓝色显蓝色;黑裤子吸收所有的色光,显黑色,选 B。 考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属于基础题。 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 A实像
6、,像逐渐变大 B虚像,像逐渐变大 C虚像,像大小不变 D实像,像大小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镜面,成的是虚像,大小与物体相等,选 C。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度中等,是中考常考题型。 如图所示,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 v-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 s-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
7、匀速直线运动;如下图所示: 选 B。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D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答案: B 试题分析:增大摩擦常用的方法有: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三是变滚动为滑动;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A错误;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B正确;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C错误;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减小摩擦, D错误
8、。 考点: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增大摩擦力的方法,一般都是与实例相结合,做出正确的判定。 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凸透镜中心 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分别置 于光具座上距该凸透镜 15cm和 8cm处,则两次经该凸透镜成的像( )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凸透镜中心 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2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置于光具座上距该凸透镜 15cm,物距大于 1倍焦距,小于 2倍焦距,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9、置于光具座上距该凸透镜 8cm,物距小于 1倍焦距,成像的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选 A。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熟知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u 2f, f v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 u 2f, v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下列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百米赛跑中正在进行冲刺的运动员 B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小孩从滑梯上沿直线匀速下滑 答案: D 试题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百米赛跑中正在进行冲刺的运动员,速度的大小改变, 运动状态改
10、变, A错误;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速度大小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B错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C错误;小孩从滑梯上沿直线匀速下滑,速度大小方向不变,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D正确。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运动状态改变指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 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调节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 B在房间里戴上耳塞 C关上房间的门窗 D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是调节
11、洗衣机的底脚,使其平稳着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 A。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减弱噪声的途径,属于基础题。 下列情况中 ,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 A一瓶水放入冰箱后冷冻成冰块 B一块寿山石被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 C把一包密封的鱼丸从福州带到北京 D装在暖手袋里的水慢慢变冷 答案: B 试题分析: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A是状态改变,质量不变; C是位置改变,质量不变; D 是温度改变,质量不变; B 在雕刻过程中,质量减少选 B。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2、,属于理解内容,难度较小。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 “结石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我们常说声音 “震耳欲聋 ”,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A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B错误;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 “结石 ”, C正确;我们常说声音 “震耳欲聋 ”,是指它的响度很大, C正确。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声音的特性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
13、知声音传播的条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声音的利用,难度较小。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日月食、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穿衣镜、潜望镜、水面的倒影)、凸面镜(汽车后视镜)、凹面镜都属光的反射原理;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池底变浅、看到鱼变高、筷子向上弯、海市蜃楼等都属光的折射原理;小姑娘照镜子 光
14、的反射;手影游戏 光的直线传 播;小孔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铅笔好像断了 光的折射;,选 D。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三种现象,是中考常考题型,难度较小。 实验题 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 s1=0.90m,又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6s。 (2) 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 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 m/s;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v3= m
15、/s。(保留两位小数) (3)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小车做 运动。 (4) 在实验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 些, (填 “大 ”或 “小 ”)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 。 答案:( 1)停表 ( 2) 0.11 0.23 ( 3)变速直线 ( 4)小 长 试题分析: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又用钟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 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验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小些,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 考点:探究速度的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
16、熟练应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 在进行 “光的反射规律 ”的探究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图 16 (1)照图甲那样,把一面平面镜 M平放在平台上,把一个白色硬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是由 E、 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 ON垂直于镜面。先使 E、 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上(如图 16甲),让入射光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观察到从镜面 反射的光的方向同入射光的方向 (填 “相同 ”或 “不同 ”)。 (2)使入射角度变大,观察到反射角随着 。 (3)如图乙所示,把纸板 F向后折,在纸板 F上 (填 “能 ”或 “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可得到的结论
17、是: 。 答案:( 1)不同 ( 2)变大 ( 3)不能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试题分析:先使 E、 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观察到从镜面反射的光的方向同入射光的方向不同;使入射角度变大,观察到反射角随着增大;如图乙所示,把纸板 F向后折,在纸板 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可得到的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属于中考常考实验,难度中等。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老师用显示 “F”字的 LED灯做为发光物体,又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 福州 中学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